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琵琶行并序课前 自主学习资料助读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迁居下邽(现在陕西省渭南县东北)。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盩厔县(今西安周至县)县尉、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等职。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 琵琶行等。写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
2、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求逮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被诬陷作赏花 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闲职,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他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心有所感,于是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知识链接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由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
3、时事。概括地说,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经元稹、顾况等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新乐府运动虽属文学范畴,但其宗旨并非文学运动,而是一次时政建设。“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白居易新乐府)左 迁左迁指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其他表示降低官职的词还有谪、贬、放、左除、左降、左转等。司 马司马,古代官职名称。西周已置,掌管军政和军赋,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
4、官。汉武帝时,罢太尉,设大司马。到唐朝时,为军事主官的僚属,各州置司马,名义为郡守之佐,实为闲职。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青 衫青衫即青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旧唐书高宗纪中有对官员品服颜色的详细规定:“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这一规定极其详细,使九品之官服色各异。当时对所有社会成员的等级身份、大小官员的品秩序列都有所规定,从此正式形成由黄、紫、朱、绿、青、黑、白七色构成的颜色序列,成为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标志。当时社会上穿紫袍者煊赫,着
5、青衫者寒酸。由“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便知白居易当时是卑微的八九品小官。霓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五陵年少“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基础梳理字音识记(1)湓浦()(2)铮铮然()(3)迁谪()(4)浔阳()(5)荻花()(6)慢捻()(7)水浆迸()(8)船舫()(9)敛容()(10)红绡()(11)钿头()(12)阑干()(13)呕哑()(14)嘲哳()pnzhnzhxn dninbnfnlinxiodinlnu yzho zh字词释义1余左迁九江郡司马()2委身为贾人
6、妇()3曲罢悯然()4今漂沦憔悴()5予出官二年()6始觉有迁谪意()7举酒欲饮无管弦()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托身,这里是嫁人的意思 忧郁的样子 漂泊流落 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指音乐 8弦弦掩抑声声思()9低眉信手续续弹()10大弦嘈嘈如急雨()11小弦切切如私语()12间关莺语花底滑()13整顿衣裳起敛容()14莫辞更坐弹一曲()15却坐促弦弦转急()16凄凄不似向前声()声音低沉 随手 形容声音沉重舒长 形容声音轻细急促 形容鸟鸣婉转 显出端庄的脸色 再 把琴弦拧紧 以前古今异义1明年秋(1)古义:_(2)今义:_2因为长句(1)古义:_(2)今义:_【答案】1(1
7、)第二年。(2)今年的下一年。2(1)因此创作。(2)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3铁骑突出刀枪鸣(1)古义:_(2)今义:_4秋月春风等闲度(1)古义:_(2)今义:_【答案】3(1)突然冲出。(2)多指表现不一般。4(1)平常,随随便便。(2)指平常普通。5暮去朝来颜色故(1)古义:_(2)今义:_6老大嫁作商人归(1)古义:_(2)今义:_【答案】5(1)容貌。(2)指色彩。6(1)年纪大了。(2)排行第一的人,多用以称呼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大的。【答案】1(1)名词,话(2)名词,字(3)动词,说(4)名词,说话的声音【答案】2(1)动词,回答(2)名词,话,言论(3)动词,
8、啼叫3(1)动词,转向,转变(2)动词,辗转(3)动词,转动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浔阳江头夜送客()(2)梦啼妆泪红阑干()【答案】1(1)在夜里(2)在梦里2名词作动词(1)遂命酒()(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3)命曰琵琶行()【答案】2(1)摆酒席(2)作歌(3)命名,取名3形容词作动词(1)钿头银篦击节碎()(2)江州司马青衫湿()(3)商人重利轻别离()【答案】3(1)敲碎(2)被浸湿(3)看重;轻视特殊句式1被动句(指出表被动的字词)妆成每被秋娘妒()2省略句(指出省略的成分)(1)问其人,本长安倡女()(2)使快弹数曲()(3)感斯人言()【答案】1“被”表被动2(1)“本
9、”后省略谓语动词“是”(2)“使”后省略宾语“其”,指“琵琶女”(3)“感”后省略介词“于”3状语后置(写出直述句式)(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2)转徙于江湖间()【答案】3(1)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2)应为“于江湖间转徙”课堂 思考探究整体感知结构图解琵琶行并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旨探微琵琶行并序中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寄予了诗人对琵琶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诗人还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境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主题深刻而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文本特色1描写音乐具有高超的表现力诗人在对琵琶曲的描写中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有以
10、声摹声、以形摹声、以事摹声的正面描写,也有以人、以景衬写的侧面烘托。诗人描写的琵琶女动人心扉。例如诗歌的第二段摹写琵琶女演奏霓裳和六幺时,出神入化地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写乐曲的抑扬顿挫,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诗人的安排很巧妙,他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由“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用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第三乐段的“银瓶乍破水浆迸”是高潮,发展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
11、面,让读者有一种“余音绕梁”之感。2虚实相合的结构手法这首诗以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为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图画。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但客人和诗人都听到了其悲凉的演奏。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演奏的是诗歌的主体部分。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这里主要是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听曲感事、虚实相合是本诗的特点。由此可见诗歌结构之缜密。任务探究任务一 把握诗歌的内容1诵读诗歌,完成下表。诗歌层次诗歌内容诗前小序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
12、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诗歌层次诗歌内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重闻琵琶青衫湿)【答案】诗歌层次诗歌内容诗前小序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第一部分写诗人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部分写诗人政治上的失意感慨(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部分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
13、为之泪下(重闻琵琶青衫湿)2阅读琵琶女自述身世的段落,根据提示完成下表。琵琶女的过去琵琶女的现在籍贯住处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世事多变弟走从军阿姨死年少出众年长色衰色艺双全委身下嫁红极一时婚姻生活浪掷青春人生感慨琵琶女形象特点:【答案】琵琶女的过去琵琶女的现在籍贯住处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世事多变弟走从军阿姨死年少出众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年长色衰暮去朝来颜色故色艺双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委身下嫁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红极一时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婚姻生活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
14、水寒浪掷青春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人生感慨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琵琶女形象特点: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述说了自己的凄凉遭遇以及所遭遇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达了积聚已久的愤慨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但是她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觉醒。任务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3诗中共有几次写琵琶女的演奏?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答案】诗中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是侧面描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客人听到的。
15、第二次主要是正面描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第三次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但写得简略。4诗歌精彩而细腻地写出了琵琶曲的感人效果。诗人是从哪些角度、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描写的?【答案】角度:弹奏的动作。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收拨当心画等,这些动作娴熟连贯而有节奏,体现出琵琶女技艺之高超。旋律的变化。嘈嘈、切切、幽咽、凝绝、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等,或疾或舒,张弛有度。听众的反应。东船西舫悄无言,听众如痴如醉,进入忘我境界。运用的方法:贴切的比喻。如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冰泉冷涩”等。环境的点染。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
16、江心秋月白”,写周边环境的寂静,以此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5诗中在写完琵琶女的演奏之后,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收束,有何作用?【答案】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觉得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深化诗歌的意境。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
17、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文白对译课后巩固拓展素材积累1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踏着湿漉漉的诗行,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抺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
18、也是对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的倾泻。“天涯沦落”道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适用话题】可用于“心灵的交融”“知音”“体验”“感同身受”等写作话题。2长久的等待使天性爽朗的李白苦闷寂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的他与李林甫针锋相对,毫不相让。他对黑暗现实深深憎恶,对横行跋扈的权贵和趋炎附势的小人强烈愤慨,“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天子。他决心披肝沥胆,直谏天子,横批逆鳞,提出勤政务本的建议。李隆基不悦,李白则“出宫思过”。他悲愤彷徨,过分高估了天子的爱才之心,低估了奸臣的
19、诽谤中伤。这条理想道路竟然如此泥泞难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其一)他日渐消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其三)。怀着无限惆怅失落和郁闷难抑的苦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的等待,天宝三年(744)春,李白傲然离开长安。【适用话题】可用于“文人的弱点”“意气用事”“生命的迂回”“宁折不弯”等写作话题。聚焦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考点链接本课三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贯穿高度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登高中所用的对偶、夸张,以及琵琶行并序中所用的互文与比喻等均为人称道。这些修辞手法都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同时,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也是高考常考考点
20、。高考对古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高考对古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典题在线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后面的题。水仙子舟中元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解析】用“争先”“鏖战”这些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风”“雪”,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雪、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豪壮的气氛。技法攻略1准确指出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诗人是怎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突出了什么特点。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的感情。答题模板:这首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如某句(联)体现了,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的情感(心情、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