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测试题一、看拼音写汉字。(10分) n yng z zh s堤( ) 掩( ) ( )态 ( )行 雕( ) y w sh y sh 葱( ) 魁( ) ( )子 享( ) 凝(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9分) 几乎(j j) 模拟(n y) 战车千乘(chng shng) 鸟瞰(kn gn) 征战(zhng zhn) 颔首低眉 (hn hn) 横槛(jin jin) 痕迹(hng hn) 崇山峻岭(chng cng) 三、我能找出下列不同类的词语,用横线划去。(3分)、 1、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秦俑 陶马 2、乐山大佛 苏州园林 世界遗产 北京故宫 北京天坛
2、3、耸立 远眺 俯视 鸟瞰 端详 环顾 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单:独立的,孤独的;项目或种类少,结构不复杂;记载事物的纸片;只,仅。 1单有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重。 ( ) 2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多么简单! ( ) 3今晚的演出内容在节目单上写得明明白白。 ( ) 4有了大家的关心,小青再也不感到孤单了。 ( ) 五、照样子,写词语。(4分)(至少二个) 1隐隐约约(叠词): 2跃跃欲试(叠词): 3南征北战(含反义词): 4神清气爽(含近义词): 六、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我们看球赛。(扩写句子)_ 2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修改病句) _3我不小心摔坏了陈明的眼镜。(改为“被”字句)_ 4我不会忘了你的恩情。(改为反问句) _ 七、我会对对子:(4分)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的对联,上联是“_”,下联是 “半帘花影月笼纱”。这幅对联,主要突出了 写山东济南大明湖的一幅对联,上联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下联是: “_”,读了这幅对联,我体会到了_ 八、阅读 (一)课内阅读(12分)来源:ZXXK颐和园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1、 在选文中选一个恰当的词语填一填:3分 ( )的宫殿 ( )的树丛 ( )
5、的宫墙 ( )的狮子 ( )的城楼 ( )的石桥2、选文第段中用了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如:( ) 、 ( ) 、 ( ) ( ) 等,有些词语尽管没有直接描写颜色,但却能让人感受到色彩美,如 ( ) 、 ( ) 等。(3分) 3、 文中“慢慢地滑过”的“滑”用得真好,能让人体会到 ( ) (1分) 4、“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说明作作者的游览地点由 ( ) 到 ( ) ,起了( )作用。我还能找到这样的句子,并抄写句: (3分) 5、 仿写句子:(1分) 例: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_ 6、 结尾处“没有哪是两只是相同的” 意思是( ):(1分) 只有两只相同的 除了两
6、只相同,其它都不同。 没有相同的小狮子。(二)课外阅读(18分) _ 万里长城、颐和圆、秦兵马俑都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圆明园也不例外。请读下面的文章,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这座皇家园林所受的灾难。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较、郊),是一座举世(文、闻)明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
7、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慢)步园内,有如漫步在天南地北,包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幼)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来源: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它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
8、8号和19号,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1、请你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前边的横线上。(2分) 来源:2、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用“”划出。(4分) 3、文中有不少四字词,请摘录四个抄下来。(4分)_ 4、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请用“ ”线画出有关语句。(2分) 5、大火连烧三天,这个园林的珍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毁灭在侵略者的手下。在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应读出( )和( )的心情。(2分) 6、读完这篇文章,你的心情一定难以平静,请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4分) _
9、 九、作文(30分)你肯定见过不少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将你认为最美的景点写下来,作为一篇向同学们介绍景点风光的文章。要求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题目自定。不少于350字 。附答案: 一、岸 映 姿 执 塑 郁 梧 狮 誉 视二、j n shng kn zhng hn jin hng cng三、1、秦俑 2、世界遗产 3、耸立四、1、 2 、 3、 4、 五、略六、1、略 2、删去“中国历史上和”。3、陈明的眼镜被我不小心摔坏了。4、我怎能忘了你的恩情呢?七、一径竹阴云满地 颐和园月波楼的无尽美感 一城山色半城湖 大明湖风光的美丽八、(一)1、
10、金碧辉煌的宫殿 葱郁的树丛 朱红的宫墙 形态各异的狮子 古老的城楼 式样不同的石桥2、黄的、绿的、朱红、白 葱郁、碧玉3、昆明湖的静来源:学|科|网Z|X|X|K4、长廊、万寿山、过渡5、略6、(二)1、圆明园的毁灭2、郊闻漫幻3、略4、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5、愤恨和惋惜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11、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6、略“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九、略来源:学*科*网Z*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