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两首一、课内阅读。(17分)阅读如梦令,完成练习。1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常记溪亭日暮 B沉醉不知归路 C兴尽晚回舟 D.误入藕花深处2词中的 一词表明该作品是回忆性作品。(2分)3词中的“误”字将一个游兴已尽,陶醉晚归的少女 的形象表现了出来。(2分)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少女时代的怀念之情以及 之情。(4分)5如梦令是 (作者)的一首词,从词中的“日暮”可以看出 ,诗人因为 而“不知归路”,一不小心 。又因为 ,所以“惊起一滩鸥鹭”。词中表现作者欢愉的词语是 ,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一句是 。(7分)二、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8分)1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
2、,描绘了 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 形象,赞美了 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 A.大自然 B渔翁 C春天 D渔家2下列关于如梦令的主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表达了词人寂寞的心情和浓浓的伤感。 B表现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三、课外阅读。(16分)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来源: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来源:学*科*网Z*X*X*K 旧是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西江月”是 名,词人夜行在 岭的山间小道上。(4分)2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景物: 、 、 、 。(8分)3词中表达了作者
3、怎样的感情?(4分)四、春天正值鸟语花香的季节,西塞山前一行行白鹭展翅飞翔,岸边粉红色的桃花开得正艳,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渔歌子中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10分)来源:学#科#网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答案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
4、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一、1.C 2“常记” 3慌乱、匆忙 4对大自然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5李清照 时间 沉醉 误入藕花深处 慌乱 争渡,争渡 沉醉不知归路二、1C B D A 2B来源:学*科*网Z*X*X*K三、1词牌 黄沙 2月 鹊 蝉 蛙 星 雨 店 桥来源: 3表达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