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19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堂练习班级 姓名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_溶液的浓度_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1向100 g 10% NaOH溶液中加入12.5 g 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12.5% B20.0%C22.5% D25%2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30507090溶解度/ g27.739.349.054.151.1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10 时,27.7 g硫酸镁和72.3 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C50 时,100 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
2、剂的质量比为49100D70 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3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 g,注射时应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A1.5 mL B2 mL C3 mL D4 mL4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配制100 k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_kg;将其中的50 g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g;20 时,向50 g 水中加入20 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 g,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52019舟山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
3、病。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分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 g,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 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6取四份20 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 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 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 g水后,硝
4、酸钾的溶解度增大D降温至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7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8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2.615.320.025.038.2如果要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 g,需要水_g,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_。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20 时,将15 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 g水中,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2)10 时,欲将150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一半,需要加水_ g。(3)某同学欲将2
5、0 时300 g 20%的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他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并进行了如下计算:试分析:他能否达到目的?并说明理由。他不能达到目的;20 时,20%的甲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10双氧水(H2O2)是工业上重要的绿色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1)小明从试剂商店购得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用于制取O2。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600 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多少?(2)为了操作方便,改称量液体的质量为量取液体体积。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600 g,应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双
6、氧水(密度为1.1 g/cm3 )与水的体积比为多少?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
7、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参考答案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
8、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B“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9、“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
10、、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C【解析】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一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等温度达到一定值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A错误;10 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7 g,10 时,72.3 g水中最多能溶解硫酸镁的质量小27.7 g,则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7.7%,B错误;50 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是49 g,则此时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C正确;据表可知:温度从70 升高到90 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故70 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 ,有硫酸镁固体析出,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错误。3B416 50 36g5解:设需要原液的质量为x
1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x30%50 g0.3%50 000x25 000 g25 kg答:需要原液的质量是25 kg。6 D7D【解析】 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A正确;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应该从零开始,故B正确;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D错误。8160 609 (1)20%(2)150(3)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3
12、00 g20%(300 gx)40%解得x150 g【解析】 (1)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 g,即在2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25 g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 时将15 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2.5 g甲,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0%。(2)10 时,乙的溶解度为15 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3.0%;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50 g13.0%(150x)6.5%,解得x150 。(3)20 时,20%的甲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温度不变,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该同学不能达到目的。10解: (1)设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x。600 g 5%x30%x100 g(2)100 g 30%的双氧水的体积为,需要水的体积为(600 g100 g)1.0 g/cm3500 cm3,故应取30%的双氧水与水的体积比为500 cm3211。答:(1)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100 g。(2)双氧水与水的体积比为211。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