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8 ,大小:54KB ,
资源ID:225998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599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5.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知识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3、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教学准备:课文配套录音带、有关“香港回归”的录像带,投影仪、录音机、明胶片若干张、生字卡等。教学时间:共两课时第一课时:自学质疑,初步体会第二课时:自主探究,体情悟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自学质疑,初步体会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

3、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教学重点: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香港)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学生介绍: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4、2019年6月30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给江主席献花),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板书:我)5、读课题,学生质

4、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3、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2、学生发言。四、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毯、频、董”五

5、、布置作业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自主探究,体情悟道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

6、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1、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板书: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幸福)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教师语言导入:1897年到2019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二、自学课文,感知

7、课文内容。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1、学习“等待”一部分。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1)师生交流: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2)理解: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a、谁来把“我”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d、过渡: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2、学习“献花

8、”部分过渡: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2)理解“沸腾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3)理解“欢迎!欢迎!热烈欢迎!”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展现情景)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中间可以插入录象)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4)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a、请

9、看这些资料: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占香港岛。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2019年7月1日,香港回归。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c、指导朗读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百年耻辱、自己国家的、怎能)e、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心情。3、学习“忘不了”部分(1)“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a、体会我的

10、心情:“失散多年”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母亲”指什么?b、有感情地朗读。c、仅仅是“我”感到幸福吗?读: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d、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的喜悦的心情。(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4、总结: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5、延伸:十六大(图片)、澳门、台湾等。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1、总结课文。2、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围绕“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6、天安门广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

11、。2、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3、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教学重、难点:1、认真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2、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教法: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经验 自由表达学法:自主 合作 探究教学准备:1、相关的图片资料2、课件3、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理清层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

12、都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吗?2、提问: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那个广场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呢?3、板书课题,简介“天安门”。二、初读课文1、要求自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部分容易读错的生字词,指名读,并且正音,强调“矗、曙、政”等字的读音。进行重点字词的记忆训练:默写,反馈指导。 “碑”的关键笔画“”,“袖”的偏旁是“衣字旁”,“沸”字右半边的正确笔顺。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添字,不漏字,读得比较流畅,

13、有一定的速度。2、小组交流读书情况:组长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组员评议,打分。3、大组汇报:教师抽读,大家评议,给小组打分。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并且思考:天安门广场有什么特点?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天安门广场的?2、小结:广场上的景物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广场清晨升旗和节日的壮观景象3、再读课文思考,仍要求有一定的速度:由此可见,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段落?怎样分?4、小结:一(1)二(2-3)三(4)四(5-6)五、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其余思考:这段讲了什么?2、讨论: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两个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最

14、重要?3、齐读。六、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初读了课文,你对于天安门广场有着怎样的印象?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听写生词。完成习字帖,注意间架结构。请以“宽广”、或者“壮观”为主题搜集资料,给大家介绍天安门广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3-6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听写词语领袖 宣告 纪念碑 雕梁画栋政府 沸腾 博物馆 尽收眼底2、同桌交流反馈,进一步强调“袖、博、沸、碑”的正确书写。3、提问:天安门广场是一座什么样的广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你愿意就哪一个特点来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1、指名读2、3段,思考: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

15、(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2、完成课后第四题:出示挂图,指名介绍各个景点的位置。重点理解并且用好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思考:观察点有变化吗?3、小声读课文的2自然段,思考:你从哪儿看出天安门的雄伟壮丽?把你认为写出天安门雄伟壮观的语句勾画下来,在你觉得写的好的地方加上着重号。(重点理解“雕梁画栋、蟠龙花纹、挺拔”等词,同时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天安门的壮丽。)在此基础上朗读。4、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勾画有关语句。广场上有哪些建筑物,他们有什么特点?(抓住“眺望、矗立、高大、金光闪闪、巍峨壮丽”等词,读中评析。)5、看

16、图完成练习: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人民大会堂( )的毛主席纪念堂( )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的五星红旗( )的天安门6、指导朗读:让我们尝试读出来吧。三、讲读课文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2、抓住重点词指导理解:“向往”是什么意思?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训练朗读。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3、齐读第4自然段。四、讲读5、6自然段1、小声读,思考:这两段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 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清晨升旗仪式;节日之时。2、再读第5自然段,思考: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17、。3、出示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提问:你对于这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指导朗读: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受来?4、小声读第6自然段,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勾画下来,向大家介绍你的阅读感受,可以结合自己的想像来谈。(通过朗读评析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在读中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等词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5、朗读交流: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评议朗读: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6、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你能用上它们也描述一段类似的景象吗?7、出

18、示填空题,指导背诵第六自然段。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 ),( )。无数盆鲜花组成( ),把广场装点得犹如( )。入夜,( ),( ),天安门广场( ).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 ),( )。鲜花与彩灯( ),礼花伴歌声( ),天安门广场( )。五、总结全文,课堂练习1、小结:通过学习,你对天安门广场有了怎样的认识?你想去吗?为什么?2、出示图片,要求仿照课文第二小节的写法描述图画上的景象,注意方位的顺序,用上我们学过的成语。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教学过程:(一)听写课后词语(二)按要求写词语:1、先用下列生字组词,然后给它换个偏旁,并且组词:栋:( )( )( )( )( )博:(

19、 )( )( )( )( )袖:( )( )( )( )( )政:( )( )( )( )( )沸:( )( )( )( )( )犹:( )( )( )( )( )眺:( )( )( )( )( )2、根据拼音,填字组词:yán ( )寒 ( )热 ( )格 ( )水zhuàng ( )观 形( ) 奖( ) 强( )zu? ( )法 ( )位 以身( )则 ( )用3、近义词:壮观( ) 眺望( )庄严( ) 宣告( )4、写出描写节日热闹景象和建筑物的成语:(至少各4个)(三)选词填空:矗立 挺立 直立 耸立1、看,青松( )在这一片茫茫风雪中,是那么坚强无畏!

20、2、路两边那两排高高( )的白杨,可是绿洲人民心目中的“守护神”呢!3、一进雨花台烈士陵园大门,一座栩栩如生的烈士群雕( )在眼前。4、巍峨的雪山( )在远远的地平线上,就像一位静默沉思千年的智者,吸引着我们。(四)请你为一位没有见过天安门广场的亲戚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上的景物,注意语句通顺,简洁,用好方位词。(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来组织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五)默写本课中你最喜欢的一小节。板书设计:天安门广场上的景象 广场四周的景点6、天安门广场(宽广、壮观) 广场的象征意义升旗和节日的广场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目标: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2

21、、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1、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教法:情境式 启发式 读悟式学法:自主 合作 探究教学准备:1、徐悲鸿的图片及介绍2、课件3、要求同学们了解徐悲鸿的资料,要求至少能比较详细地介绍一幅他地作品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段落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提问:这是一幅国宝级作品。谁见过,

22、并且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它?2、谈话:它的作者就是(板书课题)3、简介徐悲鸿。提问:还有谁有补充?4、组织解题:“励志”是什么意思?通常什么时候需要“励志”?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经过预习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二、初读课文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将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2、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怒”鼻音;“租”平舌音。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3、指导写生字:出示生字

23、词,齐读再次正音。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1、自由读,要求比较熟练,有一定速度,读完后思考:徐悲鸿的“志”是什么?他是怎么“励志”的?结果怎样?尝试连起来用一两句连贯、通顺的话说说。2、默读课文,要求按刚才的归纳将课文分为三部分。3、小结:一(1-3) 二(4-7) 三(8)四、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现在,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听写词语。用一两句连贯通顺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当时中国的世界上地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细读课文教学过程:一、 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2、组织反馈。3、提问:这篇课文

24、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 细读课文1、小声读1-3自然段,思考:徐悲鸿留学时发生了什么事?为此,他立下了什么志向?2、那位外国学生说了什么?默读外国学生的话,思考:这段话有几层意思?哪一句话最使徐悲鸿和我们气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讨论: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读除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3、提问:那么,这个外国学生为什么敢这么说呢?谁能结合资料谈谈。4、提问: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5、徐悲鸿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提问:“激怒”是什么意思?“激怒”的人会怎么做?徐悲鸿被激怒了,说明了什么?

25、激怒的徐悲鸿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你支持他这么想吗?为什么? “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他打算用什么样的“事实”来让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6、谈话:是呀,徐悲鸿也是这样想的。我想每一个真正有骨气,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都会这么想,这么做的。7、指导朗读:现在,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想法吧。8、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讨论:比较句子,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与文中原句比较体会。提问:这两个句子,你觉得那个句子更能反映出“被激怒的徐悲鸿”的样子?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指导朗读,强调“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

26、几个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9、默读课文5、6小节,思考:哪些地方的描写突出了徐悲鸿的“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分别勾画下来,在边上写出自己的体会。10 、组织交流。11、结果呢?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提问:这儿的“功夫”指什么?这个词语还有什么意思?徐悲鸿花了怎样的“功夫”?默读5、6自然段,自由勾画讨论。(抓住“每逢”“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词句,通过读、评、议悟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正含义。)联系徐悲鸿想一想,“有心人”又是什么样的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话还可以用来形容谁?为什么?12、三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了呢

27、?默读第8小节,思考:徐悲鸿取得了哪些成就?13、讨论归纳出:a成绩优异,引起轰动。B外国学生震惊,佩服。14、出示这次外国学生说的话。提问:与第一次语言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说话的内容、神态、语气等分析)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通常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外国学生这么说,说明了什么?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徐悲鸿此时内心可能有什么想法呢?15、谈话:是呀,只有用事实才能让他们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1、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2、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3、4题。(3)为“真正的中

28、国人”主体班会搜集资料。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教学过程:一、听写:二、辨析,组词:努( )列( )栋( ) 试( )怒( )烈( )练( )式( )租( )倦( )陈( )负( )祖( )港( )阵( )付( )三、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用上这些词句:嫉 妒 激 怒 励 志不知疲倦 日夜奔驰 勇往直前陈 列 临 摹 震 惊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眼不识泰山。四、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 和“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五、中国人中,像徐悲鸿这样“为国励志”的“有心人”还有很多,你能列出几位并简要写出他们的最大成就来吗?如:徐悲鸿 世界知名画家板书设计:学画受辱轰动7、徐悲鸿励

29、志 学画震惊“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功夫不负有心人)8.虎门销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实验目标: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教具准备: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

30、离景资料。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出示要求:自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

31、的地方。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2)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3)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四、练习巩固1、描红。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

32、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2.学习第二自然段。(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3)指导朗读。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

33、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

34、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

35、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教师点拨: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

36、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三、拓展练说(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四、学法练笔1、齐读第三自然段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5、怎么说就怎么写。五、练习巩固1、小练笔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板书设计:8.虎门硝烟水泄不

37、通彩旗林立打击嚣张气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表明不可欺侮震惊中外伟大壮举习作2一、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本节课我拟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一)先简单地写自己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再选取自己相貌、性格、爱好等说说。最后和同学们交流、评议。(二)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二、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第一环: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入门,就得引发他们的积极性。我根据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先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张相片或一

38、面镜子)上习作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记下来。然后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让学生各抒已见后,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熟悉自己,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第二环:细读要求,明确要点。这一环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确写作要求,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审清习作提示。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本次的要求是什么?同学之

39、间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一)、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二)、重点写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等。(三)、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四)、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第三环:拓宽思路,展开思维。学生明确了写作内容和要求后,我便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介绍清楚,所以我采用看想议说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看,看看自己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想,想想自己的性格,平时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作文起步,再加上生活范围有限。感知水平不高,积累较少,因而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又由于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有一个作文

40、感知,我先在学生面前对自己的姓名、年龄、教那年级,(简单说),相貌、性格、爱好、特长(重点说)说一遍,学生有一定的作文思路,如何去介绍好自己写下来。说评,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我让各学习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他们的构思的内容说出来,让大家评一评是否合符要求,在练习说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个别说、评说、同桌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构思内容说出来。真正做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及”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看想议说评”这几个环节,以及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的思维有了写作的概念,产生“乐于书面表达”的欲望,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老师引导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作

41、文自然就不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了,三、教学体会这次习作训练课,力求体现了“自主、合作、创新”的设计理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借助镜子和相片细细观察自己的外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课程标准提到了“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已是这节课的写照。板书设计:自 我 介 绍姓名、年龄、学校、年级(略写)相貌、性格、爱好、特长(详写、重难点)练习2第一课时一、学会看示意图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图标,弄清方向标,学会估算距离等。2.投影出示:如果小芳从家到学校,你能帮她说说如何走吗?听教师讲解,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从学校到小芳家的住址和走法。并选12名

42、同学在全班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二、写写画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1.先向小组内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再说说如何走,互相评议。2.自由写写画画,设计一张家庭住址“名片”。教师巡回指导三、说说家乡地名的由来和变迁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第二课时一、学习成语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2.准确认读。(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2)教师范读正音。(3)学生自由练读。3.了解大意。(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

43、气或精神永远留存。4.熟读成诵。(1)指名读。(2)学生自由读。(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4)集体背诵。(5)指名背诵。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二、认识古诗、对联1.审题。(1)指名读题目。(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读正确,读通顺。(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读。(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3.了解大意,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两句名言的大概讲了什么意思?(2)指名试说,教师相机点拨。(第一句大意:人生在世,谁能避免一死呢?但要死得壮烈,死得有价值。我愿留下一颗赤心,以彪炳史册,昭示后人。“汗青”是指史书。)(3)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边读边体味

44、这两句名言所蕴含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 照汗青。”“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4.熟读成诵。(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练背。(2)同座位之间互背。(3)集体背诵。(4)指名背诵。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名人名言。第 三 课 时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一、介绍朋友,指导选材1、激趣引入 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些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2、提出要求 自由读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自由发言)3、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些小伙伴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伙伴(小组交流)(老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伙伴中,选择最了解的来介绍)二、讲伙伴,指导交际1、指导:为了让大家了解你的小伙伴,请你把这位小伙伴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自己的关系,他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讲给大家听。(抽在巡视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说)2、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提出修改的地方。四、表演,练习对话学生三人一组,自由搭配练习。愿意上台表演的就上来表演。五、评议、选最佳角色大家认真观看别人的表演,提出自己的意见。(先请平时不太大胆的学生上台表演,多鼓励他们)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