收藏 分享(赏)

学年自主检测八上语文答题纸定稿.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9282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自主检测八上语文答题纸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班级姓名考场号 准考证号座位号装订线扬州市文津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 年级自主检测 语文 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 成绩_一、积累运用(34分)(请将1-6题的正确答案写在下面的表格内,每题3分)题号123456答案7.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8.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 (2) (3) (4) (5) (6) (7) (8)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

2、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9.语文实践活动(4分)二、阅读理解(66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2题。(11分)10. (3分) 11. (4分) 12.

3、(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13.(4分) (1) 饭罢( ) (2) 穆父从旁观( )(3) 摹临累日( ) (4) 始信穆父之言不诬(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

4、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4.(6分)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3分) (2)(3分) 15.(4分) 16.(5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共15分)17. (3分) 18. (3分) 19. (4分) 20. (5分) (四) 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21分)21. (4分) 22. (4分) 23. (4分) 24. (4分) 25. (5分) 命题人:郭蓓蕾 审核人:郭蓓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