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 .密.封.线. 四年级语文第三学月检测试卷一、看拼音,写汉字。(8分)w ei e pang bo kang kai ling pi ( ) ( )( ) 年( ) ( )美 juan xian chou ji wu gou mian mu yu( )( ) ( ) ( )强 ( )二、划去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6分)踱步(duo du) 暂时(zan zhan) 紫荆(jin jing)羞涩 (sai se ) 效率(shuai lu) 屡次 (lu lou )三、比一比,再组词。(8分)赚( ) 绢( ) 醒( ) 微( )谦( ) 涓( ) 腥(
2、 ) 徽( )四、补充完整词语再做题。(11分)刻骨( )心 同( )于尽 如( )如( ) 心急如( )目( )口呆 按( )不住 ( ) ( )( )重演 面无( )色1、写像“ ” 这样的词语:、。2、上面可描写人物品质的词: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3.选两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五、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喜洋洋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对我很感兴趣。(修改病句) 2、我们爱祖国。(扩句)3、白鲸会唱歌。白鲸会玩游戏。(用关联词连接)4、爱因斯坦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改为陈述句)5、写一句你积累到的天气谚语。六、 根据所学课文和自己的积累填空 (8分)1、 通过本期的学习,我们了解了
3、:迷人的人间仙境。有“天下之险”的。我家的园子作者让我们感受到了2、 通过本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的爱因斯坦, 的 的孙膑和 的刘伯承。(填人物品质)3、 通过本期的学习,我们知道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是按 顺序写的。“纳米”是个 单位。 加拿大男孩瑞恩的梦想是“ ” 七、 阅读理解(19分) (一) 课内片段(10分)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刻集中火力,轰击“致远”。 “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是它在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敌舰上的士兵见了,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吉野”的舰长也吓得手足无措。可是,一
4、颗日本鱼雷击中(zhng zhng )了“致远”,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它就沉没(mo mei )了。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2分)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把 比作 ,具体形象的(4分)3这段话通对邓世昌 的描写,表现了他 的英雄气概。(2分)4、从哪些成语可以看出敌人害怕和狼狈的样 ?(2分) (二)课外阅读 (9分)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tu)亲眼看到许多人被疾病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人为师。 华佗拜了师,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一边专心伺候病人,一边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的
5、情况。”因此,在三年里头,他懂得了不少的病源,学会了不少病理,并且如饥似渴地读了大量的医术。 暑去寒来,又是三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责怪华佗不懂医道。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1、 根据短文的主要内容,为短文选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在下面打“”。(2分) A、师傅装病 B、
6、神医华佗 C、师傅治病 D、华佗学医2、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请在下面打“”。(2分) 风餐( cn chn )露宿 如饥似( sh s )渴 3、在文中找出一句能表示中心的短句,用“”画出来。(1分) 4、华佗是为了什么学医的?(2分)5、“华佗给师傅治病”这件事说明了什么?(2分)真情习作(30分)题目 : 的假日要求:回忆一下你假日出行时的情景,选一次你感受深刻的假日写下来,注意按一定顺序,语句通顺,字迹工整,写出真情实感。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
7、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
8、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
9、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