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百步而后止或:或者B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C数罟不入洿池数:密 D谨庠序之教庠:学校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申之以孝悌之义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养生丧死无憾C河内凶D然而不王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然而不王者D谨庠序之教6对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或百步而后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寡人之于国也无如寡人之用心者A相同,也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也不同。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
3、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谷不可胜食也胜:尽B申之以孝悌之义悌:孝顺父母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吃D非我也,兵也兵:兵器8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以五十步笑百步C申之以孝悌之义D七十者可以食肉矣9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蓄养
4、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说明梁惠王对国家治理还没有尽心。D节选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
5、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
6、,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摘自孟子公孙丑下)【注】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孟子学习。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上山打柴,是疾病的代词,为当时交际的习惯语。不果:终于没有实行。达尊:普遍尊贵的事。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如就见者也如:应当B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吊:吊丧,吊唁C使数人要于路要:要挟,威胁D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恶:怎么,哪里12本文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齐王、孟子、孟仲子都说过假话。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面说的是真话的一句是()A寡人
7、如就见也,有寒疾,不可以风B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C今病小愈,趋造于朝D请必无归,而造于朝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孟子不接受齐王召见的故事,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国君方面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B孟子本来要朝见国君,可是听到齐王的命令就以生病为借口不上朝。第二天,孟仲子派人告诉出门吊唁的孟子一定要上朝,孟子仍然没去。C景丑氏认为孟子对齐王不恭敬,他认为君臣关系重在尊敬,而孟子面对君主的命令称病不朝的做法与礼记上“听到君主召见,不等驾好车就动身”的礼节不相合。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了地位和
8、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国君应该表现出尊德乐道的风范。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2)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四、语言运用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写一句简要点评,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的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的生活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16理解下图的寓意,请写出两条建议。【参考答案】1.A【解析】或:有的人。2.A【解析】A.发放,指打开粮仓,赈济灾民/花开。B.都是“兵器”的意思。C.都是“有的人”的意思。D
9、.都是代词,这。3.C【解析】A.“颁”通“斑”,花白。B.“无”通“毋”,不要。D.“涂”通“途”,道路。4.B【解析】A.古义:可,可以;以,凭借。C.古义:专指黄河。D.古义:然,代词,这样;而,表转折的连词。5.D【解析】D.为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6.C【解析】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7.B【解析】悌:敬爱兄长。8.A【解析】A.表并列的连词。其他三项为介词。9.B【解析】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10.(1)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10、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11.C【解析】要:半路拦截。12.D【解析】孟仲子对孟子说的是真话。13.D【解析】“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意思是“怎么能够凭借他的地位高来轻视我的年龄和道德呢”。14. (1)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道能够让我见见您吗?(2)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参考译文】孟子将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道能够让我见见您吗?”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
11、能到朝廷上去。”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氏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或许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有疾,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应付来人说:“昨天有王的召令,他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了。今天病好了,急匆匆赶赴朝廷去了,不知道现在到了没有?”(孟仲子)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诉他:“请一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廷去!”(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氏家去歇宿。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慈爱为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孟子说:“咳!这是什么
12、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景子说:“不,不是说的这个。礼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您)本来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召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纪、道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做事。”15.(示例)一代名相,两袖清风,诸葛亮留给子孙的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这种做法令人赞叹不已。16. (示例)做任何事都不应该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只有充实自我,才能走向成功。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写出两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