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必修4配套学案: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145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必修4配套学案: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必修4配套学案: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必修4配套学案: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必修4配套学案: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必修4配套学案: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必修4配套学案: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必修4配套学案: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必修4配套学案: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必修4配套学案: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海导航学情展示问题导引核心素养1.如何把握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说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为什么说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科学精神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法治意识尊重规律,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公共参与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政治认同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一。知识梳理自主研析自主预习知识点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3运动与静止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性质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

3、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知识点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别提醒:正确认识规律三方面的内涵内涵理解“固有的”强调规律源自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和物质存在的客观性,不是神的旨意或人的认识和意志强加给事物的“本质的”强调规律是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的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把握规律“必然的、稳定的”强调规律不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偶然建立起来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

4、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要求(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预习自测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物质是永恒存在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绝对性。孔子的话意思是时光如流水,永不停息,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A正确。C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D不符合题意。2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

5、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B )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A B C D解析太极拳“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说明动与静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正确。说法明显错误。3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此典故的警示意义在于( A )A要按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办事B要在永恒运动中把握事物C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要坚持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6、解析“揠苗助长”这一典故警示人们事物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A正确。知识构建条分缕析知识整合核心要点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问题释疑探究升华1.有人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因而也能改变规律,这一观点对吗?提示:不对。任何具体运动规律,其存在和发生作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价值规律只有在商品经济条

7、件下才能存在和发生作用。人利用规律正是改变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进而使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结果产生了有利于人的变化,但不能认为是改造了规律本身。规律是客观的,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2物质的固有属性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一回事吗?提示:(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是说物质的本质,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这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的属性,它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而言的。3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永恒的,因而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这一观点对吗?提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随着

8、条件的变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探究提示1教材P30(1)谈谈你对周易中这句话的理解。(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提示:(1)周易中的这句话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2教材P31(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提示:(1)不能。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存在于人的“心”、概念或精神之外,运动是客观事物的运动。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主体是人脑

9、。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2)没有。运动和物质密不可分。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3教材P31(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提示:(1)没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是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2)这一观点看到了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但将静止绝对化了。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10、,大雁塔、故宫等建筑物相对于地面参照系而言没有发生位移,这体现了相对静止。但它们随着地球一起转动,处于绝对运动中,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4教材P32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欧布里德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相对静止,陷入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教材P33人类根据什么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提示:人类根据元素变化的规律即元素周期律,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6教材P33(1)为什么“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提示:(1)“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

11、是因为这一设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从一开始就是不科学的。(2)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尊重科学、承认规律、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7教材P34(1)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2)请举出人类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的实例,谈谈你对人与客观规律关系的看法。提示:(1)不能。人类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人类是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的,因为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人类利用关于浮力的规律制造船舶。这说明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

12、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重难突破互动探究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主

13、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性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典题链接典例1 2020年4月1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做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14、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主观存在方式C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物质载体D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解析“稳”意味着相对静止,“进”意味着绝对运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正确且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主观存在方式”,B错误。材料阐释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而“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物质载体”反映的是物质是运动的载体,C排除。材料阐释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而“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反映的是物

15、质和运动的关系,D排除。故本题选A。变式训练1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一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A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A B C D解析从哲学角度看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说法正确。物质决定意识,但人在红尘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做

16、到“不染其心”,错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误。故本题选A。 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方法论)(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17、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特别提醒: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1)哲学上的规律和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不同于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规律和规律性现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性现象是浮于外表的联系,形式多样且多变易逝,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虽然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的背后也总会隐藏着规律,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现象。(3)规律和规则规律规则区别含义不同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

18、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制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性质不同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联系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典题链接典例2 (2020新课标全国卷,21)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 C )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A B C D解析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但并

19、不是认识世界就能改造世界,因而“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说法错误,错误。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因水以为师,这说明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也说明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正确且符合题意。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错误。故本题选C。变式训练2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D )A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解析四川人民经过苦心经营,建成了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结果,D符合题意;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唯心主义倾向,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B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了成功,不是强调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C不选。-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