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一、语段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1)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译文:(2)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
2、,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译文:解析:(1)根据语境,“田野辟”前应补出“只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前应补出“于是我知道”;“左右”应译为“侍候的人”,且“是也”为判断句,需要翻译成带“是”的语句。(2)“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前省略“齐威王下令”,且为定语后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烹阿大夫及尝誉左右者”;“强于天下”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于天下强”。参考答案:(1)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2
3、)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手下近臣。这种情况下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
4、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手下近臣。这种情况下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
5、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译文:(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译文:(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译文:解析:(1)省略句的翻译,蜂,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2)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宾语前置句的翻译,代词“自”作动词“责”的前置宾语。参考答案:(1)秦王朝政治失策,陈涉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多得数也数不
6、清。(2)(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勋,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3)经过五年战争,最终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先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涉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多得数也数不清。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权势),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都
7、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勋,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最终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8、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节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班彪:当时著名学者。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1)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译文:(2)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译文:解析:(1)“召”后省略宾语“之”,代指班昭;“师”,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焉”,代词,她;“号”前省略主语“其”,指班昭。(2)“出”,发行;“多”,形容词用作名词,大多数人
9、;“受”,接受教导。参考答案:(1)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2)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跟从班昭接受教导诵读汉书。参考译文 :扶风郡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叫作班昭,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得早,班昭守节讲究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刚一发
10、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跟从班昭接受教导诵读汉书。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
11、去,故自己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解析:(1)“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
12、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后来,(他)四次迁升后担任豫章太守,又多次升迁后担任会稽太守。(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
13、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刘宠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郡中秩序井然。他被征召任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个老翁,眉毛头发都发白了,从若邪山谷间出来,每人拿着百钱,送给刘宠。刘宠安慰他们说:“各位长者何必这样呢?”老翁们回答说:“山谷里无知识的人,没有见过郡守。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见狗叫声,百姓看不到官吏。我们年老(难得)逢此太平盛世,现在听说您要离开我们而去,因此我们特意来奉送。”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于是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
14、大的接受了。二、仿真综合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0分)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
15、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陈,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
16、:“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有删改)注司丞光嗣:狄仁杰的儿子狄光嗣,任司府丞官职。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B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C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
17、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D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解析:选D其中,“陛下立子”是主谓结构,且“则”是虚词,往往用在句子开头,因此在“则”前断开,排除A、C两项;“千秋万岁后”是时间状语,“后”字不能断到后面;“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中“则”是虚词,往往用在句子开头,因此在“则”前断开,排除B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秦汉时始称“太庙”。太庙内只供奉本朝历代先皇。B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C契丹,古代游牧民族,发
18、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唐末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等。解析:选AA项,“太庙内只供奉本朝历代先皇”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本朝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狄仁杰坚持原则,直言敢谏。在立储问题上,不阿附太后,最终太后听从了他的意见。B狄仁杰公私兼顾,不避嫌忌。他举荐自己的儿子为尚书郎,太后说他像祁奚一样顾念家人。C狄仁杰不计得失,为国荐贤。他知人敢任,力排众议,请求赦免并任用契丹降将李楷固。D狄仁杰反对奢华,爱惜
19、民力。武则天要建造大佛像,狄仁杰极力谏阻,武则天停止了这项工程。解析:选BB项,“公私兼顾”“顾念家人”不当。原文为:“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狄仁杰推荐自己的儿子是出于公心,就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祁奚一样。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译文:(2)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译文:解析:本题关键点有:(1)补出主语“李楷固”;“后至”,投降的太晚;“族”,灭族。(2)“尽”,用尽;“一隅”,某个地方;“何以”,宾语前置句,用什么。参考答
20、案:(1)等到孙万荣死后,(李楷固)来投降,有关部门指责他来投降得太晚,上奏请求将他灭族。 (2)如今边境又不安宁,如果(为修建大佛像而)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假如哪一个地方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 9狄仁杰是如何打消武则天要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想法的?请简要说明。(3分)答:参考答案:从先皇遗命的角度劝说;从母子和姑侄关系亲疏对比的角度劝说;机智地为太后解梦。参考译文:武承嗣谋求充当太子,多次指使人劝太后说:“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以外姓人为继承人的。”太后还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常常从容不迫地对太后说:“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恐怕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吧!况且
21、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祭太庙,代代相承,没有穷尽;立侄儿为太子,则未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附祭姑姑于太庙的。”太后说:“这是朕家里的事,你不要参与。”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君主是元首,臣下为四肢,从道理上如同一个整体,何况我充数任宰相,哪能不参与呢!”太后心里稍微醒悟。有一天,太后又对狄仁杰说:“我梦见大鹦鹉两翼都折断了,这是什么意思?” 狄仁杰回答说:“武是陛下的姓,两翼是您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个儿子,那么两翼便振作起来了。”太后因此便打消了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意思。太后命令宰相各荐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荐举
22、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后来他很胜任这个职务。太后高兴地说:“你可以继承(古代荐举自己儿子的)祁奚了。”当初,契丹的将领李楷固,善于使用套绳和骑射,每次进入战阵,就好像鹘鸟进入乌鸦群中,所向无敌。等到孙万荣死后,(李楷固)来投降,有关部门指责他来投降得太晚,上奏请求将他灭族。狄仁杰说:“李楷固勇猛无比,既然能为他侍奉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尽力,如果用恩德安抚他,就能为我所用。”于是上奏请求赦免他,他的亲属好友都劝他不要这样做。狄仁杰说:“如果有利于国家,难道还要为自己打算!”太后采纳他的意见,赦免了李楷固。他又请求授给李楷固官职,太后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派他领兵进击契丹余党,结果将契
23、丹全部平定。武则天想要建造一尊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阻,奏疏的大意是:“当今的佛教寺院,在建筑规模上已经超过皇帝的宫殿。营建这些寺院无法借助鬼神之力,只能依靠百姓出力,物资不会从天而降,终究来自地里。不靠损害百姓,那么又怎能得到这些东西呢?”他又说:“如来佛创立佛教,以大慈大悲为宗旨,哪里要劳民伤财,来设置浮华无实用的装饰!”又说:“近年来水旱灾害时有发生,如今边境又不安宁,如果(为修建大佛像而)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假如哪一个地方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武则天说:“您劝导我行善,我又怎么能违背您的意愿呢?”于是停止了修建大佛像的工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
24、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习惯于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武则天常常违背自己的本意而采纳他的建议。辛丑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流着眼泪说:“朝堂上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父宗政时为赵方将,被檄援枣阳,临阵尝父子相失,珙望敌骑中有素袍白马者,曰:“吾父也。”急麾骑军突阵,遂脱宗政。以功补进勇副尉。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金人遁,以功升下班祗应。十四年,入谒制置使赵方
25、,一见奇之,辟光化尉。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辞。二年,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时暂黄州驻扎,朝辞,上曰:“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功绩昭著。”珙对曰:“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赐赉甚厚。兼知光州,又兼知黄州。三年,珙至黄,增埤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制拜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协,交章于朝。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驰书责
26、之,隆之、大雅得书大惭。大元兵至三川,珙下令应出戍主兵官,不许失弃寸土。权开州梁栋乏粮,请还司,珙曰:“是弃城也。”栋至夔州,使高达斩其首以徇。由是诸将禀令惟谨。珙以身镇江陵,珙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讣至,帝震,悼辍朝,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节选自宋书孟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分)()A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
27、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B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C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D. 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解析:选C“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主语是“完颜讹可”,谓语是“攻”,宾语是“枣阳”,本句
28、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宗政”是本句的主语,前面应该断开,排除D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嘉定是宋宁宗的第四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被檄”在本文中是用檄文晓谕的意思。C制置使,军事统帅,主要负责部署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北宋不常置,南渡后,因与金作战,设置渐多,一般由德高望重者来担任。D朔,是古人用来标志日期的词语,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还用“望”“晦”来标记日期,分别是指
29、农历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解析:选BB项,“被檄在本文中是用檄文晓谕的意思”说法错误,应该是“被征召”的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珙身为人子,谨遵孝道。从军时父子离散,他率骑兵冲入敌阵帮助孟宗政脱险,后来父亲去世,他为父守丧,一再拒绝上级的任命。B孟珙身为将领,作战有方。能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深得军士叹服和朝廷的重用,后来皇帝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C孟珙身居要职,宽严有度。对因私事而争斗的官员只是当面斥责而已,让他们知羞醒悟。对擅离职守的手下则严刑处罚。D孟珙为官一方,关心士人。襄、蜀两地动荡不安,士人无处安身,他就在公安、南阳建造两座书院,使士人有
30、地方受教育。解析:选CC项,“对因私事而争斗的官员只是当面斥责而已”说法错误。原文“驰书责之”的意思是“孟珙立即写信责问他们”,而并非“当面斥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辞。译文:(2)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译文:解析:第一句得分点:“丁父忧”,遭逢父亲的丧事;“起复”,重新起用;“辞”,推辞;“趣”,同“趋”,趋向,奔赴。第二句得分点:“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来归边民日以千数;“居”,让居住;“赈贷”,救济。参考答案:(1)(孟珙)遭逢父亲的丧事,制置使在他服丧期没满时重新
31、起用他,他推辞,制置使让他安葬父亲后就来任职,他又推辞。(2)前来归附的边境百姓每天有千人,孟珙造了三万间房子让他们居住,对他们多加救济。14文中孟珙与皇上的一番对话,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和见识?(3分)答:解析:结合“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分析可知,孟珙谦虚退让。孟珙面对皇帝的褒奖,不贪己功把作战取胜的功劳归于皇帝的盛德和军士的付出。结合“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分析可知,孟珙耿介忠直。对皇上问和议一事,他直言该战。结合“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才,以俟机会”分析可知,孟珙见识远大。针对恢复国土一事,他建议陛下放宽民力,集聚人才,等
32、待时机。参考答案:谦虚退让。孟珙面对皇帝的褒奖,不贪己功,把作战取胜的功劳归于皇帝的盛德和军士的付出。耿介忠直。对皇上问和议一事,他直言该战。见识远大。针对恢复国土一事,他建议陛下放宽民力,集聚人才,等待时机。参考译文: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他的四世祖孟安,曾跟从岳飞,立有战功。嘉定十年(1217),金人进犯襄阳,孟珙的父亲孟宗政当时是赵方的部将,孟宗政被征召去救援枣阳,在阵前父子离散,孟珙望见敌人骑兵中有一个穿素袍骑白马的人,说:“是我父亲。”急忙率骑兵冲入敌阵,使孟宗政脱险。孟珙因功被补为进勇副尉。嘉定十二年,完颜讹可率步兵、骑兵二十万分两路进攻枣阳,金兵环列在城下,孟珙登上城墙射敌人
33、,将士们都叹服。孟宗政命令孟珙从别的地方劫杀金人,孟珙攻破敌人十八寨,斩杀一千多人,缴获大量军器回来,金人逃走,孟珙因功升为下班祗应。嘉定十四年,孟珙拜见制置使赵方,赵方一见到孟珙就认为他是奇才,任命他为光化尉。(孟珙)遭逢父亲的丧事,制置使在他服丧期没满时重新起用他,他推辞,制置使让他安葬父亲后就来任职,他又推辞。端平二年,孟珙被授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暂时在黄州驻扎,他辞别皇上,皇上说:“你是名将的儿子,忠心、勤勉、体恤国家,功绩昭著。”孟珙回答:“这是宗社的威灵,陛下的圣德和三军将士的功劳,我有什么能力?”皇上问恢复故土的事,孟珙回答:“希望陛下放宽民力,集聚人才,等待时机。”皇上问和议
34、的事,孟珙回答:“我是军人,应该谈论战,不应该谈论和。”皇上给他丰厚的赏赐。孟珙兼任光州知州,又兼黄州知州。端平三年,孟珙到黄州,增厚城墙、疏导护城河,搜集军事物资。前来归附的边境百姓每天有千人,孟珙造了三万间房子让他们居住,对他们多加救济。皇上下制任命孟珙为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夔州知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和,互相上书向朝廷告状。孟珙说:“国事这样,把大家的才智和计谋合起来,还怕不能战胜敌人,你们双方却为私事争斗,难道不愧对廉颇、蔺相如的风骨吗?”孟珙立即写信责问他们,陈隆之、彭大雅看到书信后很惭愧。大元兵到三川,孟珙下令应该出兵戍守的主兵官,不许丢弃一寸土地。开州的梁栋因缺粮,请求回制置司,孟珙说:“这是弃城。”梁栋到夔州,孟珙让高达砍掉梁栋的首级来示众。于是众将遵守命令十分谨慎。孟珙亲自镇守江陵,孟珙上奏说:“襄、蜀两地动荡不安,士人无处安身,蜀地士人聚集在公安,襄阳士人聚集在郢渚。臣设立了公安、南阳两座书院,使那些被没收的田舍隶属书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他请皇上题写榜文赐给书院。他的病加重,请求去职,他被授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后退休,在江陵府治所去世,当时是九月廿六日。九月初一,有颗大星陨落在境内,声音如雷。孟珙去世的消息传到朝中,皇上震惊,停止朝政而追悼他,赠给他丧葬费银绢各一千多,特赠他为少师,三次赠官后为太师,封他为吉国公,谥号忠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