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15KB ,
资源ID:22444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444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

1、模块一专题一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25)秦以郡县、秦吏秦法治东方,移风易俗,结果激起较强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再次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高祖一面必须“承秦”,一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表明()A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秩序B郡县制全国推行致秦朝速亡C郡国并行在汉初有合理性D民族大融合到汉初尚未出现解析:选C由材料“秦以郡县、秦吏秦法治东方,移风易俗,结果激起较强反抗”和刘邦“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可知汉初在延续秦郡县制度的同时还需要辅之以传统封国制度以避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

2、突”,故选C项;由材料“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再次显现出来”可知郡县制下国家秩序存在不稳定因素,排除A项;结合史实可知,秦亡于暴政而非制度,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区域冲突,未涉及民族融合,排除D项。2(2019届山东滨州二模,25)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出身前期中期后期功臣1030功臣子350外戚宗室031掾史文吏082经学之士0110这反映出西汉时期()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 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解析:选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丞相任用由以功臣、功臣子为主转变为以掾史文吏、经学之士为主,经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这主要反映了儒学政治影

3、响力的增强,故选D项;材料主旨涉及西汉丞相出身变化,无法从整体上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排除A项;材料主旨涉及西汉丞相出身变化,并未体现丞相权力的变化,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外戚宗室任丞相数量较少,并未涉及外戚干政的影响,排除C项。3(2019届湖北武昌区高三5月调研考试,25)东汉崔寔曾在政论中引用了一句当时流行的俚语:“今典州郡者,自违诏书,纵意出入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上述俚语折射出东汉()A相权强化专制强化 B察举制度流于形式C朝廷权威危机重重 D地方管理效率低下解析:选C据材料“典州郡者,自违诏书,纵意出入,得诏书,但挂壁”,可知地方郡守不听从于中央,中央政府权威下降

4、,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非皇权与相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非选官制度的变化,排除B项;据材料“典州郡者,自违诏书,得诏书,但挂壁”可知地方不听命于中央,而非地方管理效率低下,排除D项。4(2019届山东济宁二模,25)汉代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管理官民上书的机构。据廿二史札记记载,汉代“上书无忌讳”,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东方朔、主父偃、严安等人因“上书言世务”,被简拔为官员。材料表明汉代()A君主专制的政治风气还没有形成B自下而上察举选官的方式已被改变C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D官民可通过上书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解析:选D题干中“汉

5、代上书无忌讳,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可知官民可以上书参政且受到朝廷重视,故选D项;君主专制从战国时期尤其是秦朝就已经确立,排除A项;简拔是“简直拔选”的略称,不拘一格降人才,多用来赞美明君英主对人才的慧眼识珠,不是通过察举制录取的,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5(2019届山西太原一模,25)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由此可见,在汉代中后期()A刺史制度渐趋完善 B刺史地位显著提高C刺史监察范围扩大 D刺史职权有

6、所异化解析:选D根据材料“奉诏六条察州”“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刺史由原来奉诏察州,转变为参与如何考核官吏的决策者,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了刺史职权的变化,不能表明该制度走向完善,排除A项;“显著提高”表述不当,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职权变化,不能体现其监察范围大小,排除C项。6(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3)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年少孤贫的郗鉴在晋明帝时升任车骑将军,都督青、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这反映出南朝时()A君主专

7、制得到强化B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C门阀政治受到冲击D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解析:选C材料表明南朝时百姓、寒门出身的人也可以担任重要官职,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受到了冲击,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君权对相权的削弱,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为以门第为依据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势力仍然比较强大,并无逐渐退出政治舞台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强调几人出身,并未涉及中枢机构的运作机制变化,排除D项。7(2019届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高三一模,25)公元222年,(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下诏曰“今之计、孝,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

8、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这一选官政策()A标志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正式创立B为此后北方实现统一创造条件C体现了“唯才是举”的重才思想D为以后科举制度的实行奠定了基础解析:选B由材料内容可知魏文帝时由地方郡国按儒学经术、吏达文法来推荐选官,这有利于选拔有用人才,也为以后北方实现统一创造条件,故选B项;九品中正制于220年就已经创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魏文帝广招人才,为统一北方创造条件,“唯才是举”思想没有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依然由郡国推荐选官,属于察举制,与以后士人直接报考的科举制不同,排除D项。8(2019届福建漳州三模,26)贞观

9、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 B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 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解析:选A据材料“唐太宗曾签署一份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可知门下省对皇权形成制约,故选A项;材料只涉及太宗时期,没有与其他时期形成对比,无法得出发展到巅峰的结论,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门下省负责审议,排除C项;材料与科举制无关,排除D项。9(2019届湖南衡阳三模,26)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

10、、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解析:选B材料分两层信息,第一层是宋朝台谏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说明宋朝台谏官权力大,第二层中宋太祖的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说明宋朝文人地位大大提高,综合两层信息可知宋朝文官位高权重,这便大大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B项;宋朝重文传统只会有助于政治清明,起不到保证宋王朝长治久安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宋朝台谏官的权力设置延续了

11、前代制度,因而宋朝这一传统并非是对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排除C项;宋朝台谏官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权力,但起不到有效制约的作用,排除D项。10(2019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二轮复习诊断,25)唐代通过科举者,还需经过铨选方能任职,铨选标准为“身言书判”。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其中最重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由此可知,唐代选官制度()A促使唐代文学作品十分兴盛B特别关注官吏的操守与品行C旨在提升案件审判的公正性D注重考核官员实际应用能力解析:选D据材料“最重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

12、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可知科举制中的铨选侧重于考查考生能将“身言书判”应用于实践,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于科举制铨选制度的实践,而非强调科举制促进文学作品兴盛,排除A项;据材料“其中最重视判”,可知更加关注考生的实践能力,而非注重官吏的操守与品行,排除B项;据材料“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可知强调对于身言书判的综合运用,排除C项。11(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摸底,4)在宋朝,诏书的起草,原则上都需经宰相所辖的中书舍人之手,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得以成为朝廷的正式政令。诏书若无宰相之副署,则不具备

13、法律效力。材料表明()A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B宋初皇权基本被相权架空C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D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在宋代,诏令的起草和生效必须经过“中书舍人之手”,并且“诏书若无宰相之副署,则不具备法律效力”说明皇帝的政治活动要受到宰相的制约,即官僚政治的传统会影响到君主的行为,故选C项;题干仅述及皇帝的政治活动要受到宰相的制约,但没有提及二者之间有尖锐的矛盾存在,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皇帝的政治活动受到制约,但其结果如何,在题干中没有被提及,不能推断为皇权被相权架空,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度”,相权被大大分割,皇权得到了极大地加强,

14、不能说宋代的皇权受到极大地削弱,排除D项。12(2019届山东聊城二模,26)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政令的下达,都经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针对这一状况,唐统治者设政事堂()A加强中书省权力 B协调三省关系C强化对三省监督 D增加文官人数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由于中书门下两省各逞意气,相互推诿,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可两个部门合署办公有利于协调三省关系,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选B项;三省长官仍然各负其责,其权利并没有加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化对三省监督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体现增设政事堂的目的是协调三省的关系,提高行政

15、效率,无法得出增加文官人数的结论,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9届河北保定高三摸底,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非常重视,宋太祖决定在殿上举行复试,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逐级升考拔录,比较严格。逐渐取消了唐代以来举士时在品行、职业、服纪等方面的限制。宋太宗定制,举人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王安石任宰相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内。摘编自贾志扬著宋代科举材料二18世纪以前

16、,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科举考试制度标榜和体现的“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特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因此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

17、考试制度。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改革特点。(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对于政治文明交流的积极意义。(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决定在殿上举行复试,加在省试之上”,得出使殿试成为定制;根据材料一“逐渐取消了唐代以来举士时在品行、职业、服纪等方面的限制”,得出减少了考生资格的限制;根据材料一“宋太宗定制,举人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得出注重考试规范,确保考试的公平性;根据材料一“王安石任宰相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一

18、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得出改革考试内容,注重实用性。第(2)问根据材料二“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得出西方原有的选官方式存在弊端;根据材料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得出科举制具有优越性;根据材料二“科举考试制度标榜和体现的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特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得出科举制符合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根据材料二“引起西方

19、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得出西方人士的推崇赞誉。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得出促进了近代政治文明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三“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得出推动了中西文明的交流、借鉴,以及人类文明的交融。答案:(1)特点:减少对考生考试资格的限制;使殿试成为定制;注意对科举考试的规范管理,确保考试公平;改革考试内容,比较注重实用。(任答三点)(2)原因:西方原有选官方式存在弊端;科举制具有优越性;科举制选拔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西方人士的推崇和赞誉。(任答三点)(3)意义: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代议制)的建立与发

20、展;推动了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交流和相互借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有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朝高级官员出身一览表宋朝皇帝及在位时间(年)宰相副宰相总数科举出身百分比总数科举出身百分比太祖(960976)6350%4375%太宗(976997)9667%232191%真宗(9971022)121192%1717100%仁宗(10221063)232296%393794%英宗(10631067)22100%22100%神宗(10671085)99100%1818100%哲宗(10851100)1111100%232296%徽宗(11001125)1313100%

21、343191%钦宗(11251127)7686%161170%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史该表能够反映出宋朝官员任职情况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首先,通过对比题干所给数据,从宋朝科举出身的高级官员占高级官员总数的比例、宋朝高级官员的总人数归纳其变化趋势;其次,依据宋朝“冗官”形成的原因、科举制的逐渐完善、宋朝的政治环境及思想氛围说明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示例)趋势:宋朝科举出身的高级官员占高级官员总数的比例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原因: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宋朝重文的社会氛围;统治者重视科举;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