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女娲补天 湘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2858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女娲补天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女娲补天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女娲补天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则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谈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及教师的点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从阅读中领悟些基;本道理。 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重点:读懂两则成语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情节。突破方法: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抓住主要情节进行体会,并激励自己表达。难点:能从成语故事中总结道理,畅谈感受。突破方法:在读懂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括,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交流。教学方法 师:读议法。 生

2、:自读、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 生:预习课文,收集成语。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吗?(喜欢)你最喜欢里面的谁?(大部分同学可能会说是孙悟空)为什么喜欢孙悟空?(学生陈述:他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女娲,她能补天。 (板书课题:女娲补天)二、自读感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自读自悟,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整理,准备在小组内讨论。三、合作探究 1学生将自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教师巡视,将学

3、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概括,形成问题组。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3)天补好后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们应学习女娲的哪些精神? 3学生根据以上问题再次进行讨论、探究,教师参与。 4指名学生说,教师评议、点拨: (1)因为共工、祝融的恶战,失败的共工撞不周山碰断了一根天柱,导致天崩地裂、江河横溢、森林燃烧、野兽横行,世界一片混乱和恐怖,为了让人类平安幸福地生存下去,女娲决定补天。 (2)先用五彩石炼成石浆,把天的窟窿补好,再捉来巨龟把天撑起来,接着填堵地缝,最后勇杀黑龙。 (3)天地恢复了平静,日月星辰有了正常运行,大地有了春夏秋冬的变化和白天黑夜的区分,江河的

4、流动滋润大地,草木茂盛、五谷丰登,人类获得了新生。 (4)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有博大的胸怀和仁慈的心灵,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等等。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四、拓展延伸 1资料交流。(1)学生出示课前准备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丰富课文内容。 (2)通过资料交流解释课文中的一些语句。 如:学生出示资料女娲造人,解释课文中为什么说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慈爱的母亲”。 2写法探究。教师导学:这是一篇神话传说,文中有很多地方让人难以置信,女n“柱子撑天,彩石补天,这样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合作交流,教

5、师点拨。 3迁移阅读。 学生课外收集一些神话故事,并将故事读给同学听。五、课堂小结 1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作业 我会选。 1视融和共工恶战,(共工 视融)获胜。 2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 童话)。 3女娲补天一文主要运用了(比喻 夸张 拟人)的写法。 4女娲是(水神 火神 天神)。 读一读,做一做。 女娲造人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

6、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女娲是用什么造人的?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3.查阅资料说一说。 是( )开天辟地 是( )追赶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