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现代诗歌【学习内容】现、当代著名诗人的诗作(第三册第一单元)【学习要求】1.总体上了解现、当代著名诗人及其作品。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鉴赏新诗的方法。3.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有所领悟。中国现代、当代诗人诗作一览01、郭沫若:诗集女神。02、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等。03、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04、冰心:诗集繁星、春水。05、戴望舒:诗歌雨巷等06、臧克家:诗歌有的人、老马等。07、艾青:诗集大堰河。08、何其芳: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09、郭小川:诗歌青纱帐甘蔗林、秋歌等。10、李季:诗歌王贵与李香香等。11、贺敬之:诗歌回延安、三门峡梳妆台等。12、李瑛:诗歌纸船、一月的哀思等。1
2、3、舒婷:诗歌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致像树等。14、顾城:诗歌一代人等。15、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16、梁小斌:诗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等。再别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浙江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曾留学美国、英国,其诗深受拜伦、雪莱的影响,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的风格。代表诗歌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不讲究语言的外在格律,抒情性更强。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思想生活的诗也是新诗。反复诵读,品读节奏美。抓住意象,领悟意境美。深入分析,欣赏主题美。意境 与 意象意境指诗歌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
3、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的结果。意象就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具体物象。意 象 是 体 现 意 境 的 基 础金柳软泥青荇柔波光影榆阴潭水浮藻夏虫意象描幽静宁谧之景状依恋不舍之情意 境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只身告别缓步飘然难舍之情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波光艳影喜爱之情河畔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棵水草。康河柔波眷恋之情软泥青荇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里,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榆阴潭水留恋之情清泉浮藻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
4、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青草更青星辉斑斓惜别之情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笙箫别离惆怅之情夏虫沉默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身告别悄声飘然不舍之情构思的新巧;离别康桥的云彩对象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亲信飘逸之感。的音乐美A,押韵.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的绘画美.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的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死水闻一多闻一多(18991
5、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七子之歌澳 门你 可 知“Macao”不 是 我 的 真 名 姓?我 离 开 你 太 久 了,母 亲!但 是 他 们 掳 去 的是 我 的 肉 体,你 依
6、然 保 管 着 我 内 心 的 灵 魂。三 百 年 来 梦 寐 不 忘 的 生 母 啊!请 叫 儿 的 乳 名,叫 我 一 声 澳 门 !母 亲!我 要 回 来,母 亲!第一节:总写死水的凝滞第二节:写死水的肮脏第三节:写死水的霉烂第四节:写死水的沉寂第五节:写死水的丑恶。惟有创造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象征反讽对比象征:“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反讽手法: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1942年
7、5月作者毅然加入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抗战以来穆旦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的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第一小节中,哪些意象是痛苦的,哪些意象是充满希望的?干燥的风,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三种哀景描绘了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爱情和鹰群、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三种哀事,展示了大地的苦难“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处看见的人民、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三个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第二小节诗人由地到人,写了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阅读第三小节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舍家保国,义无反顾。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这几句写的是什么?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凉依旧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表达了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