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宋明理学 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2018河北邢台一中高二月考)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解析:从材料中的“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可知,当时有人反对佛教思想违背了儒家思想中的纲常伦理,这反映出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答案:D2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
2、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A儒学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危机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C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D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想解析:材料“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分别体现了道家、佛教和儒家思想,故体现了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的思想,故B项正确;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答案:B3宋代学者河南程氏说:“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人伦者,天理也”。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有()“河南程氏”是指理学家程颢、程颐兄
3、弟,他们开创了“洛派”“天理”指宇宙和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以“理”为中心的唯心主义哲学主张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A BC 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程”即程颢、程颐,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指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正确,不正确。由“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皆有此理”可知“二程”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可见正确。故D项正确。答案:D4(2019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二月考)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A强调法治 B强调德行修养C重视教育 D人性本善解析:从材料看,二者都强调德行修养,这是共通的地
4、方,B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C项指向不明,与材料信息不吻合;材料信息没有反映D项内容。答案:B5(2017海南卷)“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材料信息说明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主要思想是要强化自身修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也是强调修身的重要性,A项正确;“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5、意为把天下万物看作是一家,整个中国看作是一个人,与材料意思不一致,B项错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在强调对小事的重视,C项错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D项错误。答案:A6(2018河北故城高二月考)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A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C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D儒家伦理道
6、德普及化、通俗化解析:汉朝和宋朝的儒学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A项错误;材料表明汉代三纲五常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而宋代朱熹将纲常思想通过通俗读本的形式使儒家理论道德普及化和通俗化,D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D7(2018山西榆社中学高二月考)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该观点()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B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C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 D肯定女性的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解析:宋代儒学对女性进行了更为严苛的束缚,“女正家道正天下正”则是对女性道德贞操的严苛要求,B项正确;古代封建社会中,妇女不可能发挥更
7、大的政治作用,A项错误;妇女在家族中不可能占支配地位,C项错误;封建纲常思想下妇女处于从属地位,D项错误。答案:B8(2019河北大名一中高二月考)古代思想家王阳明谪居期间,在开办书院、教人读书之余,主要精力是体验“圣人之道”。为得此“道”,他日夜端居静坐,超脱于“得失荣辱”之外。忽然在一天夜里,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叫起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他悟出了()A人性本善 B知行合一 C吾心即真理 D心外无物解析:据材料“王阳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属于心学思想家,他主张“心外无物”,故D项正确;“人性本善”属于孟子的思想,故A项错误;“知行合一”属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
8、问题,不是哲学的根本问题,故B项错误;“吾心即真理”属于陆九渊的思想,故C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韩愈原道材料二: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朱熹答陈卫道材料三: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
9、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重新树立国人的信仰,正是理学智慧的意义所在。蔡仁厚宋明理学南宋篇(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2)材料二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造成的影响。答案:(1)事件或现象: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冲击儒学地位
10、。原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2)态度: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践,因此不如儒学。影响: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3)局限性:以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积极性: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品质,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凸显人性的庄严。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孟子字义疏注材料二:俗学陋行,动言名教(即礼教、理学),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明之所在,不惟关其口,使不敢昌言,乃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谭嗣同仁学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作者是怎样评价宋明理学的?思考他们如此评价的原因。答案:评价:作者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批判,主要着眼于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产生了消极影响。原因:因为明清时代,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反封建思想兴起,特别是清末,早期启蒙思想家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