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外交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536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外交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外交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外交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外交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外交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外交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外交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外交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过关检测(五)一、选择题1(2019山东济南期末)1943年,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同意在欧战结束之后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此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开始积极调解国共矛盾,力主中国建立统一、民主的“联合政府”。1945年2月,部分美国驻华外交官还在一份集体签署的给国务院的报告中主张向中共提供援助,并迫使蒋介石实行有实际内容的政治改革。这说明美国()A对苏联的冷战已经开始B稳步输出政治理念和体制C积极谋划战后国际格局D准备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希望建立一个亲美的联合政府,使之成为战后美国实现远东战略利益的“稳定力量”,这说明美国积极谋划战后国际格局,故C项正确。

2、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美国输出政治理念和体制,B项错误;美国并未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其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2(2019辽宁师大附中高二期末)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罗马尼亚希腊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苏联90%10%50%50%75%英国10%90%50%50%25%A苏英避开美国瓜分东欧B英国仍然保持霸主地位C冷战在事实上已经开始D带有明显大国强权色彩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英苏两国在东欧和南欧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践踏了这些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带有大

3、国强权色彩,故D项正确。从表格的信息来看,涉及的国家还有南欧,故A项错误;二战中英国遭受战争的沉重打击,已经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B项错误;冷战开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排除C项。3(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二期末)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情绪”,可以用许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这反映了当时()A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加剧B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紧张C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可知,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兴的民族国家之间矛盾尖

4、锐,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紧张,故B项正确。二战后,许多的殖民地掀起独立浪潮,因此西方的对外殖民不可能加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不结盟运动,无法说明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排除C项;材料没有出现国际力量的对比和变化,无法看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排除D项。4(2020湖南衡阳八中摸底)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B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

5、中的稳定性C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D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但“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并不具备合法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可知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不符合常识,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重视“合法性和权力”,权力不一定是正义的,故D项错误。5(2020山东师大附中月考)1970年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其内容不仅涉及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也

6、涉及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基本方针。“新和平战略”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A意图放弃“冷战”政策B认识到大国间应相互依存C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D实力相对下降面临着危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美苏对抗中美国处于守势,而且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实力相对下降,为了维护美国利益,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了“新和平战略”,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美国外交政策是维护美国利益,加之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缓和与中国关系不等于相互依存,B项偷换概念,排除;美国依然是世界霸主,排除C项。6(2020湖北黄冈新起点)2016年6月,英国通过全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同年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调“美国优

7、先”的原则,并在随后几年中陆续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巴黎协定等国际组织或协定。这表明()A世界民族分离主义逐渐兴起B英美关系决定国际格局的走向C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走向终结D现有国际秩序和规则遭到挑战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英美两国的选择可知,英美两国认为在现有国际框架下,本国的利益严重受损,呼吁更多保障本国利益,对现有国际规则进行改变,故D项正确。两国的选择不是民族分离主义,也并不代表全球化的终结,而是在以新的形式推进,排除A、C两项;B项无法体现,而且夸大了事实,排除。7(2019江西南昌一模)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十一个新兴经济体

8、(来自亚非美澳四大洲)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峰会。材料反映了()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B冷战思维不复存在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D世界多极格局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峰会”说明,加强国际合作、进行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故A项正确。广义的冷战思维指在冷战期间在两大集团对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思维模式。狭义的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

9、一种意识与观念,材料信息与冷战思维无关,排除B项。国际经济旧秩序至今仍然存在,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努力方向,C项错误。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D项错误。8(2019河北邢台高二期末)1949年7月19日,邓小平在信中写道:“我们提出的外交政策的一边倒,愈早表现于行动则对我愈有利不但可以立于坚固的基础之上,而且才有可能迫使帝国主义就我之范。”邓小平这一言论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对华采取孤立政策B独立自主外交的需要C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进行D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1949年7月19日”很容易推断出当时的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即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故选D项。A、B、C

10、三项都是在建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9(2019江苏盐城高二期末)50年代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双重角色。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从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转向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产生这种转变主要是基于()A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B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需要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D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B解析外交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的需求,材料时间是5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需要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因此在外交对象方面发生了转变,B项正确。50年代世界政治形势依然是两极格局,并未有重大变化,排除A项;外交文化交流对象转变

11、本身是外交政策调整的一部分,C项不是原因,排除;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0(2020广东茂名摸底)下表是1969年到1971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1969年1970年1971年比例71.4317.243.13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B中日两国实现了建交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已根除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的比例是在不断下降的,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中美关系也有改善的

12、趋势,中国也于1971年重返联合国,故选D项。第三世界未控制联合国,排除A项;中日建交是1972年,B项错误;此时,中国国内“左”倾思想没有根除,C项错误。11(2020湖南衡阳一中月考)1967年,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协定,向两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200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安哥拉签署协议,以该国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是()A政府主导注重实效B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从1967年中国向坦、赞两国提供无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铁路,到2003年中

13、国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安哥拉以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体现出新时期中国援助非洲与投资有机结合,D项正确。政府主导注重实效是中国援非的总体特征,不是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排除A项;1967年坦赞铁路的援建也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排除B项;中国与非洲并非处于同一区域,中国援非不属于新型区域合作,排除D项。12(2020河北衡水摸底)2017年“两会”上,外交部长王毅首次提出了“金砖”的概念,“通过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扩大金砖的朋友圈,把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其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国的国际竞争力B克服内

14、部不利因素的制约C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D领导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答案C解析从材料“金砖”“扩大金砖的朋友圈”中可知,中国通过金砖机制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促进金砖国家的发展,故C项正确。“金砖”概念的提出是为促进金砖国家的共同发展,不仅是中国的发展,更不是中国要领导国际经济,排除A、B、D三项。二、非选择题13(2019安徽宣城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6

15、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材料二改编自2002年墨西哥环球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朝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所呈现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图示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1)变化:由国际托管,主张统一到控制南部,分裂朝鲜,再到参与内战,扶持韩国,进行冷战。影响:造成朝鲜半岛分裂;朝鲜半岛成为冷战前沿,东北亚局势紧张;中美对抗加剧

16、,影响了中国统一台湾。(2)主要特征:两极格局瓦解,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霸权主义不断抬头,谋求单极世界;欧盟、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力量的发展壮大,制约了美国的“单边主义”,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其他言之成理表述亦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可以概括出美国政策的变化;第二小问,主要可以从朝鲜、中国的国土统一问题、东亚局势问题、局部热战角度等进行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

17、后英、法等西欧各国元气大伤,唯有美国没有受到战争的打击,故世界格局所呈现的主要特征可以从美国与西欧各国的对比角度、霸权主义发展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冷战结束之后,由于世界其他国家也有所发展,多极化趋势也越发明显,这一原因可从多极化趋势、美国霸权主义、欧盟及第三世界合作等角度进行分析。14(2019河北张家口八校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在1949年12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

18、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第二次是在1957年11月。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主要是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简称莫斯科会议。因为在赫鲁晓夫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泄露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混乱,所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互相交换意见,认为有必要召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这两次出访的目的地虽然相同,但出访过程、所受待遇却截然不同。材料二中国日报网201

19、6年1月26日电: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展开今年首场外交活动。习主席5天之内到访4个城市,同3国领导人和3个区域组织负责人深入会谈交流,共签署52项合作文件。世界媒体纷纷对习主席的中东之行“点赞”。彭博社报道称,“在世界最动荡地区之一的中东,习近平完成了一次旨在提振中国在该地区外交影响力的行程”。美国基督教箴言报报道称,“习近平中东之行对成就中国的全球经济、政治目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时的国内外环境。概括说明这两次出访活动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

20、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当前,我国外交的基本政治目标是什么?(3)习近平出访时与毛泽东出访时相比,国际国内局势的显著变化是什么?答案(1)国内外环境:第一次,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际上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国内新政权还不够巩固,经济恢复和发展任务繁重,百废待兴。第二次,国际上仍然遭到西方国家封锁,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分歧逐渐扩大;国内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左”倾思想抬头。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苏关系,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促使我国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答两点)(2)原因:

21、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突出;一些大国的插手。(任答三点)基本政治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呈现出繁荣稳定的局面,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分析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可知,毛泽东出访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苏关系,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材料一信息“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混乱”表明,这有利于促使我国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2)问,第一小问,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矛盾尖锐、大国干预等角度入手,分析概括;第二小问,从国家主权和国家发展角度入手,概括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3)问,根据设问要求,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入手,分析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