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4气象学家竺可桢 第二课时 浙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4410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4气象学家竺可桢 第二课时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4气象学家竺可桢 第二课时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4气象学家竺可桢 第二课时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4气象学家竺可桢 第二课时 浙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4气象学家竺可桢 第二课时 浙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给课文分段,读懂第一、,二段。2能根据提示复述第一、二段。3进一步感受竺可桢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文中的四个事例,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二)教学过程1复习导人,听写词语。2指导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在文中哪些自然段?(1) 分段,说明理由?支撑 旋钮 哆哆嗦嗦 与世长辞 巡逻喧闹 辨别 从不间断 车水马龙 荣誉3学习第一段。(1)默读,思考:竺可桢的最后一篇记录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划出描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记录了哪些内容?(2)交流讨论,感

2、情朗读。(3)指名回答问题:说说哪些地方使人感动?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体会。4学习第二段。(1)自由读文,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记气温的变化,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怎样记大自然的笔记?(2)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句。 平时:总是 每天 常年 从不间断 重病:只有才 时刻:细心地观察近千万字。(3)齐读竺可桢记的气象日记,并理解省略号的作用。(4)有感情地朗读。(5)说说段意。5指导复述。(1)投影出示第一、二段情节。根据提示,自己试复述。(2)指名复述,集体评议。(3)同桌互说,评议。6作业:(1)作业本第5题中“只有才”造句。(2)朗读课文。 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读懂第三、四段,知道“物候学”

3、与农业生产的关系。2背诵重点句子。3感受竺可桢呕心沥血研究科学的精神。(二)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指名复述第一段。(2)指名复述第二段。(3)说说使你感动的地方。2学习第三段。(1) 默读思考:什么是物候学?竺可桢研究的物候学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2) 第三段,找出文中能概括这一段(第5、6自然段)内容的一句话。(3)朗读这一句话,理解“深知”,“这门科学”指什么?它重要在什么地方?(4)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找出重点句,读一读。文中举了个什么例子来说明“物候学”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5)自由读第6自然段,段中哪些句子具体说明竺可桢“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研究工作上”?这些句子中哪些词突出了

4、竺可桢观察大自然的细心?(6)朗读、背诵这几句话。(7)说说第三段段意。3学习第四段。(1) 自由读,说说这一段写什么?(2) 说说他不坐汽车上班的原因?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3)竺可桢的论文是怎样写出来的?读句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凝聚”等词 。 (4)有感情地朗读。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

5、,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5)在文中找出他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句子,抓住三个“第一”来分析,看出他观察是何等细心。背诵这三个句子。4、总结(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气象科学的研究上?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5作业:(1)作业本第5(2)、6题。(2)作业本第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