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长辈写信(习作训练)一、教学目标1懂得给长辈写信的格式,注意用语的得体。2学会给长辈写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搞清给长辈写信的格式及用语要求,学会给长辈写信。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读懂平平给舅舅的信,知道给长辈写信的基本要求。2、确定写信的对象,想好写信的内容。(二)教学过程1、回忆旧知,揭示课题。(1)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给同辈写信,回忆一下,写信的格式和内容有哪些要求?(2)这次,我们要学习给长辈写信(出示课题),你知道哪些人是长辈吗?2学习课文,比较异同。(1)自由读例信,思考:平平给舅舅写的信中讲了些什么内容?(来信收到,外婆很高兴;祝贺获奖;“我”的字有很大进步
2、;邀请表妹来玩。)(2)信的内容和平时我们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可同时写几件事,其中一件可以写得具体些。)(3)默读例信,思考:平平给舅舅的信与乐乐给平平的信,在格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给长辈写信要注意什么?(格式基本相同,不同处及注意的地方:开头一般不直呼姓名,而应写上称谓;问好用“您”表尊敬;正文后的祝愿语要得体,可用“祝身体健康!”等;署名前可加上自己的称呼,表亲热。名字前一般不必写姓,如平时长辈叫自己小名也可署小名。)3明确任务,指导写作。(1)出示习作要求,说说这次习作的任务。(2)确定写信的对象,想好写信的内容准备在信中谈哪几件事,重点写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名介绍。)(3)怎
3、样谈好重点内容过“六一”儿童节?(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写具体些,但不必像专门写活动的文章那样完整具体。) 4学生开始写作。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对部分习作讲评修改,完成作文。“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4、,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二)教学过程1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巡回了解情况,个别指导。2选择佳作和有问题的作文评议修改。评议标准:(1)格式是否正确,给长辈写信应注意的地方是否符合要求,(2)信的内容,怎样过“六一”儿童”节是否写清楚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3学生修改,完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