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短文语言通俗,表达方式独特。“打扫”森林发人深省:林务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命令护林工人“清扫”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毁了森林,好心办了极大的坏事。人类的老师短小有趣: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内容或主题相似的课文,并进行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
2、善于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教学策略】为了突破本课重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抓住重点语段品读等教学方法。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达到师生互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 “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3.激发学生阅读仿生学等科普物的兴趣。【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教学准备】
3、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谈话导入。(约5分钟)谈话导入:1.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这话不错。如果你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知识。不信请读大自然的启示。(板书课文题目)2.这篇课文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读了这两篇短文的题目后,你一定会觉得很有意思吧。森林里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怎么“打扫”;什么是人类的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齐读课文题目。创设情景,让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更浓厚,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二、初读
4、课文,了解大意。(约10分钟)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己读一读。2.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是怎么归纳的?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2.准确认读生字词。3.默读课文,相互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一环节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约20分钟)1.指导学生学习“打扫”森林。(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2)指导学生展开交流。适时出示:“大自然电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画食物链:(3)资料
5、拓展。教师补充资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蛇与庄稼。引导学生简单说说明白了什么。(4)指导学生说说从中受到的启示。2.指导学生学习人类的老师。(1)引导学生总结方法:“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刚才的方法学习第二篇短文人类的老师。老师巡视指导。(3)引导学生汇报学习结果。(4)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你从中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6、。“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
7、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自由读“打扫”森林,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相互交流。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
8、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
9、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大自然电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段话的理解。3.说说从中受到的启示。4.总结学习方法:“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5.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人类的老师。6.汇报学习结果。7.相互交流从中得到的启示。本环节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教师小结:今天我
10、们通过学习课交,明白了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虚心向大自然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所发明创造。我们还知道了两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会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阅读中,它会让我们的读书效果事半功倍。五、板书设计。大自然的启示互相联系 保持生态平衡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在旁边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批划,自主理解,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