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沪教版数学四上:小数加减法 练习题(4)一、 填空 。1 、比 3.92 多 0.4 的数是( );2、比 4.93 少 1.5 的数是( );3 、小于 1 的最大的三位小数减去最小的四位小数是( );4 、比 10 元少 1.7 元是( )元;5 、( )的一半是 6.3 ;6 、甲数是 10 . 9 ,比乙数多 0 . 852 ,甲、乙两数的和是( );7 、 10 、三位小数减去两位小数,所得的差是( )位小数。二、判断 。1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 )2 、计算小数加减法,首先要把各数的末尾对齐 ( )3 、大于 0.1 而小于 0.2 的小数有 9 个 ( )
2、4 、甲数是 1.45 ,比乙数少 0.45 ,乙数是 1 ( )5 、 用小数计算 8 吨 80 千克 3 吨 800 千克 8 . 8 3 . 8 5 (吨) ( )6 、 5.42 3.78 9.20 ,小数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所以等于 9.2 ( )7 、 0.78 0.078 0 ( )三、选择 。1 、 5.7 8.9 8.3 5.7 8.3 8.9 运用了(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 、 4 角 6 分 7 元 4 分( )A 7 元 8 角 6 分 B 12 元 C 7.50 元3 、把 2 米 3 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是( )米。A
3、2.3 B2.03 C2.003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
4、“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4 、计算小数减法,不小心把减数增加 3.2 ,被减数不变,那么他计算得到的差(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