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24194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如其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道德品质相一致,风格是道德的外显;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性格、气质、才情、学识、情感等相联系。立身和为文不可分离;言为心声,风格也应是作者个性特征的自然流露。单从个性上看,时间是性格定型的关键因素,这种通过时间积淀的性格特征产生的行为惯性,是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改变的。再从主观上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者在感受、体验、表现社会生活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个人特征。

2、文风与人的性格特征是一个人生活阅历、社会实践同一进程的产物,两者互相影响,具有相关性,自然可能导致文如其人的现象。尽管作者所言之物可以饰伪,但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性。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一个人既然要为文,甚至是有些难以使其文不如其人的。在这个意义上,“文如其人”的确是值得信任的批评戒条。但是,“文如其人”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文如其人”是一个宽泛的命题,既包含了知性、气性方面的问题,也包含了情性、德性方面的问题。知性、气性与情性、德性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文如其人”问题上的争论中,混淆了人的气性特征与德性特征这两个不同的层面。知性与文

3、法的关系、气性与风格的关系,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一种必然的对应,实然的存在。而情感表达真实与否问题,人品的好坏问题,属于伦理学范畴,其与文不是必然性相关,而是或然性相关。既是或然相关,就有“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文、人相悖的突出表现。此外,文、人相悖还有文、人关系中的外力牵引因素。作品的形成大多出自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不能超绝于世外。由他人、社会所形成的外力一并涌入,往往对作者构成有形或无形的牵引。政治权力的影响在这种外力牵引场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时代的文章,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政治开明时期,作者的自由度相对大,没有或者相对较少约束,这种自由自然可以反映在文章的风格上

4、。在政治严酷时期,作者失去创作自由,有的作者也不得不俯仰从人、随俗为言,文章中就会出现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现象,导致言与志、文与人之间拉开距离,产生不同形式的文、人相悖的现象。一种表现是,作者屈就压力地歌功颂德,投其所好地鹦鹉学舌;另一种表现是,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作者不敢铮铮有声,只好采取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隐晦方式尽管形式上与违心迎合不同,但在本质上同样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摘编自张世明文如其人乎:人格观念与中国考据学方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道德层面来看,“文如其人”是指立身和为文的统一,风格是作者个性的自然流露。B. 从文风与作家性格特征的必然性

5、相关的角度看,“文如其人”这一说法具有其合理性。C. 由于文、人相悖,所以情感表达的真实与否、作者的人品好坏,与文章本身并不相关。D. 在政治严酷时期,失去创作自由的作者只能随俗为言,文章就会出现言不由衷的现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开篇阐释了“文如其人”的两种不同内涵,并以此为立论前提展开论述。B. 文章分析了“文如其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论证过程中体现了辩证的思维。C. 文章对比了随俗为言与隐晦表达两种现象,论证严苛政治会遮蔽真实的人性。D. 文章主要从个人内在因素和社会外力因素两个层次来分析文、人相悖的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6、分)A. 如果混淆了人的气性特征与德性特征这两个层面,“文如其人”的问题可能会无休止地争论下去。B. 在政治开明的时期,政治因素对创作的影响较少,作者的自由度相对大,更易做到“文如其人”。C.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不能简单地认定“文如其人”而依据文章去推断作者的道德或个性特征。D. 文学作品用隐晦方式表达主旨,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更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审美效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

7、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720年间,我国至少有893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78.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

8、每当疫灾发生,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材料二:“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与

9、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这为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社会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运行井井有条。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资源,而且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这完全符合谣言产生与传播的规律,但这些谣言很快就因

10、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而是海量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的批判,客观的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基于冷静的反思。与此同时,在较多细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

11、虽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客观地关注和反思与普通民众进步不匹配的一些问题。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支持,渠道仍需拓宽。同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疫情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披露不及时、细节不够,才酿成后续的疫情危机和舆情事件。这是我们以后在应对各种危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摘自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有删改)材料三:2019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随着收入和学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安全、健康、智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而长期以来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欠账和重

12、视不够,需要尽快扭转。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 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补足相关制度。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避免由此可能诱发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避免制度停留在纸面上,使制度真正发挥预定作用。 此次疫情应对,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和每一个中国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使全政府和全社会的

13、防控策略得以奏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上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求。 此次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必将在各个方面加快国家治理转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摘自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疫灾的发生

14、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既有人类社会原因,也有自然生态原因。B.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C.从自然规律看,疫灾流行受气候变化的制约,同时,有些类型的疫灾具有地方性特征。D.近三千年来,中国疫灾频度总体呈现增高的趋势,平均3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1次。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科学角度看,古代部分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甚至有些结果会适得其反,使疫病流行速度更快。B.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社会能动性不强,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C.广大民众不断丰富疫情的相关知识,提升判断力,主动辟谣,就能够完

15、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D.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6.在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相亲记 钱钟书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方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去一次无妨。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

16、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入赘到张府上。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

17、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

18、小姐闲谈。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便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贏过这许多钱。”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宇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

19、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陈先生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客人全散了,张太太

20、道:“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留学生。”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 吓!这算什么礼貌?”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

21、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B张太太等三人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小气贪财是导致相亲失败的原因之一。C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离开之后刻薄地议论他。D本文细致介绍了张小姐的书架,这一细节描写颇有意味,既表现出张小姐的家庭、文化背景,又暗示出人物特点。8从安排女儿相亲一事上可以看出张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 9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22、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隆兴元年,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罢。起知处州。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处多山田,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注,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国书专求陵寝。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至燕山,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初进国书,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

23、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既而归馆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知静江府。广西窘匮,专藉盐利,漕臣尽取之,于是属邑有增价抑配之敝,诏复行钞盐,漕司拘钞钱均给所部,而钱不时至,成大入境,曰:“利害有大于此乎?”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上从之。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除四川制置使,凡人才可用者,悉致幕下,用所长,不拘小节,其杰然者露章荐之,往往显

24、于朝,位至二府。除端明殿学士,寻帅金陵。会岁旱,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绍熙三年,加大学士。四年薨。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自号石湖,有石湖集行于世。(节选自宋史范成大传)注 继“绍兴和议”(1141)后,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再订和约,改“君臣之国”为“叔侄之国”, 宋递交金国文书改“奉表”为“国书”,却没有改“受书之礼”(宋国起立受金国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B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

25、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C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D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路,两宋行政区域名。行政区域名,各个朝代不同,如汉为州,唐为道,元为行省。B漕司,即“漕运司”,是宋代独有的管理催征税赋、办理漕运等事务的官署或官员。C幕,即“幕府”。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设立府署招致人才帮助自己处理事务。D二府,是宋代最高国务机关。西府

26、“枢密院”主管军务,东府“政事堂”主管政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成大解决社会争端,造福地方。在处州任上,范成大制定义役之法,以田租负担应役费用,减轻百姓应役负担,改变“争役嚣讼”的局面。B范成大奉诏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在金人朝廷上,范成大借进献国书之机,呈上要求修改受书礼的奏疏,面对威逼毫不退缩,最终全节而归。C范成大整饬地方盐政,兴利除弊。针对广西盐政弊端,范成大上书朝廷,建议合理分配盐利,活跃两广盐市交易,这获得宰相的认可和资助。D范成大选用地方人才,不拘一格。任四川制置使时,范成大重视人才,把可用之才招致幕下;向朝廷隆重推荐杰出人才,使之发挥重要

27、作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5分) (2)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5分)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秋梦(唐) 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寒风高吹,月满清砧,意境清冷而又高远,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点题,思妇夜梦阑珊,魂断难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边思”的孤独与痛苦。C第五句移情于物,借“孤鸿”出塞,寄寓边思之情。第六句写秋叶辞林

28、,暗含季节的更替,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15古人善以阔远的空间来表达深远的情怀,试简析诗歌尾联“天外心”所蕴含的深刻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2)、雨横风狂三月暮, , 。(欧阳修蝶恋花)(3)、 ,归去, 。(苏轼定风波)(4)、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中描写洞庭湖上下通明的三句是“ , , 。”(5)、老子中“ , , 。”三句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说明纵情

29、声色、过度享受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沙漫天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 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 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

30、“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润泽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B.润泽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C.滋润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D.滋润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B.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31、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D.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B.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C.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D.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20.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尊敬的王好古教授:我们研究会寻思于2019年9月20日在省城茂源大酒店搞个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想让您就民间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聊聊高见。敬请抽空出席

32、。顺祝健康!云南省民间文学研究会邀请人:李民生2019年9月15日(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1)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2月23 日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

33、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四月调研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1B(3 分)(A 项,“风格是作者个性的自然流露”是从个性层面来谈的,而非道德层面。C 项,根据原文第三段“而情感表达真实与否问题,人品的好坏问题,属于伦理学范畴,其与文不是必然性相关,是或然性相关。既是或然相关,就有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文、人相悖的突出表现”可知,情感表达的真实与否、作者的人品好坏,与文章是或然性

34、相关,所以有文、人相悖的突出表现,而非选项所述,将文、人相悖视作原因。D 项,根据原文第四段“在政治严酷时期,作者失去创作自由,有的作者也不得不俯仰从人、随俗为言,文章中就会出现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现象”可知,不是所有失去自由的作者都会俯仰从人、随俗为言。)2.C(3 分)(“随俗为言”与“隐晦表达”在遮蔽真实人性这一点上是相似的,所以两者并非对比关系。)3D(3 分)(文学作品用隐晦方式表达主旨,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造成了文、人相悖的结果,但并不一定会拉低文学作品的审美效果。许多隐晦的文学作品,反而成就了作品的魅力和价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B(疫灾大多发生

35、在“自然疫源地地区”,这一点应属于“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5.A(A“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行巫道术,驱逐厉鬼”的防疫措施说明“古代部分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抬神巡游,求神保佑”的做法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更容易引发疫情广泛传播;B“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只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不 能理解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C“完全阻止”表述绝对;D 需要转变的是“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6、积极主动参与社区防控。辨别谣言的能力提高,能够主动辟谣。高度配合政府,认识上更加理性和包容。(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C】C选项“张小姐

36、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错误,原文并没有说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而且后来也没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故选C。8迷信,请算命人排生辰八字。传统守旧,给十八岁的女儿相亲,认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自私狭隘,怕女儿嫁出去受罪,希望招一个上门女婿。势利庸俗,认为方家家世头衔都不错,但现在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方鸿渐会服服帖帖入赘张府。(三点即可,每点2分)【解析】:由原文“一天,周太太跟方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可知张先生迷信。由原文“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

37、”可知张先生传统守旧。由原文“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可知,张先生自私狭隘。由原文“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入赘到张府上。”可知,张先生势利庸俗。9算命人说方鸿渐和张小姐的命是“天作之合,大吉大利”,但初次相亲便不欢而散,既对中国旧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张先生说话里喜欢嵌着英文字,却说得不伦不类,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洋媚外(附庸风雅)。张太太打牌输钱不付账,想以此试探未来的女婿,结果方鸿渐却拿这笔钱买了皮大衣。这是对她

38、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张小姐的书架上摆着不朽大著之外还摆着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这表明她虽然有知识,受过良好教育但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体现了作者的讽刺。(三点即可)【解析】:【讽刺手法】:一种修辞手法,言辞或情景所表达表面意思与其本意相反。答题时必须把反差的两面都分析出来。由原文“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可知初次相亲便不欢而散,既对中国旧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由原文“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可知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洋媚外。由原文“张太太道: 这姓方的不合适

39、,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可知是对张太太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有原文“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可知体现了作者对张小姐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的讽刺。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10.D(3 分)(划线句的大意是: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始建通济堰,灌溉水田二十多万亩,但是,通济堰因年久失修,多有破败,范成大亲自踏勘堰址,通过叠石筑防,设置四十九道闸,在堰的上中下游设立用水法则,灌溉有序,百姓获得很大利益。句中,“迭石”“筑防”结构相同,意义连贯,中间不做停顿,故排除 A、

40、C。如将“所”与“立水则”断为一处,需考虑“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事物。如此,则此四字为单独的名词短语,既不能独立成句,又不能充当上下文成分。分析可知:“所”当为“四十九”的量词,而“立水则”的主语承前省略,当为“成大”,句意通顺,故排除 B、C。)11.B(3 分)(漕司,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员。北宋称转运司,南宋称漕司,元代称漕运司,明清亦有,并非两宋所独。)12.C(3 分)(相关文段为:“知静江府。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上从之”,可知,认可范成大建议者为皇帝。用“宰相认可和鼓励”做关键词,比对可知,相关文段为:“数

41、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宰相认可资助的是盐商。)13文言文翻译(10 分)(1)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参考译文:皇上当面对范成大讲了接受国书的仪式的事情,范成大请求一并写入国书中,(皇帝)不采纳。5 分。“上面”,“谕”“乞”“载”各 1 分,大意 1 分(2)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参考译文:人们多认为不好,(朝廷)下发(这个意见)给官吏们讨论,最终没能改变范成大的方法。5 分。“以为”,“下”“有司”“易”各 1 分,大意 1 分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此题需注意“上面”之间需断句,不能连读,“上”为主语。面,当面;谕,告诉

42、,晓谕;“不从”主语承前省略,为“上”。(2)以为,认为;下,下发;有司,官吏;易,改变。【参考译文】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范成大登进士第。隆兴元年,成大连续升迁至著作佐郎,被授予吏部郎官,谏官指责他越级升职,随即被罢免。任处州知州。处州百姓常常因为官府差役的事情而引发官司争端。范成大为处州道创义役法。(规定)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用所收田谷)来资助服役的人家,民户按次序轮流支付,甲乙轮流可以排序到二十年,百姓为之称便。处州大多是山田,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始建通济堰,灌溉水田二十多万亩,但是,通济堰因年久失修,多有破败。范成大亲自踏勘堰址,通过叠石筑防,设置四十九道闸

43、,在堰的上中下游设立用水法则,灌溉有序,百姓获得很大利益。宋金隆兴再次和议时,朝廷忘了议定受书的礼仪,皇上曾为此感到后悔。(朝廷)任命范成大为起居郎、代理资政殿大学士,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皇上当面对范成大讲了接受国书的仪式的事情,范成大请求一并写入国书中,皇帝不许。到燕山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式,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首次呈进国书,言词慷慨,金朝君臣正认真倾听时,范成大忽然上奏道:“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奏章。”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金世宗完颜雍大吃一惊,说:“这难道是献国书的地方?”金朝群臣用手板击他要他起来,范成大

44、一直屹立不动,一定要把国书送上。不久,回到住所,完颜雍派伴使宣旨听候处理。范成大一直跪立着要献上国书的时候,金朝廷上议论纷纷,太子想杀死范成大,经越王阻止才作罢,范成大终得保全气节而归。乾道七年(1171 年),范成大出知静江府。当时,广西贫乏,专靠盐利,漕臣又把盐利全部取走,于是所属县邑有增加盐价抑配卖给百姓的弊病,朝廷下诏恢复钞盐,漕司拘留钞钱平均分给所属各部,但钱没按时到。范成大到广西后,说:“有比这更至关重要的危害吗?”他上疏说:“可以强制减去漕司强取的数目,来让各郡县财政宽裕,那么科卖抑配可以被禁止。”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几年后,广州盐商上书,乞求恢复客商贩盐,宰相同意他们的意见,拿

45、出大量的银钱帮助他们。人们多认为不好,(皇帝)下发(这个意见)给官吏们讨论,最终没能改变范成大的方法。淳熙二年(1175 年),范成大受任四川制置使。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到幕下,用其所长,不拘于小节,对于那些优秀的英才,范成大就上书推荐,被推荐的人往往扬名于朝廷,(甚至能够)官至二府。后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不久到金陵主政。正赶上天大旱,范成大奏请朝廷挪用军用储备二十万赈济饥民,减租米五万石。绍熙三年,加大学士。绍熙四年去世。范成大平素有文名,尤其擅长诗歌。自号石湖,有石湖集流传于世。(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D 诗歌有一定的悲戚哀怨的情感,比如孤独、忧国。15“天外心”

46、则既写出相距之遥远,又使“心”的包蕴更丰富:不仅有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与关心,也有支持丈夫戍守边塞的美好思想,还可包含对国家的担忧和热爱之心。(每点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3、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4、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17.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

47、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润泽:雨露滋润,不干枯,使滋润。滋润:舒服。结合“都江堰”“一方”分析,选用“润泽”。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修饰“利用”,选用“妥善”。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结合“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分析,此处主要讲只顾眼前,不考虑未来的意思,选用“杀鸡取卵”。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形容“环保公益活动”的状况,选用“如火如荼”。故选A。18.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

48、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疮痍”与“创伤”重复,排除A项。“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排除C项。句序不当,应该是先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后说“留下了满目疮痍”,排除D项。故选B。19.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

49、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后面“保护环境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保持句式一致,排除B项、D项;结合“强大动力”分析,“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排除C项。故选A。20.“寻思”改“决定”;“搞个”改为“举办”;“想让”改为“恭请”;“聊聊”改为“发表”;“抽空”改为“拨冗”。【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所给材料是邀请函,题干要求指出“不合书面语体”的五处,也就是说要找出所给材料中五处使用口语的地方。“寻思”是口语,不符合语体要求;另外,“寻思”的意思是“思索、考虑”,而材料中“于2019年9月21日在省城茂源大酒店搞个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是已经定下来的事,故应改为“决定”。“搞个”是口语,意思是“举办一个”,不符合局面语体要求,应改为“举办”。“想让”是口语,材料中用来邀请教授参加会议,对教授不够尊重,且不符合邀请函语体要求,应改为“恭请”。“聊聊”是口语,就是“谈一谈”的意思,材料中用来指教授的发言,不得体,当改为“发表”。“抽空”是口语,意思是“抽出时间”,不符合语体要求,不够庄重,应改为“拨冗”。-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