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第一、二段,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段意。2感情朗读课文一、二段。教学重点与难点 继续练习说段落大意。(二)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听写词语。2学习第一段。(1)出示第一段分段提示:“选择上山的路”。根据提示,还应说清哪些内容?(谁?为什么选择上山的路?这是一条怎样的路?)(2)带问题读文思考。(3)根据问题,组织语言练说段意。(4)朗读第一段。3学习第二段。(1) 出示分段提示:“走危险小路上山”。哪些词句说明他们走的是“危险的小路”?自由读文,用“一一一”划出来。读出“危险”的感觉,结合词句比较(“紧紧地贴着”“靠”;“慢慢地移动”一一一“走”等)。(2)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
2、危险的小路的?用“ ”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列宁害怕了吗?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列宁也感到胆战心惊?列宁停住了,可能会想些什么?他有没有让害怕征服自己呢?从哪句话看出来?有感情朗读。(3)列宁和巴果茨基走过危险的小路后,及时看到日出了吗?他们看到了怎样一幅景象?自由读,体会,并用一个词概括日出景 象的特点。(“美丽”、“壮观”等,)(4)练习说段意。4朗读第一、二段。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第三段,能用简明的话说段意。2理解重点句,懂得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3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二)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朗读第一、二段,说说段意。(2)列宁和巴果茨基勇敢地走
3、过那条危险的小路,看到了日出,回来的时候,不用着急了,也就不必再走那条险路了,列宁又是怎么选择、怎么做的呢?2学习第二段。(1) 自由读文,思考讨论: 列宁下山时是怎么做的?理解“毅然”。列宁为什么仍然选择走这条危险的小路?(2)投影或小黑板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朗读。理解:“望而生畏”、“征服”、“锻炼”、“意志”等词。为什么列宁害怕这条望而生畏的小路,还坚持要走呢?列宁为什么说“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这种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坚强意志怎样才能得到呢?列宁做到了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列宁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3)指导背诵。理解三句话的内在联系。 第一句是因果关系句,前果后因,
4、(板书:“所以是因为”)第二句是从登山引出道理:“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板书:“不应该”)第三句从正面指出应该如何做?根据板书提示自己背诵。(4)说说段意。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讲什么?(列宁下山时怎么做,怎么说?)根据分段提示“还是走危险的路下山”及“列宁怎么说”说说这一段段意。3作业。(1)作业本第5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以“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列宁的这几句话令我深思为开头,将你所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 21、登山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
5、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选险路不慌不忙 面对困难 走险路 小心 战胜困难 锻炼意志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
6、,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一步一步 征服困难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再走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