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对点训练: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与轨迹分析1(2017重庆月考)关于两个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也是直线运动B方向不共线的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也是匀速直线运动C小船渡河的运动中,小船的对地速度一定大于水流速度D小船渡河的运动中,水流速度越大,小船渡河所需时间越短解析:选B两个直线运动可以合成为直线运动(匀速直线匀速直线),也可以合成为曲线运动(匀变速直线匀速直线),故选项A错误;两个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没有分加速度,合运动就没有加速度,则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选项B正确;小船对地的速度是合速度,其大
2、小可以大于水速(分速度),等于水速,或小于水速,故选项C错误;渡河时间由小船垂直河岸方向的速度决定,由运动的独立性知与水速的大小无关,选项D错误。2.(多选)一质点在xOy平面内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沿x轴方向可能做匀速运动B质点沿y轴方向可能做变速运动C若质点沿y轴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沿x轴方向可能先加速后减速D若质点沿y轴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沿x轴方向可能先减速后加速解析:选BD质点做曲线运动,合力大致指向轨迹凹侧,即加速度大致指向轨迹凹侧,由题图可知加速度方向指向弧内,不可能沿y轴方向,x轴方向有加速度分量,所以沿x轴方向上,质点不可能做匀速运动,y轴方向可能有加
3、速度分量,故质点沿y轴方向可能做变速运动,A错误,B正确;质点在x轴方向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负方向运动,最终在x轴方向上的位移为零,所以质点沿x轴方向不能一直加速,也不能先加速后减速,只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C错误,D正确。3.(2017合肥一模)如图所示,在长约1.0 m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大小适当的圆柱形的红蜡块,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并迅速竖直倒置,红蜡块就沿玻璃管由管口匀速上升到管底。将此玻璃管倒置安装在小车上,并将小车置于水平导轨上。若小车一端连接细线绕过定滑轮悬挂小物体,小车从A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后,小车运动到虚线表
4、示的B位置。按照装置图建立坐标系,在这一过程中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解析:选C红蜡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合力方向水平向右,指向轨迹的凹侧,故选项C正确,A、B、D均错误。对点训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4(2017海南七校联考)帆船船头指向正东以速度v(静水中速度)航行,海面正刮着南风,风速为v,以海岸为参考系,不计阻力。关于帆船的实际航行方向和速度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帆船沿北偏东30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B帆船沿东偏北60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C帆船沿东偏北30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D帆船沿东偏南60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
5、v解析:选A由于帆船的船头指向正东,并以相对静水中的速度v航行,南风以v的风速吹来,当以海岸为参考系时,实际速度v实 2v,cos ,30,即帆船沿北偏东30方向航行,选项A正确。5在一个光滑水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质量为1 kg 的物体原来静止在坐标原点O(0,0),t0时受到如图所示随时间变化的外力作用,图甲中Fx表示沿x轴方向的外力,图乙中Fy表示沿y轴方向的外力,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4 s内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04 s内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C前2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2 s内物体做匀加速曲线运动D前2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2 s内物体做匀速圆周
6、运动解析:选C02 s内物体沿x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 s时受沿y轴方向的恒力作用,与速度方向垂直,故24 s内物体做类平抛运动,C项正确。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xOy坐标系中,Oy竖直向上,Ox水平。设平面内存在沿x轴正方向的恒定风力。一小球从坐标原点沿Oy方向竖直向上抛出,初速度为v04 m/s,不计空气阻力,到达最高点的位置如图中M点所示,(坐标格为正方形,g取10 m/s2)求:(1)小球在M点的速度v1;(2)在图中定性画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并标出小球落回x轴时的位置N;(3)小球到达N点的速度v2的大小。解析:(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s0。小球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
7、,v0gt1,2s0t1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s0t1解得v16 m/s。(2)由竖直方向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小球再经过t1到x轴,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回到x轴时落到x12处,位置N的坐标为(12,0),运动轨迹及N如图。(3)到N点时竖直分速度大小为v04 m/s,水平分速度vxa水平tN2v112 m/s,故v24 m/s。答案:(1)6 m/s(2)见解析图(3)4 m/s对点训练:小船渡河问题7(2017重庆月考)如图所示,某河段两岸平行,越靠近中央水流速度越大。一条小船(可视为质点)沿垂直于河岸的方向航行,它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沿水流方向及垂直于河岸方向建立
8、直角坐标系xOy,则该小船渡河的大致轨迹是()解析:选C沿垂直于河岸方向航行的小船速度不变,但水流速度越靠近中央越大,因此小船过河过程中先具有向下游的加速度,后具有向上游的加速度,结合曲线运动的轨迹特点可知,加速度方向应指向轨迹的凹侧,故只有选项C正确。8.(2017雅安月考)如图所示,小船过河时,船头偏向上游与水流方向成角,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为v,其航线恰好垂直于河岸。现水流速度稍有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且准时到达对岸,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减小角,增大船速vB增大角,增大船速vC减小角,保持船速v不变D增大角,保持船速v不变解析:选B因为合速度方向指向河岸且大小不变,由运动的合成知识可得
9、:vcos v水,180,而vsin 不变,则当水流速度稍有增大时,可减小角(即增大角),同时增大船速v,选项B正确;减小角,增大船速v,合速度方向将变化,A错误;保持船速v不变,减小或增大角,合速度都将变化,C、D错误。9(2017合肥检测)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的大河,一条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回程与去程所用时间之比为()A32B21C31 D21解析:选B设河宽为d,则去程所用的时间t1;返程时的合速度:v ,回程的时间为:t2;故回程与去程所用时间之比为t2t121,选项B正确。对点训练:绳(杆)端
10、速度分解问题10如图所示,开始时A、B间的细绳呈水平状态,现由计算机控制物体A的运动,使其恰好以速度v沿竖直杆匀速下滑,经细绳通过定滑轮拉动物体B在水平面上运动,则下列v t图像中,最接近物体B的运动情况的是()解析:选A将与物体A相连的绳端速度v分解为沿绳伸长方向的速度v1和垂直于绳方向的速度v2,则物体B的速度vBv1vsin ,在t0时刻0, vB0,C项错误;之后随增大,sin 增大,B的速度增大,但开始时变化快,速度增加得快,图线的斜率大,随增大,速度增加得慢,若绳和杆足够长,则物体B的速度趋近于A的速度,只有A项正确。11.(2017石家庄检测)一轻杆两端分别固定质量为mA和mB的
11、两个小球A和B(可视为质点)。将其放在一个光滑球形容器中从位置1开始下滑,如图所示,当轻杆到达位置2时球A与球形容器球心等高,其速度大小为v1,已知此时轻杆与水平方向成30角,B球的速度大小为v2,则()Av2v1Bv22v1Cv2v1 Dv2v1解析:选C球A与球形容器球心等高,速度v1方向竖直向下,速度分解如图所示,有v11v1sin 30v1,球B此时速度方向与杆成60角,因此v21v2cos 60v2,沿杆方向两球速度相等,即v21v11,解得v2v1,C项正确。考点综合训练12.(2017烟台模拟)如图所示,物体A、B经无摩擦的定滑轮用细线连在一起,A物体受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此时
12、B匀速下降,A水平向左运动,可知()A物体A做匀速运动B物体A做加速运动C物体A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D物体A所受摩擦力不变解析:选B设系在A上的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物体B的速度为vB,大小不变,细线的拉力为FT,则物体A的速度vA,FfA(mgFTsin ), 因物体B下降,增大,故vA增大,物体A做加速运动,A错误,B正确;物体B匀速下降,FT不变,故随增大,FfA减小,C、D均错误。13.(多选)如图所示,用一根长杆和两个定滑轮的组合装置来提升重物M,长杆的一端放在地上通过铰链连接形成转轴,其端点恰好处于左侧滑轮正下方O点处,在杆的中点C处拴一细绳,通过两个滑轮后挂上重物M。C点与O点距离
13、为L,现在杆的另一端用力使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由竖直位置以角速度缓慢转至水平(转过了90角),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B重物M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重物M的最大速度是LD重物M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解析:选CD与杆垂直的速度v是C点的实际速度,vT是细绳的速度,即重物M的速度。设vx与v的夹角是,则vTvcos ,开始时减小,则vT增大;当杆与细绳垂直(0)时,重物M的速度最大,为vmaxL,然后再减小,C、D正确。14河宽60 m,水流速度v16 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3 m/s,求:(1)它渡河的最短时间;(2)它渡河的最短航程。解析:(1)设小船与岸成角开出,如图甲所示。渡河时间为t当90时渡河时间最短,tmin s20 s。 (2)因为船速小于水速,所以小船一定向下游漂移。如图乙所示,以v1矢量末端为圆心,以v2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从v1矢量的始端向圆弧作切线,则合速度沿此切线方向时航程最短。由图可知,最短航程为x短d60 m120 m。答案:(1)20 s(2)12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