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新课导入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0月30日12时51分,驾乘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三名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成功入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聚首,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听完新闻播报,有没有勾起你的某些相关回忆?你还知道哪些飞行任务?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历史背景 1992年,中国政
2、府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内容探究体会标题中的关键词,说说标题好在哪里。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引题新闻事实正题聚焦新闻点,醒目夺人点
3、明了新闻的关键信息,突出了中国航天克服困难、独立自主取得的成就,客观叙述中包含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引题和正题相互配合,共同起到了传递信息和吸引读者的作用。你还记得新闻“六要素”吗?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阅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相关内容,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如何2021年6月17日酒泉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空间站)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消息正文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再次阅读消息,根据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及课件所示资料,勾画出本则消息的结构。注意:消息虽然有着比较
4、固定的格式和写法,但它并不是简单的格式文本。有些消息的写法比较自由,标题中会容纳较多的关键信息,导语仅呈现部分新闻事实,而将其他一些关键内容安排在主体部分。参考课文旁批,说说各部分传递了什么信息。电头和导语部分(第1段):交代时间、地点与部分新闻事件,即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主体部分(第2、3段):交代了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的环节及后续即将开展的相关工作。本则消息写法相对自由,请具体分析它是按怎样的顺序行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17日15时54分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交会对接。17日18时48分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航天
5、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消息正文按时间顺序展开,依次介绍新闻事件的始末。这样的结构脉络清楚,方便读者对事件的过程获得清晰、完整的印象。再读课文,赏析以下语句。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交代了消息的来源,增强消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准确性。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准确交代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及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的时间,“约”表示大概,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首次”表明这是第一次,揭示了这次交会对接的重要性。在神舟
6、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逐一介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具体了解标题中的信息。“首次”点明了这次进入空间站的重大意义。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概述后续工作,文字简洁,信息完备。这则消息短小精悍,在有限的篇幅,做到了内容充实。写得既规范准确又通俗流畅,使读者看得很明白。课后作业“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而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航天员们会在“课堂”上展示空间站内的工作生活场景、实验舱,演示各种太空试验等。学习完本课后,请同学们在课后观看“天宫课堂”的科普视频或直播,并写下你的感受和你想对航天员说的话。板书设计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时间事件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入轨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成功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和核心舱后续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