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测试卷(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广东汕头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24)东周时期,春秋等经传动辄将违反政治、文化礼仪的诸侯斥为蛮夷,就连卫、郑、晋、鲁等国也不例外,而一些边缘部族却因为做了符合周礼的事而被赞许为华夏。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B思想文化高度繁荣C儒家维护礼乐秩序的愿望D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解析:选C据材料“将违反政治、文化礼仪的诸侯斥为蛮夷而一些边缘部族却因为做了符合周礼的事而被赞许为华夏”说明儒家维护礼乐秩序的愿望,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将“
2、周礼”作为思想的唯一标准不能说明思想繁荣,排除B项;材料“违反政治、文化礼仪的诸侯”说明各国处于分裂状态,排除D项。2(2019届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24)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实际上表明韩非子()A认识到历史的变化 B要求继承历史传统C要求国策与时俱进 D抨击社会礼崩乐坏解析:选C“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表明不同的时期应有不同的政策,故选C项;“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但他之所以划分是为了区别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的政策,排除A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
3、力”不能体现对传统的继承,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对社会的描述,不能判断社会的情况,排除D项。3(2019届四川乐山一模,25)东汉自中叶以后,外戚专权,宦官祸乱,群聚京师的太学生目睹社会的黑暗,时常议论朝政、品评人物,反对宦官专擅,纠劾奸佞。由此可见()A东汉中央集权败坏B太学生具有责任意识C太学教育宗旨剧变D东汉监察制度的缺失解析:选B材料体现东汉时期群居京师的太学生议论朝政、品评人物的清议现象,反映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太学生具有责任意识,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太学的教育宗旨剧变,排除C项;材料强调太学生议论朝政,与东汉监察制度缺失与否无关,排除D项。4(201
4、9届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调研,3)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的法令;在文帝和景帝的统治下,朝廷的博士制度仍被保留,但这些博士不限于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这表明()A西汉时期的治国理念分歧大B汉武帝赞成“儒学大一统”C西汉时期儒学地位发生巨变D西汉儒学具有一定包容性解析:选C由材料“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的法令”“文帝和景帝时期博士不限于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可知西汉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的发展而非治国理念,排除A项;材料强调西汉初年儒学的发展而非汉武帝对儒学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儒学的发展而非儒学的特点,排除D项。5(201
5、9届山西百日冲刺考试,26)“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而且这些条文全部抄自唐律疏议,无一字增损,无一字改动。这表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贞节观B延续了唐朝以来的男女平等观念C理学贞节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D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且依附于夫权解析:选CC项表述与题目中“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相符,故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商品经济的发展问题,排除A项;B项表述与题目中“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不相
6、符,排除;D项表述与题目中“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不符,排除。6(2019届百校联盟高三摸底,8)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解析:选A“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打破了尊卑贤愚不可逾越的界限,“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表明强调的是自我价值,故A项正确;西学东渐是指受西学影响,材料没有涉及西学,故B项错误;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没有民主政治诉求
7、,故C项错误;明中叶以后,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是理学思想的创新,故D项错误。7(2019届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据此可知,顾炎武()A批判传统儒学 B具有民族思想C提倡经世致用 D反对君主专制解析:选B根据材料“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结合所学,异姓改号为亡国,清军入关,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为亡天下,故选B项;材料不能体现顾炎武批判传统儒学的信息,排除A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经世致用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同理,排除D项。8(2019届山东青岛三模,27
8、)农政全书全书分12目: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全面揭示了古代农学的本质和规律B是总结工农业科技进步的百科全书C反映了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D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解析:选D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总结发展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利、养殖、备荒等技术,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故选D项;农政全书是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中国古代科技不注重理论和规律总结,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农书而不是百科全书,排除B项;材料只是农政全书的书目介绍,看不出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排除C项
9、。9(2019届山东淄博一模,27)“白蛇传”故事最早出于唐传奇白蛇记,类似“许仙”的主人公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的同样角色奚宣赞为统制之子。到明代后期,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这反映,明后期()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C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解析:选C材料表明“许仙”的主人公由盐铁使之子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这反映明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文化因商品经济的活跃而呈现出下移趋势,创造文化的对象由社会上层统治者下移至市民阶层,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故选C项;明代重农抑商政策严
10、格执行,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小说广泛传播民间思想,排除B项;明后期理学为主导思想,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盛行,排除D项。10(2019届河北石家庄一模)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解析:选D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说明了中国
11、在引用西方科技时重实用轻理论,故选D项;材料说明了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而非影响,排除A项;“普及”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西方科技的目标,排除C项。11(2019届云南昆明二模,25)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常用字在逐步简化,产生了隶书,而且隶书已经遍及楚、秦、晋诸大国,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的抄写、殉葬遗册、盟誓载书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隶书为之。但秦始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此做法()A违背文字发展趋向 B阻碍了文化的交流C使小篆取代了隶书 D不具有历史必要性解析:选A通过题干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隶书属于比较简化的字体,其流行地区及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这符合文字的发展趋势,但秦朝统
12、一之后,推行“书同文字”,认定“小篆为法定文字”,这样就不符合文字“简化”的发展趋势,故选A项;秦始皇把小篆定为法定文字,并没有妨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相反地,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排除B项;秦始皇虽然把小篆定为法定文字,并没有使隶书这种字体消亡,相反,在汉代,隶书成为流行的字体,排除C项;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使各种字体统一,便利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其积极作用,排除D项。12(2019届安徽合肥二模,26)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B自然科学取得重
13、大突破C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宋代画家在绘画时,经过实地写生的观察训练,对每一类山,每一种岩石的质地、特征都做了研究,这就是对大自然的“格物”精神,体现了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故选A项;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9届安徽蚌埠一模,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亲”“忠君”和轻视妇
14、女等观念的影响。汉代以后,特别是宋明以降,随着封建道德的日渐强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愚忠愚孝”“三从四德”等教条,也贯穿于中国家训的各个方面。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材料二清代后期开始,家训开始走向衰落,不过在衰落的过程中也有几许亮光。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对家人子弟的教育指导上,在传统家训中也掺进了一点点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现代因素,但终究因时代所限没能形成大气候。现代以来,家族传统观念逐渐被看成是一种思想和道德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摘编自周舸中国家训的历史血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15、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训的主要特点。(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家训的走向及其成因。(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家训的现实意义。(8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亲忠君和轻视妇女等观念的影响”可知,长期孕育、等级尊卑观念强、受儒学熏陶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特点。(2)第一小问“走向”,根据材料“清代后期开始,家训开始走向衰落”可知,中国近代家训的走向是渐趋衰落。第二小问“成因
16、”,根据材料二“家族传统观念逐渐被看成是一种思想和道德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可知,西方民主思想冲击和近现代女权运动的影响是近代家训开始衰落的重要原因;再结合史实,传统家训本身的缺陷、思想解放潮流的冲击、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重大政治运动的影响等因素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家训不断衰落的重要原因。(3)该小问需结合所学和现实进行作答:在现代社会中,家训制度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增强家族、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答案:(1)特点:长期孕育;等级尊卑观念强(或封建伦理纲常色彩浓厚;重视传统道德的传授等);受儒学熏陶。(2)走向:渐趋衰落
17、或影响力减弱。成因:带有封建因素的家训无法迎合中国近代化的需要;思想解放潮流的冲击;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冲击;近现代女权运动的影响;重大政治运动的影响。(3)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家族、民族凝聚力;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回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1385年,明朝在南京鸡鸣山建立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天文台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带来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天球仪等,西方天文学与科学仪器传入中国1607年,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将地心说引入中国,西方托勒密地心说渗入东方天文学1629年,开历局
18、,以徐光启为监督,开始编撰崇祯历书1634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监制“窥筒”,是为中国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1634年,崇祯历书历时五年成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1645年,中国采用西方的数据,修订时宪历,即夏历,是我国历法的第五次改革西方1542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认为恒星天然不动,地球每天绕其轴旋转一周,并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1572年,第谷发现仙后座超新星(银河系第二颗新星)1572年,西欧许多国家实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1584年,布鲁诺论无限性、宇宙和世界出版,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16091619年,开普勒根据第谷观测行
19、星位置的数据,发现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1632年,伽利略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摘编自林言椒等著中外文明同时空上表为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方天文学的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解析:根据表格中中西方科学技术成就对比得出论题:1617世纪中西天文学发展的趋势迥异:1617世纪,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渐趋停滞,西方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论述可以从中方科技成就发展停滞的原因(明清时期的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受重道轻器等传统思想影响)、特点(科技成就多为传统实用技
20、术的总结,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已滞后于西方)、影响(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从西方科学技术成就发展进步的原因(近代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崇尚科学和理性,在天文学等科学领域逐渐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影响(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基础)分析。最后进行综述:总之,科技发展受社会和时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转而影响社会的转型与发展。答案:(示例)论题:1617世纪中西天文学发展的趋势迥异。阐述:1617世纪,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渐趋停滞,西方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明清时期的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受重道轻器等传统思想影响,科技成就多为传统实用技术的总结,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已滞后于西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崇尚科学和理性,在天文学等科学领域逐渐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基础。总之,科技发展受社会和时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转而影响社会的转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