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考前激发新举措第二篇 考前备考指导全方位突破高考非选择题突破 1:细胞代谢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分析命题特点(1)常穿插考查物质运输方式、遗传与变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2)常借助实验考查酶活力的测定、细胞呼吸的方式、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等。(3)高频考向:种子的萌发与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锁定命题角度角度 1.细胞呼吸的过程。(1)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酶 12H2O6CO2能量。(2)无氧呼吸。C6H12O6酶 2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C6H12O6酶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角度 2.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水的光解:H2OO2H。ATP 的合成:ADPPi能量ATP。(2)暗反应。CO2的固定:CO2C52C3。C3的还原:C3ATPH(CH2O)和 C5。角度 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实际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角度 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进而影响暗反应。(2)CO2浓度:直接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反应。(3)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范例调研方法【典例 1】(2016新课标全国卷)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
3、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 A 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 A 品种小麦植株分为 5 组,1 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 4 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 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 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湿度(或相对湿度),其依据是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并可推测,增加(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四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
4、光合速率,其原因是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 ATP。答题紧扣规则1审题:抓题眼,联系知识。“气温”“相对湿度”“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答题:抓规则,赢取满分。规则 1.关注限制词的要求,避免答案不准确,否则不得分。第(1)小题第一空应为“湿度(或相对湿度)”,若忽视关键词“影响较大”而答为“温度和相对湿度”,则不得分。规则 2.准确理解题意,谨防理解错误而失分。第(1)小题第三空要正确理解“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即“防止光合作用降低
5、”,因此应答“增加”,若将“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理解为“降低光合作用”而答“降低”则不得分。规则 3.答案论据要充分、准确,不要因表达不清而失分。第(2)小题第二空原因的论据是“比较实验组二、三、四推知,小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 31左右”,因为要得出温度的影响结论时相对湿度为无关变量,对照组和实验组一均不同,所以答案中出现与对照组和实验组一的比较均不得分。突破 2:遗传变异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分析命题特点(1)此部分一直是高考最大命题点之一,全国卷每年考查 1个选择题和 1 个非选择题。(2)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每年必考内容,同时结合生物的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频
6、率的计算等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3)常借助实验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规律等知识,同时考查实验探究能力。(4)高频考向: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基因突变。2锁定命题角度角度 1.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离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角度 2.常染色体基因的遗传规律。(1)显性遗传:连续遗传现象,与性别无关。(2)隐性遗传:隔代遗传,与性别无关。(3)判断依据:性状分离现象(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角度 3.伴性遗传规律。(1)伴 X 染色体遗
7、传:交叉遗传现象。显性遗传:男性(雄性)个体的母亲和女儿均为患者。隐性遗传:女性(雌性)个体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2)伴 Y 染色体遗传:在男性(雄性)个体中代代相传。角度 4.变异的类型。(1)基因突变: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改变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重组: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重组。(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的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范例调研方法【典例 2】(2016新课标
8、全国卷)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 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答案】(1)不能(2)实验 1:杂交组合:黄体灰体,预期结
9、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实验 2:杂交组合:灰体灰体,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答题紧扣规则1审题:抓题眼,联系知识。“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分离定律、伴性遗传。2答题:抓规则,赢取满分。规则 1.生物学基础知识理解要正确,否则不得分。第(1)小题应为“不能”,若分不清常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和 X 染色体基因的传递规律而答为“能”则不得分。规则 2.答题时要明确问题,不要出现漏答。第(2)小题的问题是设计两个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若只设计出一个实验只能得一半分数,若只设计了实验而不能
10、预测实验结果,也只能得一半分数。规则 3.答题时要按要求作答,否则不得分。第(2)小题要求“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若自己另选材料作答则不得分。突破 3:生命调节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分析命题特点(1)此部分一直是高考最大命题点之一,全国卷每年考查 1个选择题和 1 个非选择题,2015 年卷的选考 T40 的 4 个小题中 3 个考查免疫调节。(2)常穿插考查物质运输方式、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3)常借助实验考查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的教材知识和分析实验的能力。(4)高频考向: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2锁定命题角度角度 1.神经调节。(1)基本方
11、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调节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兴奋的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突触前膜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角度 2.激素的作用。(1)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肾上腺素:提高警觉性、反应灵敏;加快呼吸频率;加速心率。(3)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4)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浓度。(5)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降低尿量。角度 3.淋巴细胞的作用。(1)T 细胞。分泌淋巴因
12、子,作用于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2)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效应 T 细胞: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使之裂解死亡。(4)浆细胞:分泌抗体(在内环境中,不进入宿主细胞)。(5)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范例调研方法【典例 3】(2016新课标全国卷)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免疫功能下降。(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抗原
13、可诱导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ATP)(答出两点即可)。答题紧扣规则1审题:抓题眼,联系知识。“B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感染病毒”免疫调节。2答题:抓规则,赢取满分。规则 1.语言表达要准确、全面,否则不能得全分或不得分。第(1)小题应为“免疫功能下降”,若答为“B 淋巴细胞破裂”“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等则不能得全分。第(2)小题应为“迅
14、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或“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大量分泌抗体”,若答为“迅速分泌抗体”则不得分。规则 2.答案不唯一时,不要罗列,否则易失分。第(3)小题提示“答出两点即可”,说明答案不唯一,只要准确清楚地答出其中两点就行。如果多答,打算碰运气,其中有错误时,则此小题不得分。突破 4:生态环境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分析命题特点(1)此部分一直是高考重要命题点之一,全国卷通常有 1 个选择题和 1 个非选择题。(2)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高频考向:种群特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锁定命题角度角度 1.种
15、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空间特征:包括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三种。(3)种群的增长模型:“J”型和“S”型。角度 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群落的物种组成:用丰富度表示。(2)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3)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呈分层分布的现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的现象。(4)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角度 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的
16、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范围:全球性,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特点:循环利用。范例调研方法【典例 4】(2016新课标全国卷)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答题紧扣规则1审题:抓题眼,联系知识。“丰富度”“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食物链不会很长”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答题:抓规则,赢取满分。规则 1.答案为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要与教材一致,否则不得分。规则 2.回答原因类问题时,只要语言表达严谨,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否则不能得全分。温示提馨请 完 成:20组非选择题(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