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557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以下几条线索:线索一:中枢权力机构。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朝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线索二: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不断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线索三: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的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

2、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1)建立意义: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2)王权特征: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3)继承方式: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1它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家”的私有观念深化,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之一。2以神权为依托,象征权力的器物和建筑出现,如大型宫殿等“天下共主”雏形初现。3反映尊卑贵贱的各类墓葬、青铜制品也大量出现奴隶社会基本秩序建立。2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

3、伐。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天下归周)(1)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3)概况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权利可在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权力和职位世袭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楚等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影响积极在西周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中原地区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消极诸侯在

4、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是导致后期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西周与商代政治制度的关系西周继承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但商代的外服制度还不是分封制。在商代,统治外服地区的大多是原本就存在的部落或方国,方国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西周时,则选派亲族、功臣及古代帝王的后代去各地做诸侯,代表周天子去统治地方。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天下归宗)(1)含义: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4)特点:嫡

5、长子继承制,家国合一,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请用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解读这一现象。提示:材料说明贾母具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观念。表现在:以“贾母”为代表的宗族内封建家长的权威。先给宗族内人员操办婚事,后给宗族外的人员操办,体现了宗法制注重血缘亲疏的特点。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天下归心)(1)目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2)含义: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防止低等级对高等级的“

6、僭越”行为。1夏朝的政治制度(1)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2)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2商朝的政治制度(1)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2)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3)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1分封制中的“家国一体”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根据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对子弟、亲戚、功臣和古代先圣后裔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令其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

7、王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种统治据点就是“封国”,众多的封国之主就是“诸侯”。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思维激活西周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子弟和功臣贵族分派到各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西周春秋时代存在着严密的分封制度,这种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分封制以宗法的“亲亲”关系为基础和原则,从而使“分封”与“分宗”相一致;二是分封的土地既是建国、立家的经济基础,也是宗子“立宗”的经济条件,这是西周春秋时代宗统与君统相结合的最深刻的经济原因;三是不仅宗族组织与统治组织、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是相一致的,而且其管理方法也是相

8、一致的,这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在组织系统和管理上的反映。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思维激活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侧重规定权力的分配;宗法制侧重规定权力的继承。探究1分封制的影响史料一西周王朝逐渐建立起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史料二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器物

9、、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 曹兵武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1)史料一中“大小相系、上下藩屏”“华夏”等信息说明分封制在政治上产生了积极作用。(2)史料二中“带到了”“一再复制”等词语是理解的关键所在。(1)根据史料一,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影响。(2)根据史料二说明分封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提示(1)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推动民族融合。(2)分封制传播了中原先进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对华夏国家意识的形成以及文化认同起了重要作用。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1)影响了

10、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封制消亡。但后世许多封建王朝也实行过分封制,例如西汉、西晋、明代等,大多时候分封制只是郡县制的补充。(2)分封制使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国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如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4)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齐、鲁、赵、燕、晋、秦、楚等;战国时秦国与晋国曾多次联姻

11、,后世就以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探究2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史料二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了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的又一特色。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1)史料一的主要观点是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

12、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史料二中“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是关键信息,说明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体现出古代政治家国一体的特征。(1)史料一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法制对后世有何影响。提示(1)特点: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这体现了宗法制对国家政治体制的影响。(2)影响: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关系,极端皇权主义和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是其重要表现。全面认识宗法制的影响(1)对西周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西周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13、,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2)对封建政治确立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形成了古代对祖先的崇拜以及“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3)对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建立等以及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以及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在宗法制的影响下形成的。(4)对思想观念宗法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理范式,“忠”“孝”观念深入人心。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美德。宗法制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

14、一批批忠孝之士。宗法制本身倡导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阻碍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宗法观念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于血缘宗族社会是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其中孕育生长的传统价值观念,便成为引导这一社会形态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换言之,正是血缘宗族社会的内在需求,为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传统价值观提供了存在的合理依据,而作为中华元典的“六经”,正是传统价值观的承载者,它们共同塑造了中国“连续性”

15、形态的文明。摘编自姜广辉、程晓峰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形成的原因从西周的宗法制度谈起运用相关历史知识,对材料中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的成因进行探讨。(说明: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材料中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血缘宗法社会的特征,其孕育的价值观念成为数千年传统社会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及其学说,两者共同维护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形态。在理解上述材料信息的基础上,针对中心问题“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的成因”,概括总结出任一主题性观点,或同意材料信息的观点,即宗法制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

16、统价值观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形态;或否定材料信息观点,即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的形成,除了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长期统一的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或其他观点。结合古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任一观点加以分析阐释,表述成文。答案观点:宗法制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形态。论述:在中华文明早期,西周的社会政治制度就是通过血缘纽带建立起来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从而保证了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春秋时期以后,西周的宗法制趋于解体,但此后形成血缘宗族社会形态,作为传统价值观的主要

17、载体一直延续至今。而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是以儒家建立起来的道德体系为主体的。这个体系以“仁”为最高理念,包含了孝、忠、恕、礼、义等许多道德概念和范畴,以宗族社会为载体,又强化了血缘人伦关系,从而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有序发展,成为整个民族认同、接纳并践行的价值观念。总结:血缘宗族社会和儒家传统价值观念,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体之两面,共同促成了一种“连续性”形态的文明。宗法观念的现实意义(1)弘扬宗法文化中的友爱、团结互助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2)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3)宗法文化强调

18、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统一。(4)修祠堂、族谱有助于加深对祖先、家乡的认识,有利于延续和发扬传统文化。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1命题点:西周统治的特点(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1)商朝时,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西周时,参照夏商礼仪,制定了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典章制度,该制度讲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据此可知,西周()A君主专制趋于完善B重视人伦秩序C儒家思想开始形成 D天命观念瓦解尝试解题_B根据“西周时,参照夏商礼仪,制定了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典章制度,该制度讲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可知,西周相对于商朝而言,更注重人伦秩序的规范,以维护统治,B项正确

19、;西周没有君主专制,排除A项;春秋时孔子才创立了儒学,排除C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天命观念的瓦解,排除D项。2命题点:古代中国服饰的变革(2020海南选择性考试2)下图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所体现的阶层特征表明了()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B礼制对中国服饰的深远影响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D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尝试解题_B根据材料可知,“劳动者”“官吏”“贵族妇女”等不同身份的服饰是不一样的,这与传统礼制强调等级秩序有关,故选B项;题干材料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无法体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排除A项;“官吏”“贵族妇女”不能体现小农经济,排除C项;儒家思想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

20、创立与发展、西汉时期的改造与独尊、宋明时期的转型与成熟和明清之际的批判与继承几个阶段,这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3命题点:西周宋国宗法制度的特点(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1)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国始终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湣公即位;宋湣公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传贤优于传子 B宗法制度瓦解C王室逐渐衰微 D殷人旧俗影响尝试解题_D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宋国是殷商遗民之国,因此其制度方面更多地继承了殷商旧俗,即“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对传长与传贤两种继承方式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传贤优于传长,排

21、除A项;题干涉及时间是西周,宗法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王室衰微是在西周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4命题点: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2020天津等级性考试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尝试解题_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宗族内部重视社会教化,而中国古代乡村又多是以聚族而居的宗族为基础形成的,因此中国古代乡村自治是与宗族治理相联系的

22、,源于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故选B项;根据“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知,乡村自治的实现依靠的是村民自觉,与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否并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古代中国专制制度下实行的是“人治”,法律制度并不健全完备,且中国古代乡村自治主要并非依靠法律,排除C项;根据材料“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可知,中国古代乡村依然是在政府的管辖范围内,并未脱离政府的管控,排除D项。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还原社会情境,灵活考查分封制(2020全国卷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23、”。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知情境:楚国国王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拒后自立为武王。明立意:以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立为武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抓关键:“乃自立,为(楚)武王”是解题的突破口。理思路:解答此题时,应注意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向周天子提出提升爵位等级的要求遭到拒绝自立为武王。这足以说明周天子的地位下降,分封制已经受到挑战,D为正确答案。【真题体验】1商周时期的王位继承制度(2019全国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24、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B根据材料商朝“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并根据所学西周宗法制可知,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夏朝时世袭制已经取代了禅让制,材料反映的是宗法世袭观念加强的表现,不是受禅让制的影响,故A项错误;君主寿命长短与王位继承方式没有必然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强调血缘关系,而非弱化,故D项错误。2宗法制的影响(2019全国卷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

25、C郡县制D察举制A材料的大意是说用“孝”“悌”教导人民,用“乐”移风易俗,用“礼”治理人民。“孝悌”是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重视血缘亲情,这最早可以追溯至宗法制,故A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不是孝悌礼乐观念产生的制度渊源,排除B项;郡县制是中央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与材料所述思想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是汉代时期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不是材料中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排除D项。3商汤成功的原因(2018全国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

26、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A题干中,商汤将意在将鸟兽赶尽杀绝的罗网“去其三面”,即放鸟兽一条生路,体现了商汤的仁德之心,因而得到诸侯的拥护,得以灭夏建商。史记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商汤仁德之心对其推翻夏朝统治的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当时中国已经步入农业社会,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而非捕猎,故B项错误;题干重在体现商汤的仁德之心,而非环境保护思想,故C项错误;保护鸟兽不等于资源争夺,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末年,夏桀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们反抗,最终导致夏朝灭亡,排除D项。4分封制的影响(2017全国卷24)周灭商之后

27、,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从而使周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故选A项;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排除B项;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

28、,排除D项。5周代青铜铭文中蕴含的历史传承风尚(2016全国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B题干反映的是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格式和内容情况,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商周时期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

29、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1湘冀新高考联考)商人宣扬其始祖是天神下降,主宰地上的一切人事。周灭商之后提出,为政者惟有敬“德”才能“祈天永命”,由是师保辅政、大臣谏议制度比夏、商有所发展。这一变化()A推动了原始民主制度的发展B强化了西周贵族政治统治C奠定了儒学形成的社会基础D使王权摆脱了神权的束缚B周人强调为政者的德行和纳谏,其目的是巩固周王统治,是西周贵族政治强化的反映,故B项正确;师保辅政和大臣谏议制度是强化王权的官僚制度,不是对王权的分化,不能体现原始民主制度的发展,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是儒学形成的社会基础,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王权与神

30、权合一,故D项错误。2(2020茂名一模)“西周以前所传的,只有后世认为共主之国一个国家的历史东周以后则不然,斯时所传者,以各强国和文化较发达的地方的事迹为多,所谓天子之国,转若在无足重轻之列。”这一变化反映了()A分封宗法制趋向衰落 B周王室力量弱化C诸侯国力量强大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从西周时期的“天下共主”到东周以后的“天子之国无足重轻”,这说明在周天子势力衰落的同时诸侯国力量逐渐强大,两层含义共同反映了分封宗法制趋向衰落,故选A项;B、C两项都只反映了题干的部分含义,排除;贵族世袭特权并非东周时期才确立,排除D项。3(2020保定模拟)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在整个贵族阶级中占据首要地位

31、,但这并不排斥异姓贵族。一方面,宗法制度的原则,通行于所有的百姓贵族;同时,在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还要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之国,以加强联系。这种通婚关系()A赋予异姓贵族祭祀祖宗的特权B使嫡长子继承权得到维护C不利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D对宗法关系做到了有益补充D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间结成亲戚、加强联系是对宗法关系的补充,有利于建立血缘联系,巩固统治,故选D项,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异姓贵族祭祀特权,排除A项;嫡长子继承制与通婚关系不密切,排除B项。4(2020日照二模)西周贵族分为姬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两大集团。根据西周铜器铭文中的记载,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娶妻,应娶异姓贵族的女子;异

32、姓贵族娶妻,也多在姬姓贵族女子中选择。这表明,西周贵族的婚姻()A维护门第等级 B严格遵守礼制C政治色彩浓厚 D婚姻不能自主C西周姬姓贵族与受封的异姓贵族之间相互通婚,这样通过联姻关系形成甥舅关系,目的在于维护统治,可见其政治色彩浓厚,故选C项;根据“姬姓贵族娶妻,应娶异姓贵族的女子;异姓贵族娶妻,也多在姬姓贵族女子中选择”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异姓贵族与姬姓之间的政治通婚,而非强调门第,排除A项;姬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存在政治联姻主要是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与礼制无关,排除B项;贵族之间存在政治联姻,并不等同于婚姻不能自主,排除D项。5(2021泉州质检)西周初年,摄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

33、,大举实行分封,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这一举措()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扩大了诸侯国的区域C推动了各地间经济文化的交流D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由“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可知,分封制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各地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C项;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排除A项;分封制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排除B项;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D项。6(2020山东名校联考)殷墟中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为商王祭祀的官吏向上帝和祖先进行占卜而在龟甲和兽骨上留下的卜辞。商王根据卜兆行事,卜兆的吉凶、可否都是由“帝之子”商王做出决定。由此可见,商代占卜()A强化了专制集权体制B强化了王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B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商王根据卜兆来做事情,并且“卜兆的吉凶、可否”都是由自认为“帝之子”的商王来判断,这充分体现出商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从而可以看出,通过占卜,商王加强了其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故选B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时期建立的,排除A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贵族特权的继承问题和中华民族文化,排除C、D两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