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文两篇给加点字注音:陋室铭:在( ) 陋室( ) 德馨( ) 苔痕( )鸿儒( ) 调素琴( ) 案牍( ) 西蜀( )爱莲说:周敦颐( )( ) 甚蕃( ) 牡丹( ) 予( )淤泥( ) 濯清涟( )( ) 不蔓不枝( ) 亵( )鲜( )3.词句小测:1)解词(加线):陋室铭:陋室: 铭: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 惟: 吾: 馨: 鸿儒: 鸿: 儒: 白丁:调素琴: 调: 素琴: 金经:丝竹: 案牍: 劳形: 形: 爱莲说:蕃: 李唐: 淤泥: 染: 濯: 清涟: 妖: 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亭亭: 植: 亵玩:亵: 焉: 隐逸: 君子:噫: 菊之爱: 宜: 2)释句:陋室铭:斯
2、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再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第2课时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陋室铭: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2.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那么1)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来比什么?
3、2)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什么?3)用仙和龙来比什么?4)用名和灵来比什么?3.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对一对:“苔痕”对 ;“阶绿”对 ;“上”对 。体会最后一组的修辞妙用。5.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呢?6.室主人德才兼备,高雅脱俗。且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据此,我们推想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用原文语句回答)7.再读第二层思考:1)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2)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3)“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4)“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爱莲说:1.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 2.“世人甚爱牡丹”一句中的“甚”字可否删去? 为什么?
4、3.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4.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了什么思想? 5.本文主要运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6.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7.具体地说说作者写了莲的哪些美好形象?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9.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成哪三种人?二、把握主旨:陋室铭: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现了室主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赞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爱莲说:作者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明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从而表现出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三、拓展延伸:陋室铭:1.典故探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为什么?2.填字游戏:刘禹锡陋室铭:山水比兴 陋室对偶拟人 环境 衬托对仗 朋友 虚实对比 生活 类比暗含 志向 引经据典 态度 爱莲说:1.继续收集有关描写莲花的诗词名句。2.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写一篇“爱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