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二战后,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2、措施: (1)农业A、允许集体农庄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牲畜; B、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C、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D、将拖拉机卖卖给集体农庄(2)工业 A、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给予企业调整工资权力 C、推动物质利益原则3、影响A、一定程度冲破了传统观念B、只在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不切实际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工业推行新体制,运用价值律,扩大企业自主权农业扩大农庄自主权,降低收购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副业限制2、结果:军备竞赛加剧,消耗人力物力,经济全面滑
2、坡【例题】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 B、没有解决经济体制上的问题C、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 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例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根本失误在于A、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C、忽视民主和法制 D、缺乏科学管理和有效的内部协调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苏联陷入危机边缘2、方针: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3、内容:进行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生产者;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4、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例题】戈尔巴乔夫改革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A、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经济 B、
3、目的完全相同C、成效相同 D、因改革陷入困境而停滞【例题】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中国却走上了健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B、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东欧早C、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D、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分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似点历史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弊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都对经济政治体制所带来的弊端进行改革主要涉及的领域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改革都失败了,但改革冲破了斯大林模
4、式的束缚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具体内容首先从农业开始,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并且是重工业领域涉及政治领域,重点在经济领域历史结果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改革造成了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渴望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改革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而且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历程的认识和启示1、认识: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但改革收效甚微,生产力得不到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展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2、启示: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
5、改革创新和调整的前提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改革必需实事求是改革成败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和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苏联经济改革的措施及局限性1、苏联经济改革经历了探索、停滞、深化、失控的艰难发展历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是艰巨的、复杂的。2、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没有正确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的这一基本国情,过高估计了苏联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这对苏联领导人制定发展战略,开展经济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1、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是20世纪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特点之一。2、曲折性:(1)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在经济现代化建设和政治民主化方面不能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真正站稳脚是困难的。 (3)社会主义需要一个长期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4)资本主义多方面的敌视、围剿和遏制,以及颠覆,这种外部环境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的发展来说,无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3、社会主义国家实践表明,它需要不断通过改革完善自己,改革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问题,也是事关革命成败问题。4、东欧失利和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受挫,但并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创自己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