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小学四年级语文自查测试题(答卷时间:90分钟)姓名: 班别: 成绩: 一、 积累运用(40分)1、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7分)(1) 穷且益坚, 。(2)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 三军可夺帅也, 。(4) 富贵 ,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 天生我材 。(6) 朝霞不出门, 。(7) ,天连水尾水连天。2、 填成语(6分)三顾( )( ) ( )( )盘旋 屏( )凝( )坚( )不( ) 无( )无( ) 玉兔( )( )3、 组词(5分)饶() 雕() 冶() 拐() 竖()浇()绸() 治() 别() 坚()4、 多音字组词(4分)zho( ) dng( ) sh( ) q
2、 ( )朝 当 数 曲 cho ( ) dng ( ) sh ( ) q ( )5、 选词填空,填完后读一读,检查用词是否恰当(3分)抢救 拯救 挽救(1)他为了( )受难的乡亲,挺身与日本鬼子斗争。(2)这个小孩如不及时( ),会因失血过多死去。痕迹 事迹 轨迹(1)小明助人为乐的( )迅速传遍校园。(2)所有的日子都在地球上留下(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1)( )及时输血,( )小姑娘脱离了危险。(2)( )猫很贪玩,( )抓老鼠是很尽职的。6、 这个学期你一定积累的不少课外古诗,相信你一定能把它默写出来,可别忘了作者。(5分)7、 本学期里,你一定积累了许多的好词
3、好句,请按下列要求填写。(5分)(1) 古代诗人有很多咏春的佳句,你记得几句?比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 过年了,爸爸在家门口贴了一副春联,上联是: 下联是: (3) 时间极其珍贵,可是有的同学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们沉迷于各种游戏当中的时候,我真想对他说: 。 (4) 这个学期你一定积累了不少谚语、歇后语或其他的语言精华,请把你最喜欢的一条写下来: 。(名言)8、本学期,学了不少课外书,你印象最深的是 ,它告诉了你什么?(3分)二、 阅读(30分)(一)课内阅读(15分)读文段回答问题。 猎狗慢慢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
4、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1、 在第一自然里面用画出麻雀的动作词,再体会用词准确。(2分)2、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画上“”,并仿写一句。(2分)3、 “绝望地尖叫着”中的“绝望”一词是描写老麻雀的心情,你一定能替老麻雀
5、把尖叫的内容写出来。(2分)4、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办量?(1分)5、 根据片段的内容,请你提一个问题并回答。(2分)问题:回答:6、 想想猎狗走后,老麻雀和小麻雀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为文章加上一个精彩的结尾。(2分)7、 如果你看见一只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你会怎样做?(2分)8、 你认为麻雀的哪些行为值得你学习?(2分)一、 阅读迷人的海滨夏夜,回答问题。(15分) 迷人的海滨夏夜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被霞光染(rn yn)成了红色,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yng rng)起的时候,那照在浪峰的霞光,又红又亮,滚动着,使
6、人赞叹。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浅红,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启 起)明星。它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市空的明灯。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从半空中倒(应 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词。(2分)2、“ ”一词集中写出了海滨夏夜的美,作者面对这美景,感到 和 。(2分)3、用“ ”划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2分)4、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
7、分)5、把文中你认为写得最优美的一个句子摘抄在横线上,并说说你认为优美的理由,然后仿照着这句你也写一句吧。(4分)我摘抄的句子: 我认为优美的理由: 我仿写的句子: 6、用自己的话来赞一赞海滨的夏夜。(2分)第三部分:习 作(35分) 一、作文。(30分)题目:第一次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会遇到许多第一次(如第一次学电脑,第一次上台表演)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
8、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二、写梗概(5分)本学期,我们还学过如何“写梗概”。写梗概,就是把你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略的语言写下来,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写梗概,能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
9、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现在请你从本试卷的阅读短文迷人的海滨夏夜和你自己完成的习作中,任选一篇,将它的梗概写出来。字数不超过100字。(5分)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我选 ,它的梗概如下: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