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居秋暝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王维40岁左右为界。前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热情,开朗,雄心勃勃。他在这时期创作的政治诗和边塞游侠诗,洋溢着青春朝气和理想光芒,饱含情韵。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又喜绘画,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为“诗佛”。这种称谓意在说明王维的诗歌中充满禅机和佛老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化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
2、嫉俗,或厌恶官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晋陶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朓),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山水田园诗1、析题(从题目中得到什么信息?)2、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如何欣赏这幅美景?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
3、(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上句侧重写空中,下句侧重写地下,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4、颈联的词序还可作怎样的调整?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明确:“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或者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明确:一是押韵的需要;二是这样才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之中,渔舟遮于莲叶以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5、既是诗人心境空明,极力想表达山居之幽静,那他为什么又写了喧闹的浣女和下水的渔舟呢?浣女也好,渔舟也罢,还是在写山居的空明与
4、纯静,写人心的宁静。诗人仅仅是以动写静,以闹写静而已。(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6、尾联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参考范例:“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山居秋暝诗中画画外意山.雨秋.晚自然美远离尘俗明月清泉超然淡远竹喧莲动 生活美语言风格:清新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