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试题(历史) 第1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某考生答案要点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周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C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D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A天干地支知识已
2、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C迷信活动盛行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3、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以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部平衡4、在下列历史记载中,不属于西周时期宗法制表现的是A“(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B“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C“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D“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5、歌曲我的中国心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身后感情的纽带
3、主要是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政治制度6、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7、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8、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确立皇权至上 世卿世禄制 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均
4、没有独立性 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 B C D9、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之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A B C D10、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囯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
5、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11、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12、“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宗法制 C推行行省制 D设立刺史13、图1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1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三省
6、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15、宋朝以前,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日渐疏远 B专制皇权不断强化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16、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道: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中国的专制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锁链”是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17、理藩院起初只是管理哪个地方的事务 A蒙古 B新疆 C西藏 D台湾18、清朝政府在西
7、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其中“改土归流”是指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19、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某一时期,在城市风行,引起政府的查禁。不过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是在租界区,还开了不少新戏馆。据此推断“某一时期”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 C20世纪中晚期 D19世纪初20、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并赔款二亿两白银给日本。但结果只割让了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却多支付三千万两白银给日本,原因是 A三国干涉还辽 B台湾人
8、民反割台斗争C爱国官兵在甲午战争中的抵抗 D清政府的抗争21、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顺序是 领事裁判权 公使驻京权 协定关税权 设厂权A B C D22、一百多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 A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B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C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D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发展23、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打抢劫,重则可能有杀
9、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C是地主阶级在污蔑诽谤义和团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24、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精神25、冯玉祥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中记录了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的一段话:“(中国)枪不如人,教育不训练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
10、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下列哪个选项不能准确形容蒋介石 A誓死反击日本的侵略 B认为中日力量相差悬殊C对日妥协退让 D认为中国抵抗只会亡国26、抗日战争期间某次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军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27、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A中国战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11、部分 B美国干涉中国内政C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28、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有一位女委员提交“应该将抗日战争由八年更改为十五年(注:实为十四年)”的提案。在她看来,中国的抗日战争最早发生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南地区29、东史郎日记(日):“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上述材料属于 A文献证据 B实物证据 C口传证据 D以上都不是30、下列属于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战役有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台儿庄战役 百团
12、大战A B C D第2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皇 帝材料二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吏、 户、 礼、兵、 刑、 工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赵翼薝曝杂记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始皇是谁?他叫什么名字?(2分)(2)始皇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制定了怎样的律令?(4分)(3) 依据材料二,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 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8分 )(4)唐朝拟修建长
13、安城,中央政府“三省”实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 2分)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5)材料三中机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4分)32、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10分)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马关条约 图三:签订辛丑条约请回答:(1) 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3分)(2) 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3分)(3) 图3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为什么? (4分)33、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
14、洋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二战时期中美英三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中 国美 国英 国伤亡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亡死亡3500万人2000多万人62亿美元5000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假设的结局,这一结局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 2014届高一历史段考一参考答案:31、(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