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田园诗情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感受荷兰这个著名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风情,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教学准备:有关荷兰的资料第一课时一、引入:1、同学们,听说过荷兰这个国家吗?你知道那些?(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荷兰的知识,对荷兰有个初步的了解。)2、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一下吧!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标记,读不准的多读
2、几遍。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14个,其中“刍”“牲”是翘舌音,“尊”是平舌音。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仪态尊重偶尔舒服牲口光芒珍贵踢开奶桶2、再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你知道了什么。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巡视。3、理清文章层次。第一部分(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第二部分(2-5):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4、学习第一部分,默读画出好词好句。(1)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作用?(2)理解“仪态端庄”“尊严”“反刍”“极目远眺”。“碧绿的丝绒毯”是什么样的?“仪态端庄”本来指怎样的人?(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现在呢?(评:词语中也藏着温情。)
3、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和比喻)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把牛犊比作孩子,而且是顽皮的孩子,而老牛呢,俨然是牛群的家长,那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引读前两句,谈感受)(3)仿写句子: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是(),()也是()。(4)“牛羊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5)怎样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草原的美。第二课时一、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边看录像边说一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品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想想每一段都写了什么?“骠悍强壮”这个词让你看到了怎样的骏
4、马?“赞许”的反义词是什么?“悠然自得”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评:生活在绿色草原上,绵羊快乐无忧舒适满足。)一边读文,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2、默读3、4自然段,突出了一个什么字?(静)哪些语句使你感受到这份“静”呢?先自己读读,再和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宁静?(生读,师扣住“静”字评价。理解“万籁俱寂”并造句。积累好句。(1)仿写句子。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只有(),才()。(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齐读最后一段。找一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课外扩展:沉醉于荷兰的牧场,内心无限安宁
5、,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这篇文章的作者捷克作家恰佩克在游历荷兰之后也感慨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觉得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呢?三、小结:素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白天辽阔无垠,宁静和谐;夜晚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这一派如诗如画的独特景象真让人难忘。四、作业: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板书设计:牛低头吃草仪态端庄马彪悍强壮鬃毛飞扬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
6、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田园诗情羊悠然自得真正的荷兰傍晚安静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7、、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教后反思: 本课是一
8、篇写景抒情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带着一份期待走进课文中,一边品味着课文优美词句带来的享受,一边在脑海中慢慢勾画出自己想象出来的荷兰田园风景图。在学习了奶牛在草原上各自的生活状态之后,我就按照原本的教学设计,问学生:“读了这一段,你觉得作者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问题发出之后,全场沉默无语,我看到了学生脸上的茫然,我才意识到问题太唐突,与课文内容联系不紧密,也让我知道了教学有时不能死搬教案,而要看是否服务于课堂。之后,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反而更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引导学生体会荷兰骏马的强壮和旺盛生命力时,我本来是让学生读读这段,然后与同学交流。可是提示过后,我一问到底,牵着学生,没有让他们细细去读,在品读中体会。只是与我一路狂奔,最后找到了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是由我作主导,而缺乏一种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这节课让我感受到,讲好一节课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课前备课,了解学生学情,在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少了哪一环节都不行,要全面把握,还要控制好自己,不要跟着学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