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模块第四单元第3讲基础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1920年11月,陈独秀为共产党月刊创刊号写短言指出:“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陈独秀意在()A成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B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由理论走向实践C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D为向无产阶级政党转变提供指导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可知,陈独秀指明了未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和斗争方式,实际上是为共产主义小组
2、向无产阶级政党转变提供指导思想,故选D项。2“平民”最初是指与享受特权的官宦相对的黎民百姓。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将“平民”用于描述劳资斗争,包含与资产阶级对抗的含义。中共三大上,陈独秀等人将“平民”再次解释为最初的内涵。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放弃了阶级斗争的主张B确立了共产主义的目标C对国情认识进一步深入D实现了从幼年走向成熟【答案】C【解析】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将“平民”用于描述劳资斗争是与当时的认识相符合的。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
3、针,陈独秀等人将“平民”回归其最初的内涵,即与官宦相对的黎民百姓,正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认识进一步深入的反映,故选C项。 3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指出:“湖南秋收暴动单靠农民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我们党从前的错误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该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可见,毛泽东这一指示()A明确了民主革命的道路B肯定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性C强调了农民革命的贡献D是对国情认识进一步深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湖南秋收暴动单靠农民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我们党从前的错误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该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可知,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强调军事斗争
4、的重要性,这也表明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故选D项。41935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改变对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均不没收”。这一政策旨在()A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 B贯彻新民主主义理论C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D彻底纠正“左”倾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日本侵华步步紧逼,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对富农的政策更多的是拉拢,这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故选A项。51938年8月在纪念八一三抗战的讲话中,蒋介石说:“我们的战略,是以持久抗战,消耗敌人的力量,争取最后决战的胜利。”同年1
5、1月,蒋介石又说:“第一个时期的任务在于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掩护我们后方的准备工作,确立长期抗战的基础。”据此可知,当时()A正面战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B国民政府已注意到民众作用C国民政府抗战态度转向消极D国民党认识到抗战任务艰巨 【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的长期抗战思想,表明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已认识到抗战任务的艰巨性,故选D项。6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单靠内线作战,纵然取得军事上若干胜利,但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减轻压力,根本扭转战局,必须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口”。为“另辟蹊径”()A中国共产党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解放军首先发起辽沈战役 D中国共产党发动渡江战
6、役攻占南京【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使战争由内线转移到外线,符合材料中“根本扭转战局,必须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口”的说法,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 甲午中日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材料二1931年到1945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
7、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但是,日本帝国主义不仅破坏主权的完整,而且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和抗日战争时
8、期的新发展。(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答案】(1)新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由麻木不仁发展到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各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抗战时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全民共识;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2)认识:提升民族国家意识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团结的方式;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民族的复兴。能力提升题组(B)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接受了列宁和共产国际关于苏维埃政权
9、的理论。但在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并不赞成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认为应该建立既有工农又有资产阶级参加的组织,而不是“苏维埃”。 “强行建立苏维埃,不仅为时过早,而且是不适当的。”共产国际的这一思想()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果B推动国共两党夺权斗争的展开C推动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D成为党内右倾错误的理论依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建立既有工农又有资产阶级参加的组织”可知,共产国际主张中国共产党需要和国民党积极合作,这一主导思想,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完全放弃了对政权的要求,故选D项。2如图为北伐战争初期的一幅漫画,画中一位长衫马褂者颈项无头而
10、周身多头。这幅漫画反映出当时()A北伐战争得到群众普遍支持 B军阀割据的政治格局 C南京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林立 D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 【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漫画表明当时中国的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多种政治力量,反映出军阀割据的状况,故选B项。31929年,古田会议指出:红军绝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多项重大任务。这一决议()A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B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C促进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D表明了反“围剿”形势的严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田会议规定了红军
11、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强调红军除了军事任务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多项重大任务”,将建立革命政权和党组织作为红军的重要任务,这一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军方面的经验教训,划清了无产阶级军队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中国红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推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故选A项。4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在谈及国民党军队在河北省游击战的作用时认为,其在“牵制敌人,防止中共组织,贡献殊大”。蒋介石最终采纳了白崇禧提出的加强国军敌后游
12、击战的建议。主要原因是其()A能迅速打破日军的战略B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C有利于两个战场的配合D抗日与反共相互结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崇禧认为国民党军队的游击战具有既可抗日又可防共的双重作用,故选D项。5下图为1938年拍摄的一幅山西五台县小脚妇女往前线运送弹药的作品。该作品()A代表了抗战时期的艺术潮流B描绘了人民支援反蒋的热情C体现了民主自由的创作风格D反映了全民抗战的时代风貌【答案】D【解析】材料图片反映的是1938年山西五台县小脚妇女往前线运送弹药的情景,这说明当时农村妇女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反映了抗日战争的时代风貌,故选D项。61945年8月中下旬,蒋介石连
13、续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他速到重庆“共定大计”;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暨驻华美军司令魏德曼将军也向毛泽东发出了邀请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经慎重考虑,决定同意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中国共产党此举()A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建 B受到来自美国方面的军事压力C利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 D受到国民党内各派的普遍欢迎【答案】C【解析】毛泽东应邀赴重庆谈判,有利于打破国民党将挑起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的妄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诚意,从而能够争取更多的民主人士的支持,有利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故C项正确;1945年中国还没有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A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主要是出于扩大
1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考虑,而非受到美国的军事压力,排除B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不可能受到国民党内各派的普遍欢迎,D项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1年,鄂豫皖苏区正式实行红军公田制度,先后颁布了若干文件,具体规定如下:“每乡留一石至五石为红军公田,分给红军中由白色区来的贫苦农民和俘虏哗变加入红军的士兵。”分配土地时应“首先把红军的田分好”,红军公田“不要山地,顶好路边的好田”;公田的耕种“由乡苏维埃负责召集当地群众举行会议讨论代耕办法,顶好由代耕人公举一二人经常负看管责任”;收获的产品“代耕人得十分之三,红军得十分之七”等。下面是19311932年鄂豫皖苏区
15、人口总数及红军战士人数表:时间苏区人口总数苏区红军战士人数1931年4月250万人正规红军2万人1932年6月350万人正规红军4.5万人,地方武装20余万人摘编自刘喜元红军公田与鄂豫皖苏区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行的红军公田制度进行评析。【答案】示例评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创建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由于红军队伍中陆续加入了非苏区的战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行了红军公田制度。该制度规定了红军公田的分配原则、分配数量、耕种管理以及收获产品的分配等,通过地方苏维埃领导群众代耕、出产物主要归红军战士所有的方式,使外地红军战士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红军公田制度的实施丰富了土地革命的内容,稳定和壮大了红军队伍,有利于提高红军战士的作战积极性,并推动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