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391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能代表生命系统种群层次的是A. 苏铁园中所有的攀枝花苏铁B. 滨河大道两侧所有的树C. 攀枝花公园中所有的昆虫D. 金沙江中所有的鱼【答案】A【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详解】A、苏铁园中所有的攀枝花苏铁,是由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组成,属于种群层次,A正确;B、滨河大道两侧所有的树,涉及到多种植物,不能代表种群层次,B错误;C、攀枝花公园中所有的昆虫,涉及到多种动物,不能代表种群层次,C错误

2、;D、金沙江中所有的鱼,涉及到多个物种,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染色体,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B. 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果醋时需要通入氧气C. 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制果醋D. 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如毛霉【答案】A【解析】【分析】制作果酒时的酒精发酵,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作果醋时利用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果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当氧气充足

3、、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先将果酒中的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果醋的制作需将培养温度控制在3035。制作腐乳,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毛霉、酵母、曲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腐乳制作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果酒的制作,利用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染色体,果醋的制作,使用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酵母菌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及醋酸菌的代谢活动产生的醋酸都会使培养液的pH下降,A错误;B、制作果酒时利用

4、了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因此瓶口需密闭,而制果醋时利用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需要通入氧气,B正确;C、制果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果醋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3035,而醋酸菌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可以先将果酒中的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制果醋,C正确;D、腐乳制作的原理之一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可见,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如毛霉,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果酒和果醋及腐乳的制作原理、流程、注意事项等相关基础知识。据此基础分析判断

5、各选项3.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盒上印有以下资料(见下框),对资料中的信息理解错误的是成分:蛋白酶0.2%清洁剂15%用法:洗涤前先将衣服(物)浸于溶有洗衣粉的水中20分钟左右,使用温水效果更佳,切勿用60以上的水A. 这种洗衣粉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B. 这种洗衣粉对衣服上油渍也能较易清除C. 该洗衣粉不适合洗涤丝绸面料衣物D. 在60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答案】B【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

6、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影响加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等。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效果的因素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地、大小、浸泡和洗涤的时间等。【详解】A、蛋清富含蛋白质,这种洗衣粉中含有的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水解,因此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A正确;B、这种洗衣粉中不含脂肪酶,因此不容易清除衣服上的油渍,B错误;C、该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不适合洗涤富含蛋白质的丝绸面料衣物,C正确。D、由题意信息“切勿用60以上的水”可推知:蛋白酶在60以上的水中会失去活性,D

7、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盒上印有的资料为素材,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酶的特性、响酶活性的因素,据此结合资料框中的内容分析判断各选项。4.下列有关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配置制作泡菜所用的盐水时,清水和盐的比例为4:1B. 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腌制时,盐和豆腐的比例为1:5C. 将2ml菌液加到8ml无菌水中,即可将菌液稀释10倍D. 玫瑰精油提取时,玫瑰花瓣与清水的质量比为1:4【答案】C【解析】【分析】制作泡菜,需要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盐水要煮沸冷却后备用。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加盐腌制,在将腐乳装瓶时,要逐层加盐,为了防止

8、杂菌的污染,在瓶口要铺厚一点,盐和豆腐的比例为1:5。纯化微生物的过程中,若将菌液稀释10倍,需将1ml菌液加到9ml无菌水中。对玫瑰精油进行粗提取时,玫瑰花瓣与清水的质量比为1:4;应取刚采摘的鲜玫瑰花瓣,放置时间很长的花瓣中玫瑰油含量降低。【详解】A、制作泡菜时,按照清水和盐的质量比为4:1配置所用的盐水,A正确;B、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腌制时,要逐层加盐,盐和豆腐的比例应为1:5为宜,B正确;C、将2ml菌液加到18ml无菌水中,即可将菌液稀释10倍,C错误;D、玫瑰精油提取时,玫瑰花瓣与清水的质量比为1:4,D正确。故选C。5.请选出分离土壤细菌的正确操作步骤土壤取样;称取10 g土壤,

9、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吸取0.1 mL进行平板涂布;将菌液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倍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详解】分离纯化土壤微生物的正确的操作步骤:土壤取样制备土壤溶液:称取10 g土壤,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制备土壤样品稀释液:将菌液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倍涂布平板分离:吸取0.1 mL进行平板涂布。故选C。6.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正

10、确的是A. 曲线表示有酶参与B. 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4C. E1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D. 此反应为放能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图为某反应进行时的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题图显示:反应物甲的能量小于生成物乙的能量,说明此反应为吸能反应。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据此可推知:曲线表示没有酶参与的能量变化,曲线表示有酶参与的能量变化,E1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E2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E4表示酶使活化能降低的数值。【详解】A、曲线表示没有酶参与的能量变化,A错误;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

11、4,B正确;C、E1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错误; D、反应物甲的能量小于生成物乙的能量,说明此反应为吸能反应,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酶催化作用的机理。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酶促反应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物质中,元素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A. 糖原、抗体、性激素B. 纤维素、性激素、胰岛素C. 淀粉、淀粉酶、脂肪D. 三磷酸腺苷、磷脂、核酸【答案】D【解析】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中含有N元素,糖原和性激素不含有N,A错误;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含有N元素,纤维素和性激素不含有N元素,B错误;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含有

12、N元素,淀粉和脂肪不含有N元素,C错误;三磷酸腺苷、磷脂、核酸的元素组成都是C、H、O、N、P,D正确。【点睛】本题的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的考查,解题关键能理清不同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糖类元素组成都是C、H、O,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8.下列对生物膜结构的叙述中,最科学的是A. 电镜下观察到生物膜为暗亮暗三层结构构成,是一个静态的统一结构B. 若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小于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C.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表现为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但蛋白质不可以运动D.

13、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答案】D【解析】【分析】(1)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他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若是如此,细胞膜的复杂功能将难以实现,就连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这样的现象都不好解释。(2)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细胞器膜。(3)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

14、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详解】A、电镜下观察到生物膜为暗亮暗三层结构构成,是一个静态的统一结构,若是如此,细胞膜的复杂功能将难以实现,A错误;B、若用丙酮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B错误;C、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表现为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大多数蛋白质也可以运动,C错误;D、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故

15、选D。9.关于“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和通透性均大于细胞壁B. 随着质壁分离的进行,液泡的颜色变浅C. 用无水乙醇处理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D. 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对装片进行三次观察【答案】D【解析】【分析】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反之则细胞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复原。无水乙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会导致细胞死亡;死亡的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详解】A、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但通透性小于细胞壁,A错误;B、随

16、着质壁分离的进行,液泡失水越来越多,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B错误;C、用无水乙醇处理表皮细胞,会导致细胞死亡,死亡的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D、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对装片进行三次观察,即装片制成后的首次观察、滴加0.3g/mL蔗糖溶液后的再次观察、滴加清水后的第三次观察,D正确。故选D。【点睛】识记并理解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流程等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据报道,英国里兹大学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研究“能吃铁”的微生物磁性细菌,它主要分布于土壤、湖泊和海洋等水底污泥中。下列有关磁性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细菌的遗传物质与人的遗传物质均能被甲基绿染成绿色B. 该细菌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因

17、而无法完成信息交流C. 与该细菌“能吃铁”性状有关的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D. 该细菌的细胞壁能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答案】A【解析】【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磁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详解】A、该细菌的遗传物质与人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均能被甲基绿染成绿色,A正确;B、该细菌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没有生物膜系统,但有细胞膜,所以能够完成信息交流,B错误;

18、C、该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组成该细菌的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C错误;D、纤维素和果胶不是组成该细菌的细胞壁的成分,因此该细菌的细胞壁不能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原理、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等相关知识,明确磁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各选项。11.由于实验材料限制,有时需设法替代,下列替代错误的是A. 用菠菜叶细胞代替藓类叶细胞进行叶绿体观察实验B. 用鸡蛋清代替豆浆进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C. 用鸡的成熟红细胞代替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DNA和RNA分布的观察实验D. 用梨代替

19、苹果进行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叶绿体时,应以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为实验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与蛋白质时,所选取的实验材料应分别富含还原糖与蛋白质、且为白色或接近白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原理之一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可见,不能选择有颜色的实验材料进行该实验。【详解】A、菠菜叶细胞含有叶绿体,可用菠菜叶细胞(撕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细胞)代替藓类叶细胞进行叶绿体观察实验,A正确;B、鸡蛋清富含蛋白质,可用鸡蛋清代替豆浆进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B正确;C、鸡的成熟红细胞有颜色

20、,会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产生干扰,C错误; D、梨的果肉富含还原糖,且为白色或接近白色,因此可以用梨代替苹果进行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D正确。故选C。12.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如表有关措施中,错误的是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种子贮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B水果保鲜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C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D包扎伤口透气的创可贴为需氧型微生物提供有氧环境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即自由水和结合水,二者能够相互转化;当细胞代谢增强时,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反之则降低。温

21、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弱。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氧气的存在能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等厌氧病菌的繁殖。【详解】A、种子在晾晒的过程中,自由水含量减少,细胞呼吸降低,A正确;B、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进而降低细胞呼吸,从而减少水果细胞中有机物的消耗,有利用水果的保鲜,B正确;C、疏松土壤,可增加土壤的含氧量,进而促进根的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C正确;D、伤口处贴透气性好的创可贴,能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等厌氧病菌的繁殖,有利于伤口的痊愈,D错误。故选D。13.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需要下列哪种环境条件A. 具有NH3及缺氧B. 具有NH3

22、和氧C. 具有硝酸和氧D. 具有硝酸及缺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硝化细菌是需氧自养型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所以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时需要氧气和NH3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化能合成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4.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 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

23、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获得单个菌落C.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 选择培养基作用的原理是显现某微生物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对微生物进行接种时常使用的两种方法,二者都能使微生物纯化,但平板划线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不能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能使单菌落分离,便于计数。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就可以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

24、),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详解】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A正确;B、接种时连续划线,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进而获得单个菌落,B正确;C、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只有尿素分解菌能够生长繁殖,尿素分解菌合成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因此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C正确;D、选择培养基作用的原理是在培

25、养基中加入某一化学物质或改变某一理化性质,使某种微生物正常生长,而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从而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D错误。故选D。15.某校学生尝试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见下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淀粉酶量相同)。实验表明1号试管中淀粉未被水解,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步 骤 组别1号试管2号试管固定化淀粉酶普通淀粉酶淀粉溶液60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现 象变蓝不变蓝注:“”表示加入试剂或进行该步骤。A. 实验中的温度过高,导致固定化淀粉酶失去活性B. 淀粉是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琼脂与淀粉酶接触C. 水浴保温时间过短,

26、固定化淀粉酶未将淀粉水解D. 实验程序出现错误,试管中应先加入碘液后保温【答案】B【解析】【分析】1、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过程:酵母细胞的活化;制备氯化钙溶液;制备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2、探究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详解】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固定化淀粉酶,由于淀粉分子太大,难以通过琼脂扩散与淀粉酶接触,因而导致反应无法进行,所以加碘液后变蓝,故选B。16.下列哪一种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中不含“核糖”A. 叶绿体B. DNAC. ADPD. RNA【答案】B【解析】【分析】五碳糖分为脱氧核糖和核糖,其中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ADP中的“A”表示腺苷

27、,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结合而成。【详解】A、叶绿体中含有RNA,“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A错误;B、D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B正确;C、ADP中的“A”表示腺苷,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结合而成,C错误;D、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分子的核糖核苷酸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核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D错误。故选B。17.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不含DNA。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K+进入该细胞的速度与O2浓度关系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细胞中不含DNA,则为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成套的细胞器,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

28、对钾离子吸收与氧气浓度无关。18.下列与元素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马铃薯植株缺K,会造成其产量下降B. Mg是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C. 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H2OD. 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均有ATP的合成【答案】A【解析】【分析】K与糖类的合成和运输有关;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在光合作用中,反应物中的O的转移途径为:H2OO 2,CO2C3(CH 2O)。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P代表磷酸基团;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和细胞呼吸。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详解

29、】A、K与糖类的合成和运输有关,缺钾会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糖类的合成和运输,因此马铃薯植株缺K,会造成其产量下降,A正确;B、Mg是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B错误;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CO2,产生的O2中的O来自于H2O,C错误;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有ATP的合成,D错误。故选A。19.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追踪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探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所经过的细胞器;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A. B. C. D.

30、 【答案】B【解析】【分析】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14C标记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进行融合,开始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呈均匀分布,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科学家在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时,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从而弄清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所经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

31、高尔基体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因此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追踪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与探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所经过的细胞器均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采用了荧光染色法;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采用的是染色法。故选B。20.某学生完成了下面的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然后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迪溶液(一种用来检验麦芽糖的试剂)检验

32、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红色(麦芽糖与试剂反应的颜色)。因此他作出结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这位学生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A. 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B. 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C. 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D. 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和淀粉水解产物的考查,先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然后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对该同学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评价和完善。【详解】试题分析:有机物鉴定的原理是颜色反应。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麦芽糖遇本尼迪试剂变红色。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要设置对照实验,该学生在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发现面包

33、变成深蓝色,说明干面包中含有淀粉;但没有用本尼迪试剂检验,所以不能说明干面包中不含有麦芽糖,而是在面包被嚼碎后才用本尼迪试剂检验,发现变成了红色。因此,可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也可认为面包中原来就存在麦芽糖。所以说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在于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检验,故选D。21.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都有H的生成和利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从本质上讲,二者都具有还原性,是同一种物质,功能相同B. 从作用上讲,前者产生的H用于还原C3,后者与O2结合生成H2OC. 二者产生的H在还原底物时,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ATPD. 从来源上看,前者来源于水的光解,后者只来源于丙酮酸

34、【答案】B【解析】【分析】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2O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的H为NADH;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H与O2结合生成H2O。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水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为NADPH;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过程中的C3的还原。【详解】A、从本质上讲,二者都具有还原性,但不是同一种物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为NADH,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为NADPH,A错误;B、从作用上讲,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用于还原C3,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H2O,B正确;C、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

35、在还原C3时消耗ATP,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H2O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形成ATP,C错误;D、从来源上看,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来源于水的光解,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D错误。故选B。22.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出某种物质,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植物芳香油。蒸发出的物质是A. 有机溶剂B. 芳香油C. 有机溶剂中杂质D. 芳香油中杂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分析,用蒸馏法的到芳香油的过程中蒸发出的物质是有机溶剂,所以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

36、间的内在联系。23.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采用的是比色法,操作中加提取剂的作用是为了中和乳酸C. 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D. 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答案】C【解析】【分析】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为比色法: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

37、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步骤是:配置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详解】A、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A错误;B、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采用的是比色法,操作中加提取剂的作用是为了增加亚硝酸盐的溶解度,B错误;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C正确;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也影响其含量,D错误。故选C。24.下列关于血

38、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A. 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B. 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C. 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D. 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然后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答案】C【解析】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生理盐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错误。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蒸馏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错误。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取第三层;正确。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然后置于pH为7.0

39、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错误。25.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物质、结构和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大肠杆菌的拟核内含有一个线状的DNA分子B. 布鲁氏杆菌在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基因重组C. 组成病毒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作为骨架D. 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拟核内含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核膜和染色体。【详解】A、组成大肠杆菌的原核细胞的拟核内含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A错误; B、布鲁氏杆菌为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基因重组,B错误

40、;C、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作为骨架,C正确;D、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错误。故选C。2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萨克斯让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并用碘蒸气处理,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才能进行B. 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C. 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D. 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必须在光下才能成功,只有在光下植物才能更新空气【答案】A【解析】【分析】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将暗处理的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

41、汽处理,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无空气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集中,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证明: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

42、新污浊的空气。【详解】A、萨克斯让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并用碘蒸气处理,得出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A错误;B、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B正确;C、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C正确;D、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必须在光下才能成功,只有在光下植物才能更新空气,D正确。故选A。27.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过程中,判断标准样品点与萃取样品点的依据是A. 颜色不一样B. 大小不一样C. 形状不一样D. 层析后的色带点数不一样【答案】D【解析】标准样品中含有色素种类单一,而提取样品中含有的色素

43、种类较多,用纸层析法鉴定色素时标准样品形成的点数少,而提取样品的点数多。这是判断标准样品点与萃取样品点的主要依据。28.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能携带遗传信息,RNA不能携带遗传信息B. 急性肠炎病人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输入盐水C.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为细胞所特有D. 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以离子形式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依据含有的五碳糖的不同,将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因此输

44、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详解】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与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A错误;B、急性肠炎病人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输入葡萄糖盐水,B错误;C、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为细胞所特有,C错误;D、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以离子形式存在,D正确。故选D。29.下列概念图中,a、b、c、d、e、f所代表的生物学概念正确的是A. 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红细胞吸收

45、氧B. 生物、细胞结构生物、非细胞结构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青霉菌C. 具膜细胞器、双层膜细胞器、单层膜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D. 神经元、突起、细胞体、轴突、树突、突触小体【答案】B【解析】【分析】(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比较:方向载体能量举例被动运输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等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2)生物的种类(按有无细胞结构划分):(3)各种细胞器分类归纳(按结构划分):结构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线

46、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4)神经元的结构:【详解】A、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敢和协助扩散,红细胞吸收氧的方式为自由扩敢,A错误;B、生物分为细胞结构生物与非细胞结构生物,细胞结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C、具膜细胞器包括双层膜细胞器与单层膜细胞器,叶绿体与线粒体均为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错误;D、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突起与细胞体,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D错误。故选B。30.下列关于酶的实验中,自变量只有催化剂的种类的是A. 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B.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C. 验

47、证酶具有高效性实验D. 探究酶的化学本质的实验【答案】C【解析】【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都降低甚至失活。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详解】A、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自变量是温度的

48、不同,A错误 ;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自变量是酶的种类不同或底物种类的不同,B错误;C、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实验,自变量只有催化剂的种类,C正确;D、探究酶的化学本质的实验,自变量是待测酶液和标准蛋白质样液或标准RNA样液,D错误。故选C。【点睛】明确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内涵,理解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据此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各选项的问题情境找准自变量。二、非选择题31.下图曲线、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某株桑树桑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的是曲线_;若这三天测量时光照强度及日变化相同,

49、则第2、8、15天桑叶光合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由此可见,生产上可以采用_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2)曲线中,影响AB段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BC段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在A点时,桑叶的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_。【答案】 (1). (2).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3). 适时灌溉 (4). 光照强度 (5). 气温升高,部分气孔关闭,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暗反应速率降低 (6).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解析】【分析】由题意“曲线、依次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某株桑树桑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可知,曲线、对应的土壤含水量依次递减。曲线、呈现出双峰值,其原因是土壤本身

50、含水量较少,加之蒸腾失水过多,造成部分气孔关闭,吸收的CO2减少,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减弱,致使出现“午休”现象;曲线没有出现“午休”现象,与其土壤本身含水量较多密不可分。【详解】(1) 依题意并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依次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三者对应的土壤含水量依次递减,曲线有一个峰值,而曲线与有两个峰值,据此可推知: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的是曲线,其原因是土壤水分较充足。若这三天测量时光照强度及日变化相同,则第2、8、15天桑叶光合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由此可见,生产上可以采用适时灌溉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 (2) 曲线中,在AB段对应于69h,在此时段内,

51、光照强度逐渐增强,说明影响AB段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BC段对应的时段约为912h,在此时段内,光照强度继续增强,气温也逐渐升高,导致桑树蒸腾失水增多,部分气孔关闭,吸收的CO2减少,暗反应速率降低,光合速率下降。在A点时,桑叶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都能进行,因此桑叶的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点睛】解答本题的前提是识记并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图中的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从中把握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进而结合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32.土壤中含有大量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真菌,科研人员从土壤

52、中筛选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真菌,以便用于生产实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分解菌在细胞_ (填“内”或“外”)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 (2)利用刚果红染色法可以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一般选择_较大的菌落。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_(答两点)。(3)为了解纤维素酶的结构特点,需从细胞中将其提取出来,提取时常用_法进行粗分离后再进行提纯,在纯度鉴定时,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来鉴定提取得到纤维素酶的纯度。电泳时

53、加入SDS的作用是_。【答案】 (1). 外 (2). 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3). 透明圈 (4). 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5). 透析 (6). 掩盖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只取决于分子大小这一因素【解析】【分析】(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原理:土壤中含有大量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真菌,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很好地生长,其他

54、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的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据此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进行粗分离可以采用透析法。在鉴定蛋白质分子时通常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的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详解】(1)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将自身合成的纤维素酶分泌到细胞外,在细胞外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55、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2) 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而且透明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量与活性有关。可见,利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一般选择透明圈较大的菌落。由于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所以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 (3) 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其提取时常用透析法进行粗分离后再进行提纯。电泳时加入SDS的作用是:掩盖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只取决于分子大小这一因

56、素。【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流程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33.科研人员利用固定化酵母直接发酵甜菜汁生产燃料乙醇,下图表示相关的工艺流程。请分析回答:(1)在固定化酵母细胞时要先将酵母细胞活化,活化的作用是_。步骤中,溶化海藻酸钠时要注意_。(2)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_(填“过低”或“过高”)。步骤中加入果胶酶的目的是_。(3)固定酵母细胞操作一般是在甜菜汁制备_(填“前”或“后”)。在酒精发酵时应控制的温度条件是_。试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的凝胶珠在低温环

57、境中保存若干天,仍可以用于发酵,说明固定化细胞可被_使用。研究表明使用固定化酵母的酒精产量平均值高于游离酵母的对照组,从酵母细胞发酵的环境条件考虑,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 让休眠状态的酵母细胞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 (2). 小火加热或间断加热,防止海藻酸钠焦糊 (3). 过低 (4). 分解果胶,瓦解细胞壁,提高甜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5). 前 (6). 1825 (7). 反复 (8). 凝胶珠内部容易产生无氧环境,有利于酒精发酵【解析】【分析】图中为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其流程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58、;表示利用果胶酶来制取甜菜汁;表示通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增殖培养使酵母菌数量增加;为固定化酵母与产物分离并重复利用。【详解】(1) 在固定化酵母细胞时要先将酵母细胞活化,活化是让休眠状态的酵母细胞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化。步骤中,在溶化海藻酸钠时,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因此要注意小火加热,或间断加热,以防止海藻酸钠焦糊。(2) 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浓度过低。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从而提高甜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3) 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直接发酵甜菜汁生产燃料乙醇,因此固定酵母细胞的操作一般是在甜菜汁制备前。2

59、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固定的凝胶珠内含有固定好的酵母细胞。试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的凝胶珠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仍可以用于发酵,说明固定化细胞可被反复利用。酒精发酵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需要提供无氧条件,而凝胶珠内部容易产生无氧环境,有利于酒精发酵,所以使用固定化酵母的酒精产量平均值高于游离酵母的对照组。【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果胶酶的作用及对果汁加工的影响、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并与果酒的制作原理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34.下图为酵母菌结构

60、示意图(图中为细胞膜)。请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无_。结构称为遗传信息库的原因是_。(2)该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填图中序号)。吸入18O2一段时间后,最先检测到含18O的物质是_。(3)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_(填图中序号)的膜组成。【答案】 (1). 叶绿体 (2). 细胞核中有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 (4). 水 (5). 【解析】【分析】(1)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其有氧呼吸的终产物为CO2和H2O,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2)分析图示可知:为

61、细胞壁,是细胞核,为内质网,是核糖体,为高尔基体,是细胞膜,为线粒体,是液泡,为细胞质基质。(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组成。【详解】(1) 酵母菌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都是真核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酵母菌细胞没有叶绿体。结构为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因此结构称为遗传信息库。 (2)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都能产生CO2,所以该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吸入的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18O2与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结合生成H218O,并释放大

62、量的能量,因此最先检测到含18O的物质是水。 (3) 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据此分析图示可知: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和液泡的膜组成。【点睛】此类问题常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是:一是明辨各种细胞结构及其化学组成,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器;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分布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明辨图示各结构,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35.图甲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图乙是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则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充满了

63、_;此时细胞液浓度_外界溶液浓度。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_。(2)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体现了载体的_性。 据图乙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_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3)为了证明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第二歩: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_,其他条件与甲组相同

64、。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的吸收速率。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若_,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否则不是主动运输。【答案】 (1). 外界溶液 (2).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 该细胞死细胞,或者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或者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4). 专一性 (5). 逆 (6). 抑制细胞呼吸(或加入呼吸抑制剂等) (7). 乙组细胞吸收速率小于甲组细胞吸收速率【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

65、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若要证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为主动运输,则自变量为是否有能量供给,因变量为相应物质的吸收速率。【详解】(1) 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图甲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充满了外界溶液。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也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或是已经达到渗透平衡,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或死亡的植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KNO3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的浓

66、度增大,因此在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的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后能够自动复原。综上分析可推知: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该细胞是死细胞,或者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或者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2) 图乙显示: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高浓度一侧,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说明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体现了载体的专一性。(3) 证明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自变量是能量的有无,而能量是由细胞呼吸提

67、供的,因此可通过抑制实验组细胞的细胞呼吸、对照组细胞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加以控制自变量,因变量是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据此,依据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推知:在第二步中,对乙组细胞的处理是抑制细胞呼吸,其他条件都与甲组细胞相同。(4) 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若乙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小于甲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表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进而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否则不是主动运输。【点睛】解答此题,要明确: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流程等相关知识;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设计对照实验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