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第三次统一检测三模试题202105260220.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24193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第三次统一检测三模试题2021052602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第三次统一检测三模试题2021052602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第三次统一检测三模试题2021052602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第三次统一检测三模试题2021052602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第三次统一检测三模试题2021052602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第三次统一检测三模试题202105260220.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第三次统一检测三模试题202105260220.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第三次统一检测三模试题202105260220.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第三次统一检测三模试题202105260220.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第三次统一检测三模试题202105260220.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第三次统一检测(三模)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夏商直到春秋时期,文学传播以口头传播为主。那时虽然有了甲骨、金石、竹木简及帛丝等文字载体,但是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它们在文学传播方式中还不

2、能居于主导地位,汉书中有“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全在竹帛故也”。也就是说,诗经虽然在秦代被焚毁,但是汉代还能完整保留下来,就是因为人们口口相传,不完全是依靠竹帛的记录。西汉以后,直至唐代,随着统治者对文学典籍的重视,特别是造纸技术的不断提高,萌芽于先秦时期的抄写才真正成为文学传播的主要方式。魏晋时期甚至出现了“佣书”,即专职抄写员。“佣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文字的传播速度。当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作品为世人追捧,出现过“每有一诗到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的场面。至于雕版印刷,有史可考的说法是源自唐初。进入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得到了统治者的鼓励

3、。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清人编著的书林清话记载:“书籍自唐时镂版以来,至天水一朝,号为极盛。而其间分三类:日官刻本,日私宅本,日坊行本。”描述了宋代雕版印刷呈现的特征官府、私人和民间集体共同参与,刻书地城分布广泛,书籍种类和数量众多。宋史.邢禺传载:景德二年(1005年)夏,宋真宗到国子监视察,问及书籍刊刻情况,邢禺回答说:“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备。”这当中就包括为宋朝统治阶层所推崇的韩愈作品集。(摘编自郭平宋代印刷术繁荣放大韩愈影响力)材料二:北宋初期到中期,是印刷术逐渐成熟并渗入日常生活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士人敏锐感受到了印刷术发展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急遽增

4、多的书籍对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士人不得不放弃抄本时代字斟句酌的反复咀嚼。获取书籍的便捷,在缓解记诵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士人读书的粗疏。尽管如此,时代确实在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向前发展。士人的阅读方式和知识结构持续改变。曾让杜甫沾沾自喜的“读书破万卷”,对宋人而言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王安石自称“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欧阳修不但读书多,而且以读书为人生第一乐事,“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宋人的阅读量空前增长,知识面迅速拓寬,因而建立起淹通经史、学兼四部的新型知识体系。新型知识体系又促使他们的思考方式发生转变。新兴的文艺思想即在此基础上得以生长。北宋

5、中后期,宋代文艺思想迈入全面繁盛的阶段。印刷术发展对宋代文艺思想的潜移默化,于此时收获了累累硕果。首先,对学识积累的高度重视,成为此时期士人的共同追求。宋人以博学相尚。基于印本的易得和阅读速度的提升,士人们读书之多、学问之博,一般远超前代文人。据记载,有人对宋神宗说,苏轼文才可与李白相比,宋神宗回答:“不然,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在他的眼中,论诗歌的天才,李白、苏轼或可比肩;而论学识的渊博,则李白一定不如苏轼。神宗的说法虽只是一己之见,但也反映了宋人对学识的重视程度之高。其次,宋人不仅追求学识的积累,还追求学识的创造性转化。伴随知识增长而来的,是理性的判断和积极的思索。宋人不满足于知识的组合

6、与叠加,而追求博学基础上的超越和探索属于自己的特色。这一倾向在诗学领域的体现尤为突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哲理性、议论性的增强,是宋诗区别于唐诗的重要特征。智性思维和思辨色彩,也成为宋代文学及文艺思想的突出特色。再次,知识面的大幅拓展与新型知识体系的建立,推进了文学内部各文体以及文学艺术各门类之间的交汇与整合,促生了集大成式的文艺思想观念。大量的阅读与坚实的储备,不但有助于宋人遍考前作,而且激励他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文学内部而言,各文体之间的相互勾连、相互影响极为突出,形成“破体为文”的重要观念。破体为文的现象在宋代文学中大量存在,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词、

7、以文为赋、以赋为文体之间的界限被频繁打破,作者不断吸收其他文体的特长,充分发掘各文体的表现潜能,丰富了文学的面貌。与此同时,文学又与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交汇,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音乐基础上,词的独特形制与艺术专长得以成型,进而成为宋代文学之突出代表。从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南宋印刷术达到极盛。随着印刷业的持续扩大,专门性的文艺批评著作得以迅速增多。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人在“知识爆炸”之后的反思。知识的大幅增多,固然拓展了眼界,但也带来了许多困惑面对众多庞杂的信息该如何取舍?对知识的依赖可以达到怎样的程度?知识积累是否是提升文学艺术境界的唯一途径?正是在这类反思中。主张“铺张学问”“

8、点化陈腐”的江西诗风遭到反拨,闭门觅句的做法受到否定。(摘编自周剑之印刷术与宋代文艺思想之演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时期,竹木简、帛丝等文字载体未能在文学传播方式中居主导地位,但秦朝之后诗经得以完整保留,仍与竹帛的记录方式有关。B.魏晋时期,专职抄写员“佣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文字的传播速度,当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作品迅速得到广泛传播就完全依靠了“佣书”。C.印刷术发展带来的不全是正面的影响,急遽增多的书籍对宋代士人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读书的粗疏。D.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文为赋、以赋为文等做法丰富了文学的面貌,

9、是文学内部各文体之间的界限被频繁打破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史料可知,雕版印刷源自唐朝初期,到宋代已取得空前发展,呈现出了刻书地域分布广泛、书籍种类和数量众多等特征。B.如果李白、杜甫与苏轼都生活在宋代,那么李白就有可能在学识上赶超苏轼,而杜甫也就更能体会到“读书破万卷”的乐趣。C.唐诗宋诗各有特色,唐诗胜在“丰神情韵”,而宋诗胜在“筋骨思理,宋诗的智性思维与思辨色彩是宋代文艺思想的折射。D.两则材料对印刷术的论述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它与文学传播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它对宋代文艺思想演进的作用。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

10、项是(3分)A.雕版印刷所使用的版料,一般是纹质细密且木质极为坚实的木材,例如枣木、梨木、黄杨木等,并需把它们锯成一块块木板。B.唐朝后期雕版印刷逐渐普及开来,长安、四川、淮南、江浙等地民间盛行雕印和出售日历、佛经、字书、诗文、占卜等书。C.宋朝文学体裁多种多样,不仅有词、诗歌、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而且还有游记、科学说明文、笔记体小说等。D.宋诗之所以形成“以学识为诗”的特色,是因为宋人有重视学识的观念.比如严羽认为诗歌“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4.材料一是文章的节选,它在文章中处于最前面的位置,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5.印刷术给宋代文艺思想的演进带来的影响是划时代

11、的,而宋人所走过的道路又能为当今的文艺工作者提供哪些启示呢?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余秋雨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社会问题,也是人心治理的关键。对于年轻人来说,心能静下来,才华和潜能才能发挥出来,不然,一切的才华反而将束缚人的发展。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它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心的第一个层面是“凡夫心”,这是会思考、谋划、欲求、操纵的心,会暴怒的心,忧郁不定、反复无常的心。但此外,我们还有心的本性,这是永恒的,不

12、被死亡以及任何外界事物触及。说到底,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历史上的圣人先哲,用了不同的名词来修饰他们所悟到的真理,但他们都是在阐述基本的心性。基督教徒称之为“罪”,印度教徒称之为“梵”,佛教教徒称之为“空”。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并要求他的教徒用一生演化和体悟这个核心。这核心就是心性。现代的文明给了我们无穷多的好处,让我们认识了无限复杂的世界,但是另一个方面远远不如我们的祖先,那就是对心灵的认识。心理学家们把人的思想和情绪进行极其烦琐的分析,这样分析的结果,是将人描绘成了充满矛盾、无限复杂的黑洞。并非说这种种理论不对,而是这些理论的出现,正标志着现代文明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我们

13、正越来越远离单纯的、清激的心灵。我们平时被种种情绪、 思想和欲望所主宰,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极其清晰地、极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可能是在欣赏一支美好的曲子,可能是在宁静清激的大自然流连,可能是品尝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我们看到雪花翩然飘下,或看到太阳从山后缓缓升起,看到一束光线神秘缥缈地射进屋里,都可能让我们瞥见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比宁静和美好的地方。这些光明、安详、喜悦的时刻,都曾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而且美妙得令人难以置信。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身居陋巷的颜回,只有粗粮清水但快乐无比;宗教的苦行者,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感受到常人难以感受到的幸福。是的,幸福

14、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了多少。因为心不曾被正确理解,如同它不了解自己一样,所以产生了不可胜数的哲学观念和主张。更有甚者,因为一般人不了解、不认识他们的心性,所以就继续在三界六道中流浪,经历痛苦。因此,不了解自己的心是严重的错失。如何改变自己的这种情况呢?这就要静观自己的内心,这看似简单,其实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抚自己的内心生命。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回避向内看的生活,因为一般人总有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更因为我们认为这不重要,留恋刺激热闹、嘈杂忙碌的生活。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向内看被人认为是一种怯懦和消

15、极的行为。是的,我们埋怨着过于繁忙的生活,却继续忙碌着为了能付得起钱去“休闲”,也就是跟随旅行团到某个同样人声鼎沸的地方走马观花。我们没有真正理解的是,真正的财富、真正的悠闲、真正的风景,都只在人的内心。任何这些景象都可以打开人的心灵,认识到世界上无边无际的苦难。让人从这里了解到这世界广大深远的痛苦,让人的爱在这一刻启动。慢下来。其实很多人的生活都是慌乱、浮躁的,几乎没有时间来回味、感悟生命的美好。将节奏慢下来,与自己灵魂互赖的人一起精致地生活。每日抽出一点儿时间,凝神静观,重新回到我们本初的生命:赤子之心。在愤怒、贪婪、嫉妒、烦恼、怨恨、欲望、恐惧、焦虑和纷乱时,仔细想想这些是否值得。人有时

16、候得到了某些可以计算得到的好处,却污染了生命源头的活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损失?在记忆中回想那些给过我们挚爱、关切、帮助的人,重温每一个爱的细节。感激地回想,唤醒我们的爱,想象我们的爱从心中流淌出来,首先从我们最亲近的人开始,然后是亲戚、朋友、熟人、同事、邻居,然后是陌生人,甚至是我们不喜欢或难以相处的人,甚至是我们视为“敌人”的人。最后,让我们的胸怀在爱中变得越来越广。文本二:我以前读古文观止,对里面的抒情散文如痴如醉,然后我专门将其中的一些作者的文集寻来阅读,结果我发现那些作者一生并没有写过多少抒情散文,也就是那三五篇,而他几十万字的文集中大量的是诗词、论文、序跋,或者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文章

17、。我才明白,他们并不是纯写抒情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一些并不专门以写散文为职业的人写出的散文特别好。我读到杨振宁的散文,他写得好。就说余秋雨先生,他也不是以写散文为职业的。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得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摘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便交代了背景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直入主题

18、;结尾则在呼吁倡议中结束,升华了文章的主旨。B.作者并没有对心理学家们进行烦琐分析后得出的理论持否定态度,只是认为其出现标志着我们的心灵日益复杂化。C.作者在论述人们深刻地感受自己的心灵时,举了欣赏曲子,看雪花飘下等生活事例,自然地引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D.文章在阐述人生哲理的时候善于比较分析,如“凡夫心”“心性”,“罪”“梵”空”,“向外看”“向内看”等。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我们因为一处美丽的风景、一首动人的乐曲、一个亲人的微笑而感到内心宁静美好时,我们的心就彻底摆脱了凡夫之心。B.颜回是孔门弟子,论语说他“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文本一提到他,旨在论述

19、人在贫穷中也能保持快乐的道理。C.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人之所以经历痛苦,很大程度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心性,具体解决办法便是静观内心。D.古文观止从左传中选文最多,它从其中选的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等文章,都脍炙人口。8.身处浮躁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浮躁?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4分)9.如果要以“佳文之趣味”为题写一篇关于文本一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行文要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沐晟,字景茂,少凝重,寡言笑,喜读书。太祖爱之。历官后军左都督。建文元年嗣侯,就镇,亡何,思伦发死,诸蛮分据其地

20、,晟讨平之。以其地为三府二州五长官司,麓川遂定。初,岷王封云南,不法,为建文帝所囚。成祖即位,遣归藩,益骄恣。晟稍持之。王怒,谮晟。帝以王故诏诫晟,贻书氓王,称其父功,毋督过。永乐三年,八百大甸寇边,遏贡使,晟会车里、木邦讨定之。明年大发兵讨交陆,拜晟征夷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张辅异道自云南入。遂由蒙自径野蒲斩木通道,夺猛烈、掤华诸关隘。舁舟夜出洮水,渡富良江,与辅会师。共破多邦城,捣其东西二都,荡诸巢,擒伪王黎季犛。论功封黔国公,岁禄三千石,予世券。交趾简定复叛命晟佩征夷将军印讨之战生厥江败绩辅再出帅师合讨擒定送京师辅还晟留捕陈季扩连战不能下辅复出帅师会晟,穷追至占城,获季扩,乃班师,晟亦受上赏

21、。十七年,富州蛮叛,晟引兵临之,弗攻,使人譬晓,竟下之。仁宗立,加太傅,铸征南将军印给之。沐氏继镇者,辄予印以为常。宣德元年,交险黎利势炽,诏晟会安远侯柳升进讨。升败死,最亦退兵。群臣交劾晟,帝封其章示之。正统三年,麓川思任发反。晟抵金齿,与弟昂及都督方政会兵。政为前锋,破贼沿江诸寨,大军逐北至高黎共山下,再破之。明年复破其旧寨。政中伏死,官军败绩。晟引还,惭惧发病,至楚雄卒。贈定远王,谥忠敬。晟席父兄业,用兵非所长,战数不利。朝廷以其绝远,且世将,宽假之。而滇人慑晟父子威信,庄事如朝廷。(节选自明史.沐晨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交阻简定复叛/命晟佩征夷将

22、军印/讨之战生厥江/败绩/辅再出帅师合讨/擒定送京师/辅还/晟留捕/陈季扩连战不能下/B.交趾简定复叛/命晟佩征夷将军印/讨之战生厥江/败绩/辅再出帅师合讨/擒定送京师/辅:还/晟留捕陈季扩/连战不能下/C.交趾简定复叛/命晟佩征夷将军印讨之/战生厥江/败绩/辅再出帅师合讨/擒定送京师/辅还/晟留捕陈季扩/连战不能下/D.交趾简定复叛/命晟佩征夷将军印讨之/战生厥江/败绩/辅再出帅师合讨/擒定送京师/辅还/晟留捕/陈季扩连战不能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文中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谥号,谥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B.归藩,是指回到封

23、地。藩即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被分封的人称为藩王。C.石,容量单位,一石是十斗。文中“三千石”指沐晟每年的俸禄是三千石粮食。D.太傅,古代职官,始于西周,秦朝时期曾被废止,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沐晟讨伐诸蛮,安定了麓川。思伦发死后,麓川地区被各蛮族分割占据,沐晟征讨平定了他们,并在麓川设置府州和长官司,使那里安定了下来。B.沐晟为人正直,遭岷王诬陷。沐晟约束骄横恣肆的岷王,遭到岷王忌恨,岷王就诬陷他意图谋反作乱,但皇帝称赞沐晟父亲的功劳,没有责罚沐晟。C.沐晟出身将门,用兵非所长。沐晟虽然继承了父兄的功业,但并不擅长

24、用兵,在讨伐交趾简定的战争中,沐晟与张辅合力才取得了最终的成功。D.沐晟战事不利,但恩宠不变。他虽在征战中多次失利,群臣也曾弹劾他,但皇帝念在他家世代担任将领,而且其封地偏远,就宽容他而不予治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八百大甸寇边,遏贡使,晟会车里、木邦讨定之。(2)富州蛮叛,晟引兵临之,弗攻,使人譬晓,竟下之。14.沐晟“惭惧发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回答。(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题润州多景楼(节选)刘过西风把酒闲来游,木叶渐脱人间秋。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不见双泪流。楼高思远愁绪多,楼乎楼乎奈汝何?安得

25、李白与王勃,名与此楼长突兀。注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东北北固山上。刘过(1154- 1206),字改之,南宋文学家。神京:神州京师。此指北宋都城汴京。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树叶渐渐黄落时,诗人乘闲登上多景楼远望,但是烟雾、尘沙弥漫天空。B.诗人在第六句运用叠词的艺术手法和疑问句式,感叹此楼让人愁绪无限。C.最后两句提到李白与王勃,突出他们名声之大,反衬诗人写不出优秀诗文。D.诗人借登上多景楼后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才不遇、家国恢复无望的伤感。16.有学生读了刘过此诗后,询问道:“西风是物,怎么能够“把酒呢?神京是地名,怎么能够不见呢?”请你结合对诗句的分析,为他

26、解疑。(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既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又推测想象了对方的相思之苦。(2)在赤壁赋中,苏轼指出“,”,因此长江等物不值得羨慕。(3)杜鹃鸟,又名子规,是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之一,被诗人词客称为“天地间愁种子”。作为悲苦愁怨的代表,关于它的诗句或词句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田间劳作结束,农作物收晒完毕,“粮入仓,菜入窖”,朔风始起,万物境藏。寒塘萧瑟,寥落残败的荷收敛了“映日荷

27、花别样红”的明艳和“莲叶何田田”的舒张,此时只剩下根根枯管、片片残叶,随寒风轻摇。枯荷残叶,窸窸窣窣地诉说着夏日里的风韵。倘若来一场冷雨,倒也熨帖了李义山“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心境。( ),有了铮铮铁骨,坚守着生命倔强的风骨,孕育着灼灼其华的气象。远山空旷,乔木的高耸,抖落满树繁花,只剩余下枝枝杈杈在光影里交错,自已枯瘦冷寂的树枝,指向苍穹。它以风为笔,于苍茫大地上,挥斥质朴的道劲。走近细看,枝条上已经长出了一些比米粒还小的芽苞,襄在黑色的鞘壳里偷偷地窥出一点儿嫩绿或娇红,深深浅浅地蕴蓄着勃发的生机。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枯萎、残落了的荷,历经风吹雨打,可

28、是依然直立B.历经风吹雨打的荷,枯萎了,残落了,却依然直立C.历经风吹雨打,枯萎了,残落了,却依然直立的荷D.依然直立的荷,枯萎了,残落了,却历经风吹雨打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如果你去近海浮潜,就会发现,_ 。因为近海是造礁珊瑚的地盘,黄褐色套装是造礁珊瑚的标配。严格说来,造礁珊瑚的珊瑚

29、虫本身近乎透明,之所以呈现黄褐色,_ 。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直径只有微米级别。它体内配备“光合色素”,有光就能通过光合作用过“自养”生活,这种光合色素呈现的颜色就是黃禍色。在海水中,虫黄藻是能独立生活的,但它更愿意做珊瑚的“房客”:因为这样不仅能受“房东”庇护,还能坐收二氧化碳等光合作用原料;而它生产的有机物和氧气,_ ,权当交了“房租”。不过虫黄藻只在光线充足的浅海生活,所以黄褐色套装,只在浅海珊瑚中流行。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请用三个句子解说造礁珊瑚呈现黄褐色的原因,三个句子要构成递进关系。总共不

30、超过70个字。(5 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70多年前,周立波创作了关于土改的小说暴风骤雨,小说所写的村庄叫“元茂屯”,本名元宝屯。该村有个不雅的诨号“光腚屯”。村子穷,“赵光腚”们全家没一件完整衣衫,“冬天除了抱柴、挑水、做饭外,一家三口都不下炕”。1950年5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记录了该村土改4年后的情况:“元宝屯的农民,去年冬天百分之六十穿上了新棉衣。”70多年过去了,脱贫致富工程又使元宝屯大变了样。80岁的老书记张宝金说,跟党的政策走,让农民得实惠。整河、开地、办工厂、退耕还林、给村民盖别墅小楼元宝屯人过得有滋有味,高兴的事唠不完。读了,上

31、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发言稿,在校学生会组织的“话脱贫,谈感想”论坛上发言,署名一律为“赵新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1. 41.(3分)B 解析“完全依靠”错,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可知,说法过于绝对。2.(3分)B解析选项中“李白就有可能在学识上赶超苏轼”的假设是建立在“李白在学识上不如苏轼”的基础之上的,而原文“论诗歌的天才,李白、苏轼或可比肩;而论学识的渊博,则李白一定不如苏轼”是宋神宗的观点,以此为依据进行推断是不合理的。3.(3分)D解析A项只是在说雕版印刷版料的选择,与宋代文艺思

32、想之演进无关。B项内容是关于唐朝的,不是宋朝的。C项只是在说宋朝文学体裁多样,与印刷术和宋代文艺思想之演进都无关。只有D项合乎材料二中宋人重视学识的内容。4.文章论述的内容是宋代印刷术繁荣放大韩愈影响力,则宋代印刷术的情况属于背景性材料,应处于文章最前面,而节选部分正是这-内容。节选部分最后提到韩愈,从结构上讲,显然是要引出下文的关于韩愈情况的论述。(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5.高度重视学识的积累;运用理性思维,创造性转化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注重文艺各门类之间的交汇与整合;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自我。(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对即可。)6. (3分)D 解析文章没有比较

33、分析“罪”梵”“空”三个概念。7.(3分)C 解析A项错在“彻底摆脱了凡夫之心”。“凡夫心”是会思考、谋划、欲求、操纵的心,可以超越但不能摆脱。B项错在“旨在论述人在贫穷中也能保持快乐的道理”。文中颜回的事例,论述的是“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D项中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8.静下来,保持心性,感受心灵;静观内心,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慢下来,找回本心;懂得感恩,用爱心治愈浮躁。(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9.形式之趣味:文章的段落多而短小,活泼自由,易于突出作者的思想,易于思绪的切换与推进。节奏之趣味(语言之趣味):文本语言有时是短句,有时是长句,或轻快,或沉重,节奏多变。闲话之趣味

34、:文中多处运用了闲笔,如谈到“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心灵”后,写了具体的生活画面、大自然的美好瞬间,在丰富文章内容的同时,唤起了读者种种体验,令人倍感亲切。(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0. (3分)C 解析 “命”是命令的意思,它的宾语不仅仅是“晟佩征夷将军印”,“讨之”也是,所以“印”与“讨”之间断开是不合适的,因此排除A、B项。根据下文“获季扩,乃班师”,陈季扩是沐晟追捕的对象,故“晟留捕陈季扩”中间不可断开,且“连战不能下”的主语不是“陈季扩”,故排除A、D项。参考标点:交耻简定复叛,命晟佩征夷将军印讨之,战生厥江,败绩。辅再出帅师合讨,擒定送京师。辅还,晟留捕陈季扩,连战不能下。11.

35、(3分)A 解析错在“谥号”,是庙号。12. (3分)B 解析错在“诬陷他意图谋反作乱”,于文无据。岷王确实诬陷了他,但文章未说明是“诬陷他意图谋反作乱”。13. (1)八百大甸侵犯边境,阻遏进贡使节,沐晟会合车里、木邦讨伐平定了他们。(重要词语“寇”“遏”“会”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2)富州蛮族叛乱,沐晟带兵迫近他们,没有进攻,派人劝导,最终降服了他们。(重要词语“临”“譬晓”“竞”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4.宣德元年讨伐交趾黎利失败,皇帝把弹劾他的奏章给他看,已经让他心生愧疚。在平定思任发反叛时,都督方政中伏而死,他的军队又打了败仗。(第一点1分,第二

36、点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沐晟,字景茂,年少稳重,寡于言笑,喜好读书。太祖喜爱他。曾任后军左都督。建文元年继承侯位。到镇守地赴任,不久,思伦发死去,各蛮族分割占据他的地盘,沐晟征讨平定了他们。在这一地区设置三府二州五长官司,麓川于是平定。当初,岷王封在云南,违犯法律,被建文帝囚禁。成祖即位,让他回归藩国,他更加骄横恣肆。沐晟稍微约束他。岷王发怒,诬陷沐晟。皇帝因岷王的缘故,降诏训诫沐晟,赐信给岷王,称赞沐晟父亲的功绩,而不责罚沐晟的过失。永乐三年,八百大甸侵犯边境,阻遏进贡使节,沐晟会合车里、木邦讨伐平定了他们。第二年,大规模发兵讨伐交趾,拜授沐晟征夷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张辅分道而自

37、云南进入交险。于是由蒙自经野蒲砍伐树木打通道路,夺取猛烈、棚华等关隘。抬着船夜出洮水,渡富良江,与张辅会师。共同攻破多个邦城,捣毁其东西二都,扫荡各个敌巢,擒获伪王黎季犛。论功封为黔国公,年禄三千石,授予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交趾简定又叛乱,命沐晟佩征夷将军印讨伐他,在生厥江交战,打了败仗。张辅又一次率军队共同讨伐,擒获简定送往京城。张辅返回,沐晟留下来抓捕陈季扩,连续攻击未能攻下。张辅再次出兵率军队会合沐晟,连续追击到占城,俘获陈季扩,才班师回朝,沐晟也受上赏。永乐十七年,富州蛮族叛乱,沐晟带兵迫近他们,没有进攻,派人劝导,最终降服了他们。仁宗继位,加封沐晟为太傅,铸造征南将军印赐給他。沐氏继

38、承爵位镇守云南的,就授予印,成为惯例。宣德元年,交陆黎利势力猖獗,下诏命令沐晟会合安远侯柳升进军讨伐。柳升战败而死,沐晟也退兵。群臣交相弹助沐晟,皇帝把这些奏章封起来交给沐晟看。正统三年,麓川思任发反叛。沐晟抵达金齿,与弟弟沐昂和都督方政会师。方政为前锋,攻破贼兵沿江各寨,大军追逐逸敌至高黎共山下,又两次打败他们。第二年又攻破敌军旧寨。方政中理伏战死,官军溃败。沐晟带兵返回,惭愧恐惧而发病,行军到楚雄去世。赠封定远王,谥号忠敬。沐晟继承父兄功业,用兵不是他的特长,征战多次失利。朝廷因为他处地最为偏远,并且世代为将,宽容了他。而滇人害怕沐最父子的威信,如对朝廷一般庄重事奉他。15. (3分)C

39、解析错在“反衬诗人写不出优秀诗文”。最后两句,诗人是在表达希望自己像李白、王勃一样名传千古。16.“西风把酒”并非是西风拿着酒杯,而是在西风吹拂的情况下诗人拿着酒杯;“神京不见”不是神京看不见,而是看不见神京。诗歌语言有其特殊之处,有时会省略,有时会倒裝。“ 西风把酒”是省略,“神京不见”是倒装。(第一点4分,第二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7. (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示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过五溪;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每空 1分,共6分。第3小题答案不唯一。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18.(3分

40、)B解析括号后面是“有了铮铮铁骨”,与之内容切近的是“依然直立”。C项虽然把“依然直立”放在了尾句,但是作定语,强调性较差,故排除。D项“依然直立”在首句,且是作定语,故排除。A项和D项“枯萎、残落”与“历经风吹雨打”位置颠倒,因果关系混乱,故排除。19.(3分)C解析C项与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了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20.“乔木”和“高耸”换位置。“剩余下”重复,保留一种表达即可,如“剩下”“余下”等。在“自己”前添加介词,如“将”“把”等。(每处1分,共3分。原文有三处语病,分别是语序不当、重复赘余成分残缺

41、。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21.示例:那里的珊瑚多为黄褐色是其体内虫黄藻的功劳也供给珊瑚虫生长使用(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示例:造礁珊瑚呈黄褐色是因为珊瑚虫呈黄褐色。珊瑚虫星黄褐色是因其体内的虫黄藻呈黄褐色。虫黄藻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光合色素的颜色是黄褐色。(第一句1分,第二、第三句各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如果句子间没有形成递进关系,酌情扣分。超过字数,酌情扣分。)23. 写作指导材料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70多年前元宝屯百姓的生活状况,后一部分是脱贫致富后元宝屯百姓的生活现状,两者形成了对比。这个对比,显示了中国农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写作时,应对这种变化进行介绍和分析,从而突出歌颂党、歌颂党的爱民政策的主题。另外,需要注意材料中的元宝屯,只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一定要把它作为中国农村的代表去写,不要就事论事,只谈元宝屯。论坛名为“话脱贫,谈感想”,所以写作时要特别注意两大内容:一是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谈论脱贫的成就和意义;二是要谈自己的感想,包括对党的爱戴、对党的领导的拥护等。参考立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生活。爱民-我们一切行动的核心。我们的奋斗应围绕人民的幸福进行。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