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 目语文公开课类别全区执教者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授课日期 课 题孟子选读人和教 学 目 的1.准确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2.探究孟子人和思想的现实意义3.把孟子的名言运用到写作中重 点、难 点1.探究孟子人和思想的现实意义2.把孟子的名言运用到写作中教学模式、程序讲、练教学辅助手段Powerpoint 教学内容、过程,板书设计一、课堂导入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表演了活字印刷术,三个不同字体“和”字向全世界观众解读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进程,也传达了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对不同意见者秉持和为贵但和而不同的态度、与亲朋好友和睦相处、与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的理念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关于“人和”的思
2、想。二、课前检查1.重点实词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委而去之 委,丢弃 去,离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界限,名作动,限制则与禽兽奚择哉? 怎么区别于禽兽又何难焉? 诘责,计较爱人不亲,反其仁 亲近,亲附礼人不答,反其敬 回应2.通假字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其横逆由是也 “由”通“犹”,尚且,还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亡”通“无”,没有3.重点虚词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介,凭借 其待我以横逆 介,用 以其存心也 介,因为 明以教我 连,表修饰 仰足以事父母 连,表目的,可译“来”4.特殊句式教学内容、过程,板书设计城非不高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舜,人也;我,亦人也 判断句其待我以横逆舜为法于天
3、下 状语后置于禽兽又何难焉 宾语前置三、课堂探究1.探究一:孟子认为,为什么要重“人和”?怎样达到“人和”的境界?点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 社会个体: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统治者:(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2)反省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3)推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具体措施发政施仁,制民之产驱而从善,“谨庠序之教”2.探究二 :孟子的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孟子的“仁政”“王道”主张最终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肯发善心,并懂得推恩的基础之上,而当时列强战争,崇尚武力,蔑视仁政,在这样的动乱年代,要实行“王道”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正因为如此,虽然孟子能言善辩,说得所游说之王心服口服,但他们都没有真正采纳孟子的主张和付诸实施。3.探究三:孟子的主张在今天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实现这些主张的做法或现象?国策中的促进和谐社会的做法:全民义务教育、廉租房、最低生活保障、公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打虎拍蝇行动 现实生活中的“和谐”表现:各种抗震救灾活动、“人文”奥运精神、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最美人物事迹四、课堂练习运用人和中的名言作为论据,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论证文段,观点自拟。课外作业完成全优课堂练习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