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449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 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文言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夏侯惇,字元让,沛

2、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惇既免

3、,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

4、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子充嗣。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皆关内侯。(选自三国志)【注】陂:池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行奋武将军 行:排行B. 共执持惇 执:捕捉C. 身自负土 身:亲自D. 使得以便宜从事 便宜:方便合适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B.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C.

5、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D.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古代帝王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于开国皇帝,文中指魏太祖曹操。B. 伏波将军: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历朝历代中曾出现多位被授予此封号的人物,比较著名的有东汉的马援。C. 封邑:古代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和臣属的土地,包括该土地上的百姓;也叫“采地”“采邑”“食邑”。D. 薨:古代对诸侯或朝廷官员去世的说法,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嫔妃或皇子公主,或者

6、封王的贵族。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侯惇性格刚烈,十四岁时,有人羞辱他的老师,他就把那人杀了,因而闻名郡里。B. 夏侯惇作战勇敢,在濮阳打败吕布,并夺得军用物资;太祖平定黄河以北,夏侯惇担任后卫以阻挡追兵。C. 夏侯惇关心百姓,在征战吕布时左眼中箭受伤后,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劝勉百姓种植水稻,造福百姓。D. 夏侯惇战功卓著,深受赏识,太祖让他“同载”“出入室内”,其子孙九人也因为他的功劳而被封侯。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2)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6.

7、被太祖认为“可为万世法”的做法是什么?这一说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答案】1. A 2. D 3. D 4. B 5. (1)况且我奉命讨伐逆贼,难道会因为一个将军的缘故,而放纵你们吗?(2)太祖驻扎在摩陂,经常召唤夏侯惇与他同乘一辆车,特别表现亲近重视,(允许他)平时出入太祖的内室,各位将官没有人能比得上。 6. 对挟持人质的,应当进行攻击,不用顾忌人质的安全。曹操这样说以后,当时劫持人质的事情就没有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行:排行”错误,应改为“行:代理官职”。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夏侯惇虽在军营,但却亲自迎接老师从业

8、学习,他天生性节约朴素,有多余的财产则分施给众人,不以权谋私,家中也不置备产业。“军旅”为固有名词,含义为“军营”,不能断开;同时“亲迎师受业”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为“惇”,所以“亲迎师受业”为完整的句子结构,据此排除AC;“性清俭”是指“夏侯惇生性节约朴素”,是完整的句子结构,应独立成句,据此排除B。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代对诸侯或朝廷官员去世说法”错误,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并不是所有的朝廷官员去世都能称为薨。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B.“夏侯惇担任后卫以阻挡追兵”表述错误。由原文“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可

9、知,太祖平定黄河以北,夏侯惇担任大将军以阻挡追兵。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受命:奉命;宁:难道;以:因为;纵:放纵。(2)军:驻扎;见:通“现”,表现;亲重:亲近重视;莫:没有人,没有谁。【6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筛选概括能力。本题共有两个问题。第一问,根据文意分析可知,“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是对前文整个事件的总结,前文主要讲的是韩浩不顾及夏侯惇的生命安全,怒斥并击杀劫持人质的贼人。曹操认为韩浩的做法“可为万世法”。第二问,由文中“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可知,此做法的最终结果是

10、:朝廷将此做法写成律令,从今以后有敢劫持人质的人,都要一律击杀,不必顾忌人质。从此以后,劫持人质的人就没有了。参考译文: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地人,是夏侯婴的后代。十四岁从师学习,有人羞辱他的老师,夏侯惇就杀了他,从此因刚烈勇武而闻名。魏太祖曹操开始起兵的时候,夏侯惇常担任副将,跟随魏太祖征战。魏太祖任奋武将军,任命夏侯惇为司马,让他另外领兵驻扎在白马,后来升他为折冲校尉,兼任东郡太守。魏太祖曹操征讨陶谦,留夏侯惇驻守濮阳。张邈叛变投降吕布,魏太祖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率军队轻装前往救援,正好与吕布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吕布军退回,于是吕布趁机进入濮阳,突袭获得夏侯惇军队的军用物资。吕布又派将领

11、假装投降,趁机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向他索要珍贵的物品,夏侯惇的士兵非常震惊惶恐。夏侯惇的部将韩浩于是指挥军队驻扎在夏侯惇军营门外,命令士兵诸将按兵不动,各个军营才安定下来。韩浩于是前往夏侯惇的住所,斥责劫持人质的人说:“你们这些凶恶叛逆的家伙,竟敢劫持大将军,还想活吗!况且我奉命讨伐逆贼,难道会因为一个将军的缘故而放纵你们吗?”于是他又流着泪对夏侯惇说:“国法怎么能容忍这种事!”于是他督促命令士兵攻打劫持人质的人。劫持人质的人惶恐不已,赶紧叩头,说“我只不过是想要得到一些资财,然后就会离开!”韩浩多次斥责他们,并都杀了他们。夏侯惇幸免于难后,魏太祖听说了这件事,对韩浩说:“你的这种做

12、法可以成为万代的法则。”于是写成律令,从今以后有敢劫持人质的人,都要一律击杀,不必顾忌人质。从此以后,劫持人质的人就没有了。魏太祖从徐州回来以后,夏侯惇跟随着他去征讨吕布,被流箭射中,伤了左眼。(夏侯惇)又兼任陈留太守、济阴太守,被加封建武将军,封为高安乡侯。当时正值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于是命令截断太寿河的水筑成池塘,他亲自背负土块,率领并鼓励将士种植水稻,百姓依赖此得到好处。又调任河南尹。魏太祖平定黄河以北,任命他为大将军后拒。邺城被攻破后,调夏侯惇做伏波将军,还像原来一样兼任河南尹,让他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处理事务,不受律令制度的限制。建安十二年,太祖记录夏侯惇前后的功劳,增封城邑一千八百户

13、,连同以前一共为二千五百户。建安二十一年,他跟随魏太祖征讨孙权回来,被派督率二十六军,留守居巢。魏太祖赐给他能歌善舞的乐伎艺伎,命令说:“魏绛凭着与戎修好的功劳尚且能够享受钟磬之乐,何况将军呢!”建安二十四年,魏太祖的军队在摩陂打败吕布,太祖经常让夏侯惇与他同乘一辆车,特别表现亲近重视,(允许夏侯惇)平时出入太祖的内室,各位将官没有人能比得上。后任命夏侯惇为前将军,督率诸军回到寿春,迁徒驻扎召陵。魏文帝继承王位后,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就去世了。夏侯惇虽南征北战,但却亲自迎接老师从业学习,他天性节约朴素,有多余的财产则分施给众人,不以权谋私,家中也不置备产业。死后谥为忠侯。儿子

14、夏侯充继其爵位。文帝追念夏侯惇的功绩,想让他的子孙们都享受“侯”的待遇,分给夏侯惇家眷封邑一千户,赐给夏侯惇七子二孙关内侯的爵号。(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鲁仲连,齐人也。齐之辨士田巴,辨于徂丘,议于稷下,毁五帝,罪三王,一日而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鲁仲连。连谓徐劫曰:“臣愿得当田子,使之必不复谈,可乎?”徐劫言之巴曰:“劫弟子年十二耳,然千里之驹也。愿得侍议于前,可乎?”田巴曰:“可。”鲁仲连得见,曰:“臣闻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何者?急不暇缓也。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之众在聊城而不去,国亡在日暮耳。先生将奈何?”田

15、巴曰:“无奈何。”鲁连曰:“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今臣将罢南阳之师,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所为贵谈者,其若此。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声而人皆恶之,愿先生勿复谈也。”田巴曰:“谨受教。”明日复见徐劫曰:“先生之驹,乃飞兔也,岂特千里哉!”于是杜口,终身不复谈。仲连先生见孟尝群于杏堂之门,孟尝君曰:“吾闻先生有势数,可得闻乎?”连曰:“势数者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彼可举,然后举之,所谓势数。”燕伐齐,取七十余城,唯莒与即墨不下。齐田单以即墨破燕军,杀燕将军骑劫,复齐城,唯聊城不下。燕将城守数月。鲁仲连乃为书著之

16、于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得书,泣三日,乃自杀。秦师围赵邯郸,魏使将军新垣衍入邯郸,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辨说罢之。秦军退,平原君欲封之,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寿,先生笑曰:“所贵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人之缔结。即有取,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皆不受,遂策杖去,逃隐海上,莫知所终。(节选自史记)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愿得侍议于前 乃设九宾礼于庭B. 出声而人皆恶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 乃为书著之于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D. 莫知所终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势

17、数者/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B. 势数者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C. 势数者/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D. 势数者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9.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稷下指战国时齐都临淄稷门附近,谈说之士皆期会于此;稷下学宫是当时养士之风的一个缩影。B

18、. 学士称号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对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的泛称。C. 孟尝君名田文,号孟尝君,齐国宗室大臣;与文中的平原君都属于“战国四君”之列,战国四君亦称“战国四公子”。D. 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或平辈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鸿门宴中“庄入为寿”即为此意。10.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仲连年少有为,口才超群。十二岁时主动请缨与田巴进行辩论,他旁征博引,缘事明理,使田巴理屈词穷、无可奈何,最后甘拜下风。B. 鲁仲连辩论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现实而辩,为国事而辩。与田巴辩论时他以齐国当时所处的危险形势为话题,力证辩论应注

19、重解决现实问题。C. 鲁仲连不只是把爱国挂在嘴上,更是将辩才化为报国的行动。在田单收复即墨的战斗中,他的一封劝降书直接导致燕将自杀。D. 鲁仲连弃金钱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解邯郸之围后,平原君封赏鲁仲连,他坚辞不受;又赠给鲁仲连千金,他仍不接受。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臣将罢南阳之师,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所为贵谈者,其若此。(2)所贵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人之缔结。即有取,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12. 文章开篇详写鲁仲连与田巴的辩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答案】7. A 8. A 9. D 10. C 11. (1)现在我将让南阳的敌军退兵,使高唐的敌兵回国

20、,打退聊城的敌军,所谓的善谈的人,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2)天下的士人所看重的,是替人排除忧患,解除危难,消解人们之间的矛盾。如果索取(报酬),这就是商人的行为了,我鲁仲连不会这样做。 12. 开篇以鲁仲连辩论胜过田巴,从正面衬托鲁仲连高超的论辩能力;辩论中,鲁仲连以现实中的国事危难诘问田巴,田巴理屈词穷,凸显了鲁仲连辩以致用的道德高度;这些都为后文鲁仲连挺身而出,解除国家危难做了充分的铺垫。【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A项,“于”:都作介词,在。B项,“而”: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修饰,相当于“地”。C项,“乃”:连词,表承接,于,就;副词,竟然。D项,“

21、所”:“所”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所”和“以”合用,译为“用来,用以”。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句,“势数者若门关”的主语是“势数”,“若门关”作谓语,“者”在句中表停顿,可以在“者”之后停顿。排除B、D项。“则两手不起”中的“两手”作主语,“不起”作谓语;且“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中的“关”和“两手”分别做两句的主语,所以应在“关非益加重”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D项。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向尊长或平辈敬酒或馈赠财物”错。为寿,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不能向“平辈”。故选D。【10题详解】本

22、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鲁仲连不只是把爱国挂在嘴上”错。原文是“燕将城守数月。鲁仲连乃为书著之于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得书,泣三日,乃自杀。秦师围赵邯郸,魏使将军新垣衍入邯郸,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辨说罢之”,由此可见,鲁仲连不把爱国挂在嘴上,而是将自己的辩才直接应用到帮助田单收复失地,光复齐国的斗争中。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第一句关键点:“罢”,退兵;“师”,军队;“还”,使回国;“却”, 打退;“贵谈”,善谈;“其”,表猜测语气,大概。第二句关键点:“贵”,形容词作动词,看重;“排患释难”, 排除忧患;“缔结”,危难;“即”,如

23、果;“是”,这;“商贾之事”,商人的行为。【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先找到并理解文中鲁仲连与田巴的辩论的语句,分析他们的辩论的内容以及双方的表现,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章开篇详写鲁仲连与田巴的辩论的作用。“齐之辨士田巴,辨于徂丘,议于稷下,毁五帝,罪三王,一日而服千人”“鲁仲连得见,曰:臣闻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何者?急不暇缓也。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之众在聊城而不去,国亡在日暮耳。先生将奈何?田巴曰:无奈何。鲁连曰: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今臣将罢南阳之师,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所为贵谈者,其若此。先生之

24、言,有似枭鸣,出声而人皆恶之,愿先生勿复谈也。田巴曰:谨受教。于是杜口,终身不复谈”可知,开篇鲁仲连通过辩论,胜过齐国的辨士田巴,从正面衬托鲁仲连高超的论辩能力。在辩论中,鲁仲连用“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之众在聊城而不去,国亡在日暮耳。先生将奈何”“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来责问田巴,而田巴的回答竟然是“无奈何”和“谨受教”,田巴的理屈词穷,凸显了鲁仲连辩以致用的道德高度。结构上,开篇用鲁仲连以国事的危难诘问田巴,为下文鲁仲连挺身而出,帮助田单攻下即墨城,解除国家危难做铺垫。【点睛】参考译文:鲁仲连,是齐人。齐国的能言善辩之士田巴,在徂丘辨论,在稷下学宫(当时的讲学机

25、构,学者可以在此宣扬自己的观点)挑春秋五霸的毛病,诋毁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蔑视三王(燧人、伏羲、神农),一天就能让一千人心悦诚服。有一个叫徐劫的人,他的弟子叫鲁仲连。鲁仲连对徐劫说:“我希望能够和田子辩论,一定让他不再议论,可以吗?”徐劫就对田巴说:“我的弟子年纪只十二岁罢了,但是他是日行千里的千里马。希望能够跟你当面辩论,可以吗?”田巴说:“可以。”鲁仲连得以见到田巴,说:“我听说厅堂也不打扫,地里的荒草也不铲除(指连自己的事情都处理不好的人很难去考虑别人);刀剑砍来,就不要管乱飞的弓箭。为什么?(因为)做事应有轻重缓急。现在楚军在南阳驻扎,赵国攻打高唐,十万多的燕国人在聊城却

26、不离开,国家灭亡就在早晚罢了。先生将要怎么办呢?”田巴说:“没办法。”鲁连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现在我将让南阳的敌军退兵,使高唐的敌兵回国,打退聊城的敌军,所谓善谈的人,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先生的话,有似猛禽枭在叫,发出的声音人们都厌恶它,希望先生不要再谈论了。”田巴说:“我恭敬地接受教诲。”第二天,田巴又看见徐劫说:“先生的小马,就是飞兔啊,哪里只是千里吗啊!”于是闭口,终身不再谈论。鲁仲连先生在杏堂之门看见孟尝君,孟尝君曰:“我听说先生有关势数(的看法),能够听一听吗?”鲁仲连回答说:“势数,就好像门被关着,打开门很方

27、便,就可以用一个手指按着门的中间就可以打开门;如果不想打开门,那么两手就不抬起了。关门不是需要更加用力,(只是)两手没有用力罢了,那些能起势的人,不是掌握势。他能够掌握,那么这样以后他就掌握了势,这就是所谓的势数。”燕国讨伐齐国,攻取七十多座城池,唯独莒与即墨攻不下来。齐国的大将田单在即墨打败燕军,杀了燕国的将军骑劫,收复了齐国(丢失的)城池,只有聊城攻打不下来。燕国将领守住聊城几个月。鲁仲连于是写信,把信绑在箭上,把箭射向城中,给燕国将领,燕国将领收到了这封信,哭泣了三天,于是自杀了。秦国军队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魏国派将军新垣衍进入邯郸,命令赵国尊称秦王为皇帝,鲁仲连辨析论述停止了这件事。秦

28、国军队退却,赵国平原君打算封赏鲁仲连,鲁仲连最终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的时候,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先生笑着说:“杰出之士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解除灾难,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索取(报酬),那就是商人的行为了,我鲁仲连不会这样做的。”鲁仲连最终都不接受,于是拄杖离开平原君,逃跑隐匿在海边,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二、古代诗歌阅读(18分)(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白雁顾文昱万里西风吹羽仪,独传霜翰向南飞。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

29、归。【注】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七言律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又属于边塞诗。B. 首联通过描绘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的情景,渲染出苍凉的行军氛围。C. 颔联的“迷”字描绘出芦花倒映在水中,与水中月亮交相荡漾的迷离凄清之景。D. 颈联选用“冰”“玉关”“雪”等与战争、边塞有关的意象以凸显边塞诗的特点。14. 请简要分析全诗的思想感情。【答案】13. C 14. 首联借孤独传信的白雁含蓄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0、;中间两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边境的恶劣条件,强化了征人无尽的思乡之苦;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戍边战士因长期征戍而产生的思乡之苦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全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项,“迷离凄清之景”说法错误,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凄清之景应为动态美景。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颔联“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倒映水中,摇曳不定,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了斑驳陆离的江

31、上夜景。此联描绘乐记忆中的家乡美景,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颈联描写边关之景,装饰华美的瑟到夜晚,架弦的雁柱也被冰裹住,早晨起来看到的是一夜的风雪后沾满征衣的雪花。选用“冰”“玉关”“雪”等与战争、边塞有关的意象,突出了边境的恶劣条件,强化了征人无尽的思乡之苦;诗歌尾联写出这些身在天涯的戍边将士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亲人和朋友了,从黑发变为白发,至今还没能回到那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为国戍边的将士们有家难回,亲人分离的悲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浣溪沙武林送李似表张元干燕掠风樯款款飞,艳桃秾

32、李闹长堤。骑鲸人去晓莺啼。可意湖山留我住,断肠烟水送君归。三春不是别离时。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用燕子翻飞、桃李争美、晓莺轻啼等美好之景烘托离别之情,以乐景衬哀情。B. “骑鲸”一词本指隐遁或者成仙,词人在此用“骑鲸人”代指词作中远去的朋友。C. 下片词人用烟水凄迷等景致来写行人的忧愁,这是以哀景写乐情的具体体现。D. 词人抒发的是离别之情,但虽为送别,却不见太多的悲伤,只是些许的失落与惆怅。16. “艳桃秾李闹长堤”一句历来为人所推崇,请分析其妙处。【答案】15. C 16. “艳”“秾”“长”都是形容词,凸显意象特征,形象生动;用“闹”字写桃李争艳,通感

33、的艺术手法让桃李的艳丽如在眼前,让人联想到鸟儿在春花中嬉闹的情形,表现出春景的美好。【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内容、手法以及情感的综合鉴赏能力。C项,“这是以哀景写乐情的具体体现”理解错误。下片写湖山在挽留“我”,茫茫烟水在哀愁地送别你,“三春不是别离时”,虽然不见太多的伤感,但正当三春,景色美好,而作者和友人分离,也流露了淡淡的遗憾和失落。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理解。“艳桃秾李闹长堤”一句历来为人所推崇,从内容上看,写的是桃李争美的景象,湖边长堤上,桃李芬芳,开得正热闹。句子用了“艳”“秾”“长”三个形容词,来表现事物特征,把“桃”“李

34、”“堤”写得十分形象生动。从炼字角度看,“闹”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桃李的艳丽如在眼前,生动活泼地表现了春意盎然、百花争放之盛景。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形象地描述人在困倦到极点,仰头长叹的句子是:“_, _”。(2)赤壁赋一文中,客人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短暂与渺小,用比喻的手法写下了“_,_”消极至极。(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4)归去来兮辞中“_ , _”两句既是陶渊明归隐后抬首远观之景的描写,更是他无意仕途、热爱隐居生活心境的表

35、达。(5)“文章憎命达”,杜甫在登高中用“_,_”形象地反映了自己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6)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答案】 (1). (故)劳苦倦极 (2). 未尝不呼天也 (3). 寄蜉蝣于天地 (4). 渺沧海之一粟 (5). 为国以礼 (6). 其言不让 (7). 云无心以出岫 (8). 鸟倦飞而知还 (9). 万里悲秋常作客 (10). 百年多病独登台 (11). 天下云集响应 (12). 赢粮而景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的能力。注意以下各句关键字的写法:“倦”“蜉蝣”“沧”“岫”“作”“赢”。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阅读

36、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似乎是我国中原以南地区的节令,而地处东北医巫闾山麓的辽西走廊一带,却是“清明过后梨花”。正值清明谷雨之交,那盛开着的梨花铺天盖地,横无际涯,如同 的大雪,填满了山野峡谷,( )。我们忙不迭投身于充满绚烂而温馨的流变之中。一畦畦方正的梨园,千树万树横陈的枝桠之上,或疏或密,或淡或浓,一色浅素的嫩白,令人心颤的圣洁之美。其实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丽圣洁的东西与我们 ,只是由于在城市居久了,加上公私两忙的荒疏,竟然对他们 ,恰如“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就说眼前这无垠的梨园,与我居住的小城相距不足一小时的车程,况且这些年适逢梨花盛开的时节,也不

37、止一次地在此路过,却只是 ,未能认真地观赏一次。而那梨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年复一年痴情地等待我的到来。面对这月白风清、水明沙净般的纯粹,我忏悔自己多年来辜负了梨花的这份痴情!一阵清风吹过,这朴素、安详的氛围,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曲,“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鲜明的节奏,忧郁且又浪漫的旋律,唱出了一个小伙子跟名字叫喀秋莎姑娘的恋情。遥远的节奏旋律和眼前的梨花不期而遇,心头也禁不住漫上了一阵或浓或淡的馨香。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洋洋洒洒 近在咫尺

38、有眼无珠 浅尝辄止B. 纷纷扬扬 天涯陌路 有眼无珠 浅尝辄止C. 洋洋洒洒 天涯陌路 视而不见 浮光掠影D. 纷纷扬扬 近在咫尺 视而不见 浮光掠影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周遭世界浸透着温婉恬静的芬芳。B. 温婉恬静的芬芳浸湿了周遭世界。C. 浸透着温婉恬静的芬芳的周遭世界。D. 周遭世界被温婉恬静的芬芳浸湿了。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朴素、安详的氛围中,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B. 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这朴素、安详的氛围

39、中,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C. 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这朴素、安详的氛围,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D. 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一首歌,这朴素、安详的氛围,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21. 文中最后说“遥远的节奏旋律和眼前的梨花不期而遇,心头也禁不住漫上了一阵或浓或淡的馨香”,请分析“漫”字的表达效果。【答案】18. D 19. A 20. C 21. 把抽象的“馨香”具体化,仿佛有质感;形象地写出了“馨香”之多、之强,仿佛一阵水“漫”上来一样。富有动态,细腻地展示了“馨香”陶醉“我”的心理过程。【解析】【18题

40、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成语的能力。“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纷纷扬扬”状态词。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文段中用来形容雪,应该用“纷纷扬扬”,排除A、C两项。“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天涯陌路”指你我相隔天涯,纵然相见,也形同陌路。文段中的意思是“由于在城市居久了,加上公私两忙的荒疏”而疏忽了身边的风景,所以应该用“近在咫尺”,排除B项。“有眼无珠”意思是没长眼珠子。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视而不见”意思是看到了,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该用“视而不见”。“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

41、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浮光掠影”意思是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根据文段中“未能认真地观赏一次”可知此处应该用“浮光掠影”。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的句子要符合语言连贯的要求。根据上文的意思梨花填满了山野峡谷,推知其结果是周围世界就该是浸透着芬芳。然后根据选项考虑是把“周遭世界”放前面还是把“温婉恬静的芬芳”放前面,再根据语言习惯,要强调什么就把什么放后面来说。结合文段内容可知,这里是在强调梨花“温婉恬静的芬芳”,由此确定A顶语序符合要求,排除B、C两项。而D项,“芬芳”与“浸湿”

42、搭配不当,不符合要求。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及语言连贯的能力。题干中明确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那么先梳理一下画线句子,根据句意推断它正确的语序为:一阵清风吹过,空气中有了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这些特定的意象,就渲染出了特定的氛围,在这特定的氛围中,我受到触动,思绪飞扬,想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接下来根据这个语序来找符合条件的选项有B、C两项。这两项的语序一样,但表述有区别,B项为“这朴素、安详的氛围中,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C项为“这朴素、安详的氛围,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能“让我想起一首歌”的是“氛围”而不是“氛围中”。排

43、除B项。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炼字题的答题步骤一般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漫”字一般是用来写水的词,这里用来写“馨香”“漫”上心头,是强调“馨香”之多、之强,像水一样“漫”上来;“馨香”本是无形的事物,一个“漫”字将“馨香”形容的具体有形,使无形的事物形象化;“漫”字本是一个动词,用动词形容“馨香”,就赋予了“馨香”以动感,形象是写出了我的内心受到“遥远的节奏旋律和眼前的梨花”的熏陶而渐渐陶醉的过程。22.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

44、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增强国际话语权。作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中医药只要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就能更好地走向世界。目前,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但在不少地方,不能以药品的身份进口,只能以保健品食品的名义销售。可以说,走向世界,面临的不只是文化的差异,还有难以逾越的标准壁垒。但是,中医药如果不去拥抱世界,不去迎接国际化的挑战,不仅会丧失广阔的市场,甚至会丧失国际评审、行业标准制订的参与权、话语权。因此,中医药必须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参与国际标准,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惟其如此,中医药才能行稳致远。【答案】“只要就”改为“只有才”;“不能”前添加“中药”;“

45、中医药如果”改为“如果中医药”;在“参与国际标准”后添加“制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的能力。第句,“只要就”过于绝对,应改为“只有才”。第句,“不能”“只能”缺少主语,应在“不能”前添加“中药”。第句,“中医药如果”语序不当,应改为“如果中医药”。第句,“参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参与国际标准”后添加“制订”。23. 东汉刘劭在人物志英雄中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英雄呢?请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写一段文字来陈述你的看法,字数(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在150到180之间。【答案】示例:什么样的人是真英雄?鲁迅、杨利伟、黄旭

46、华等人是真英雄,他们胸怀大志,光耀史册;吴菊萍、吴斌、吕保民等人也是英雄,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人之所不敢为的是英雄,不为人所敢为的也是英雄;屡战屡胜能笑傲群雄的是英雄,命运多舛却屡败屡战的也是英雄英雄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本质都相同为国为民,求真向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具体为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写一段文字来陈述对“真英雄”的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真英雄”的含义。英雄是性格直爽、光明磊落的人。真正的英雄,以仁义为本,以天下为己任。他么们胸怀报国志,敢为天下先。肩扛正义,解民倒悬为社会为人民提供物质和正面精神食粮的人都可以是英雄。以此为基础,可以

47、选择一两个点展开,加上事例和反面分析即可。比如古有岳飞杨家将精忠报国,近有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为国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英雄就是中国人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今有中山大学博士生韦慧晓投身军旅,成为我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在万里海疆书写无悔青春,这是我们时代的英雄。而开工四天进账千万的明星算不上英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具体为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写一段文字来陈述对“真英雄”的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真英雄”的含义。英雄是性格直爽、光明磊落的人。真正的英雄,以仁义为本,以天下为己任。他么们胸怀报国志,敢为天下先。肩扛正义,解民倒悬为社会为人民提供物质和正面精神食粮的人都可以是

48、英雄。以此为基础,可以选择一两个点展开,加上事例和反面分析即可。比如古有岳飞杨家将精忠报国,近有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为国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英雄就是中国人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今有中山大学博士生韦慧晓投身军旅,成为我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在万里海疆书写无悔青春,这是我们时代的英雄。而开工四天进账千万的明星算不上英雄。用道理分析反面论证也可以。五、写作(60分)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明代薛瑄读书录卷二:“人誉己,果有善,但当持其善,不可有自喜之心;无善则增修焉可也。人毁己,果有恶,即当去其恶,不可有恶闻之意;无恶则加勉焉可也。”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选准

49、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要冷静对待别人的毁誉明代薛瑄讲,面对“人誉己”,看自身有没有优点,“果有善,但当持其善,不可有自喜之心;无善则增修焉可也”;面对“人毁己”,“果有恶,即当去其恶,不可有恶闻之意;无恶则加勉焉可也”。也就是说,面对别人的赞誉,如果自己有该优点,就保持它,但不要沾沾自喜;面对别人的诋毁,如果自己真有不足,那就改正它,如果没有,也别因之而自我贬损,否定自己,失去前行的自信。对于别人的毁誉,要有冷静对待,宠辱不惊的态度。不为荣辱所左右,行为举止才不会失常态,凡事才能做

50、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美丽的花儿总是开不了很长时间,它听得赞美太多,忘了自己只是一朵花。松柏能屹立百年不倒,是因为无论阳光还是暴雨都触动不了它平静的心。生活是一面镜子,长期在镜子前,便会露出自身的很多优缺点。黄晓虎在没那么简单中授予我们一份真理:正确对待别人给出的评价。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会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所以要明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抵御得住阿谀奉承,抵御得住谩骂,保持一种平和心境,你才不会在欲望的丛林中忘乎所以。真正能冷静对待毁誉、宠辱不惊的人,必有广阔的胸襟和高度的智慧。面对毁誉,别灰心至自惭形秽或高兴得得意忘形,要依然能保持冷静的态度。好多

51、时候,别人的建议只是参考,面对别人的态度,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维持内心的平衡,将未来的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 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52、自省也。大量事实证明,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冷静对待别人的毁誉,每日反省,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具备一个成功者应有的品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明代薛瑄读书录卷二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意思是“别人称赞自己,果真有优点,只应当保持优点,不可内心沾沾自喜;如果自己没有优点,就应增进品德修养。别人诋毁自己,果真有缺点,就应当改正缺点,不可厌恶别人说自己的缺点; 如果自己没有缺点,就应当用别人的意见来勉励自己”。面对“人誉己”,看自身有没有优点,“果有善,但当持其善,不可有自喜之心;无善则增修焉可也”,作者写的是面对赞誉应有的态度;面对“人毁己”,作者说“

53、果有恶,即当去其恶,不可有恶闻之意;无恶则加勉焉可也”,这是面对别人的诋毁应有的态度。综合看,材料讲的是如何面对别人的毁誉的问题,也可延伸到正确认识自己的成败等问题。能冷静地对待别人的毁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败,据此做出合理地解决问题的选择,这是本文的立意角度。参考立意:1、要冷静地对待别人的毁誉;2、面对别人的毁誉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合理的选择;3、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可用素材:1、还记得乌鸦与狐狸的故事吗?当听到狐狸那奉承的话、那虚假的语言时,“可怜”的乌鸦被那动听的赞美的话语冲昏了头脑,他忘记了狐狸的狡猾,甚至忘记了嘴巴里自己辛苦寻找到的肉,被狐狸的美言蒙蔽了的乌鸦开口啼唱,掉下的肉

54、却被狐狸叼走了,当他反应过来时,狐狸早已逃跑了。无论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抵御得住阿谀奉承,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2、洪应明菜根谭中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告诉我们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心境平和;视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淡泊自然。3、唐太宗时期,有个叫卢承庆的人,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讲求实际。他当的是考工员外郎,主要负责考察官员。当时考察官员有级别标准,先大体分上中下,然后每一级再分上中下。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监督运粮的官员,这个人在运粮的时候,由于翻船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因此,卢承庆给他定了个中下,“没给你弄个下下就是照顾面子了。你把船弄

55、翻了,国家损失了那么多粮食,只能给你个中下。”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没有一点生气,反而谈笑自若。卢承庆觉得他没生气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明有责任心,就给他改了个中中。改成中中后,这个运粮官也没因此而高兴。卢承庆心想,这个人真是宠辱不惊,无论怎样,都能坦然面对。他调查到,那次船翻,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突然遇到大风,把粮船吹翻了。卢承庆心想,我给他中中看来也不太合适,又改成了中上。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因此特别高兴。从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以后在吏部考核时就注意提拔了他。层次结构: 开头援引材料进行分析,引出观点。接着以花儿、松柏为例和黄晓虎的话说明正确对待别人评价的重要性。然后结合现实进一步分析说理,最后以孔子的话强调冷静对待毁誉的必要性。文章结构完整,论证合理,具有一定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