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学习文中的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句式。过程与方法 掌握文中孟子文章中使用寓言的技巧,并能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中孟子寓言的特点与说理技巧二、教学方法1、情境再现法2、“引导探究”学习法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四、学情分析所带班级共有学生62人,整体的语文水平积淀还是不错的,个别学生的积淀应该能达到优秀的程度。由于学生对孟子略有了解,决定从使用寓言的论辩手法与讽刺艺术的角度切入,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孟子,了解他的仁政思想,进而深入理解他的寓言的讽刺艺术。五、教材分析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为普通高中语文
2、选修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一,所选材料采自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这七部经典。先秦诸子活跃于春秋战国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的历史舞台上,其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组织皆有根本的改变,社会迅速剧烈的变化孕育了伟大的思想者。诸子百家争鸣,他们的散文以其思想的深邃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片断中引用的冯梦龙编写古今笑概中的文戏部第二十七诗:乞丐何曾有贤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二) 指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特点概括故事情节开端:齐人对妻子的夸口 发展:
3、妻子的怀疑与妻妾商议 高潮:妻子的追踪和真相的披露 结局:妻妾的羞愧和哭骂 尾声:“良人”无耻得意的丑相 特点:故事短小,情节完整、曲折、富有戏剧性(三)重读文本,夯实基础知识重点字词1.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餍:满足、饱食。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富贵:形作名,富贵的人2. 显瞷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词,消除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之”是动词。显者:有名望的人。所之:所去的地方。3. 施(y):通“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国中:都城内 卒:最后顾之:回过头看、环视之:去、往 其:大概 道:方法(四)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表演文本情节。1.表
4、演紧扣文本内容,由文本展开深入挖掘。2.同学们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表演进行评价。(五)讨论分析使用寓言说理的效果与作用。提示:1.结合动词进行分析。2.文章中寓言使用的效果与作用。(六)拓展分析:先秦诸子其他作品中寓言的使用情况。提示:可以从古代的成语中寻找先秦诸子寓言(七)合作探究在我们议论文写作的时候,可以从先贤的文章中汲取使用寓言说理的营养,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七课堂总结孟子用辛辣的讽刺手法,揭开了那些追求富贵利达的人们的虚伪面纱,暴露了他们“厚厚脂粉”后面的丑恶嘴脸,显示了他们龌龊的灵魂。让我们明白了人不能为名利而忘廉耻,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价值观。孟子使用这样寓言进行说理的方法,也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本。八作业布置请你写一段议论文,试着侧重使用寓言来进行说理。2018年通榆县中、小学校本课程优质课授课题目:水浒人物分析授课班级:高二十班授课教师:王四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