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农业的发展二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三 商业的发展1商业发展的概况2市的发展3对外贸易的概况(1)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2)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状元笔记 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问题探究1 宋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带来哪些影响?提示: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减少,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问题探究2 元代以后棉布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
2、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概念辨析 “草市”与“夜市”(1)“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2)“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北宋时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问题探究3 什么是朝贡贸易?有何特点?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1“石破天惊”的城市变革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一古代的“城”
3、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自唐六典三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出古代的“城”与“市”是分开的,其职能各不相同。史料二主要说明唐代重视对商业的管理,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史料三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行业多;反映出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史料
4、运用(1)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答:_(2)根据史料一、三,概括宋代的城市职能有何新变化?答:_(3)结合上述史料,说明宋代是否已经放弃了“抑商”政策?答:_答案(1)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2)宋代以前,城市主要以政治和军事职能为主;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3)宋代商业经济发展、商业活动区域及城市布局有了很大变化,如打破市坊界限、放宽经营区域等,但这只是政府增加税收的需要,并不代表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历史解释宋元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特征(1)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
5、的“草市”发展。(2)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主题2“苏湖熟,天下足”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二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三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岳麓版必修二教你读
6、史史料一主要说明汉代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史料二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史料三说明由于北民南迁,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还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史料运用(1)经济重心南移何时完成的?答:_(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答:_答案(1)完成:南宋。(2)原因: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东晋、南朝及南宋等政治中心在南方,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等。历史解释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城市
7、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的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导致了人才和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及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
8、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1(2018全国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知识考查宋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能力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考查史料实证答案A解析材料时间是北宋中期,四川井研县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
9、,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低,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的私营盐井,是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现象,不能证明“雇佣劳动已经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2(2016全国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知识考查宋代的土地政策能力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A项说
10、法不符合史实;B项正确,宋代的“不抑兼并”政策助长了土地兼并,因此租佃关系盛行;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宋代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3(2014全国卷)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考查宋代纸币的出现能力考查获取有效信息,调动知识,对材料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A解析材料中“券”“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表明交子是一种兑换券,在“富者”不能兑付时可作为诉讼依据,体现出其
11、具有民间交易凭证的功能,故A项正确。“蜀民”造交子是为了方便贸易,而非解决民间的商业纠纷,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后因不能兑付而官司缠身,不能说明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C项错误;材料缺乏对当时不同地区经济状况的比较,故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预测1从宋代商业发展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下表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赋税信息。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时间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A重农抑商政策因工商业发展而走向崩溃B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经济逐渐衰退C商业环境相
12、对宽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对外贸易税收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答案C解析表格反映了北宋时期农业税收和非农业税收的比较,非农业税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税是稳中有降,这主要是由于北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持续到清朝,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在当时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到对外贸易税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预测2提供新材料考查宋代的土地政策宋太祖于乾德四年(966年)下诏:“所在长吏,告谕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垦荒田者,并只纳旧租,永不通检。”这一诏令()A客观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B有利于抑制大地主势力C保证了农民生活的稳定 D冲击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13、答案A解析材料这一诏令说明当时北宋政府鼓励垦荒,并且在租税方面进行优惠,这有利于激励百姓开垦荒地,使得耕地增多,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耕地的增多加剧了当时的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土地兼并加剧不利于抑制大地主势力,排除B项;大量自耕农失去土地成为佃农,不利于农民生活的稳定,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领域现象,与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无关,排除D项。预测3宋代租佃关系的规范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其目的是()A保护佃农利益 B增加政府收入C维护地主特权 D规范租佃关系答案D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北宋租佃关系下,地主与佃农之间依据契约关系进行农业生产,涉及地主和佃农双方,其目的是规范租佃关系,而不是保护佃农利益和维护地主特权,故D项正确,A、C两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增加政府收入的目的,故B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