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19秦兵马俑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媒体画面,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2.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3.学习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媒体画面,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媒体画面,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教具学具Ppt教学流程设计理念集体智慧一、师导入: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板书课题)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那举世无
2、双的珍贵文物面前,饱览它们的精美,感受它们宏伟的气势。一起去这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二、 生观看图片全景师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三、 学习第2节:1 师: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2 生自己读3 指名交流(师引导分析这一段的说明方法)4、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过渡:秦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是不是就凭这一点就能称得上是世界八大奇迹呢?它还具有什么特点?(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四、学习第410自然段:1速度410自然段,找出课文写了几种类型的兵马俑?是哪几种?(1)指名回答,随机出示课件。(2)默读描写六种兵马俑
3、类型的段落:a、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b、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摆一个造型,其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2巡视3交流如:喜欢将军俑的请举手,为什么? 评价 读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让我们近距离地再看一看。4、学习9自然段(1)播放课件 (神态各异) (2)组织齐读9自然段。(3)这一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文中的省略号说明什么?你能模仿书上的格式,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话吗?(放幻灯)五、学习过渡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
4、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总结: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
5、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六、课外延伸: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
6、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让我们组成探究小组到课外查找更多的资料。补充世界八大奇迹世界八大奇迹a.埃及金字塔b.巴比伦的“空中花园”c.弗所(小亚细亚)的阿泰密斯神殿d.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e.哈利卡纳苏(小亚细亚)的摩索拉斯陵墓f.地中海罗得岛上的太阳神巨像g.亚历山大城的灯塔h.中国的兵马俑课文看似描写简单,实质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充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学习课文,感悟语言。采用网络教学,利用赏读课文、搜集资料、想象交流等符合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结构的教学形式,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