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059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0年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提分策略练习:第12讲 自由组合定律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2讲自由组合定律A组基础过关1.(2017课标全国,6,6分)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

2、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答案D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由题意可知,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a基因无此功能,另外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因此,基因型中含有D_或aa的个体都表现为黄色;由F2中表现型的数量比为5239可得比例之和为52+3+9=64,即43,说明F1的基因型中三对基因均为杂合,因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D项中的组合,而A、B、C中,F1只能出现一对或两对基因杂合,不符合题意。2.某种花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

3、,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父本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母本杂交,下列关于子代植株描述正确的是()A.理论上可以产生三种表现型的后代B.与父本基因型不相同的概率为1/4C.与母本表现相同的概率为1/8D.花色最浅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答案D根据题意分析,理论上可以产生4种表现型的后代,A错误;与父本基因型不相同的概率为1-=,B错误;与母本表现相同的概率为+=,C错误;花色最浅的植株只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D正确。3.(2016上海单科,25,2分)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

4、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纤维长度范围是()A.614厘米B.616厘米 C.814厘米D.816厘米答案CAABbcc和aaBbCc杂交得到的F1中,显性基因最少的基因型为Aabbcc,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为AaBBCc,由于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所以F1的棉纤维长度范围是(6+2)(6+8)厘米。4.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

5、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答案BF1测交后代只有四种表现型,可判断出三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F1测交,即F1aabbcc,其中aabbcc个体只能产生abc一种配子,而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说明F1产生的配子为abc、ABC、aBc、AbC,其中a和c、A和C总在一起,说明A和a、C和c 2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5.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M、N、P分别代表

6、16、9、3B.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C.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答案D个体AaBb产生4种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方式M=44=16(种),基因型N=33=9(种),根据表现型比例可知表现型为3种,A正确;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即过程,B正确;为受精作用,该过程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根据AaBb自交后代出现1231的性状分离比可推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D错误。6.蚊子的基因A、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胚胎致死。用AABB雄蚊与aabb雌蚊交配,F1群体中雌雄个体自由交

7、配。则F2中aaBb的个体占()A.1/8B.1/7C.1/5D.1/4答案B用AABB雄蚊与aabb雌蚊交配,F1基因型为AaBb,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均为1/16,由于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胚胎致死,则F2中aaBb的个体占2/14=1/7,B正确。7.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的,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P易感病抗病F1 弱抗病F2 抗病弱抗病易感病36 7A.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8、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C.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D.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答案DF2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为367,这是9331的变式,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弱抗病的基因型为RrBb,又因“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的”,“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A错误;F2的弱抗病植株基因型为RRBb、RrBb,无纯合子,B错误;F2中抗病植株基因型为1RRbb、2Rrbb,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不抗病植株占2/31/4=1/6,抗病植株占1-1/6=5/6,C错误;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9、可能为R_BB、rrB_或rrbb,测交后代不能区分基因型,D正确。8.仓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P和p、Q和q、R和r)控制,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否则表现为黑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3对基因中没有任意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该种仓鼠纯合灰色、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各有1种、7种C.基因型为PpQqRr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个体占27/64D.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子代黑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7答案C3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任意两对都不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

10、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纯合灰色个体基因型为PPQQRR,纯合黑色个体基因型有: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共7种,B正确;基因型为PpQqRr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灰色个体占3/43/43/4=27/64,黑色个体占1-27/64=37/64,C错误;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后代有8种基因型,灰色个体基因型1种,黑色个体基因型7种,其中只有ppqqrr是黑色纯合子,D正确。9.某植物的花色受A、a和B、b两对基因的影响。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对花色遗传的控制可能有两种机制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1、)A.机制1和机制2中的黄花植株基因型可能相同B.B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一定导致表达产物改变C.若为机制1,AaBb植株自交,后代中开黄花的植株占9/16D.若为机制2,AaBb植株自交,后代中开黄花的植株占3/8答案C由图可以推出机制1黄花的基因型为A_B_,机制2黄花的基因型为A_bb,A错误。基因中碱基对替换后,导致转录出的mRNA中密码子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不一定导致翻译的氨基酸种类改变,B错误。机制1中AaBb植株自交,后代中开黄花的植株基因型为A_B_,所占比例为3/43/4=9/16,C正确。机制2中AaBb植株自交,后代中开黄花的植株基因型为A_bb,所占比例为3/

12、41/4=3/16,D错误。10.(2016课标全国,32,12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11全部为无毛黄肉实验1 实验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C全部为有毛黄肉实验3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3)若无毛黄肉B

13、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答案(1)有毛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解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通过实验1和实验3可知,有毛与无毛杂交后代均为有毛,可知有毛为显性性状。通过实验3可知,白肉与黄肉杂交,后代均为黄肉,可断定黄肉为显性性状。(2)通过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后代全为有毛可知:A为DD,B为dd;同理通过实验3可知C为dd;通过实验3白肉A和黄肉C

14、杂交后代全为黄肉可知,A为ff,C为FF;通过实验1白肉A和黄肉B杂交后代黄肉白肉=11,可知B为Ff,所以A的基因型为DDff,B的基因型为ddFf,C的基因型为ddFF。(3)B的基因型为ddFf,自交后代根据分离定律可得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3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与ddFF,子代基因型为DdFf,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代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与ddFF,它们杂交后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为ddFF、ddFf。11.(2016四川理综,11,14分)油菜物种(2n=20)与(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

15、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的染色体和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3)该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

16、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性。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答案(1)纺锤体不会(2)分生76(3)隐RAARR10/13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1/4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细胞分

17、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为染色体加倍的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油菜新品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9)2=38,要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应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为76条。(3)由实验一,甲(黑)乙(黄)F1全黑,可推知,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分析实验二,F2中黑黄=313,可确定R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的表达,丙的基因型为AARR,乙的基因型为aarr,F2中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_rr,黄色种子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9/16A_R_、3/16aaR_和1/16aarr,其黄色种子中纯合子基因型及所

18、占比例为1/13AARR、1/13aaRR、1/13aarr,则F2黄色种子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0/13。实验二中,正常F1的基因型为AaRr,而异常F1为AaRRr,可能是丙在减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从而产生异常配子ARR;AaRRr自交,后代中产黑色(A_rr)种子植株的概率为=。B组能力提升1.(2018浙江4月选考,28,2分)为研究某种植物3种营养成分(A、B和C)含量的遗传机制,先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野生型进行基因敲除突变实验,经分子鉴定获得3个突变植株(M1、M2和M3)。其自交一代结果见表,表中高或低指营养成分含

19、量高或低。植株(表现型)自交一代植株数目(表现型)野生型(A低B低C高)150(A低B低C高)M1(A低B低C高)60(A高B低C低)、181(A低B低C高)、79(A低B低C低)M2(A低B低C高)122(A高B低C低)、91(A低B高C低)、272(A低B低C高)M3(A低B低C高)59(A低B高C低)、179(A低B低C高)、80(A低B低C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M1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高B低C低)植株,与M2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只出现(A高B低C低)和(A低B低C高)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一定是11B.从M2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低B高C低)植株,与M3基因型

20、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纯合基因型个体数杂合基因型个体数一定是11C.M3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有一小段没有配对,说明其中一个同源染色体上一定是由于基因敲除缺失了一个片段D.可从突变植株自交一代中取A高植株与B高植株杂交,从后代中选取A和B两种成分均高的植株,再与C高植株杂交,从杂交后代中能选到A、B和C三种成分均高的植株答案A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形。由题干信息可知,野生型自交,子代全部为野生型,可推知野生型植株为纯合子;M1突变体自交一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9(A低B低C高)3(A高B低C低)4(A低B低C低),M2突变体自交一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9(A低B低C

21、高)3(A低B高C低)4(A高B低C低),M3突变体自交一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9(A低B低C高)3(A低B高C低)4(A低B低C低),可推知这三个突变体都是杂合子且基因型不同,三对基因共同决定A、B、C三种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为A低B低C高的植株占9/16,可设其基因型为A_B_C_,则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M1(AaBBCc)突变体自交后代中各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9/16(A_BBC_)、4/16(A_BBcc、aaBBcc)、3/16(aaBBC_);M2突变体(AaBbCC)自交后代中各基因型所占比例为9/16(A_B_CC)、3/16(A_bbCC)、4/16

22、(aaB_CC、aabbCC);M3突变体(AABbCc)自交后代中各基因型所占比例为9/16(AAB_C_)、3/16(AAbbC_)、4/16(AAB_cc、AAbbcc),可推知营养物质A、B、C之间存在相互转换关系:,基因C缺乏时三者含量都低,基因a对基因b有隐性上位作用,aa或bb存在时,物质C含量均表现为低。M1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高B低C低植株(aaBBCC)与和M2基因型相同的植株(AaBbCC)杂交,杂交一代中只出现A高B低C低(aaBbCC、aaBBCC)和A低B低C高(AaBbCC、AaBBCC)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一定是11,A正确;M2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低B高C低植株

23、(AAbbCC),与和M3基因型相同的植株(AABbCc)杂交,杂交一代中,纯合基因型个数杂合基因型个体数是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3,B错误;M3某对同源染色体有一小段没有配对,可能是由于基因敲除缺失片段,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片段缺失,C错误;若A和B两种成分均高,则无A、B显性基因,基因a对b有隐性上位作用,不可能得到三种成分均高的植株,D错误。2.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控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4种精子B.基因型为

24、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褐色=133C.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所有性状D.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答案A因为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可产生dAB、dab(或daB、dAb)两种类型的精子,如果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A正确;由控制色素合成的图解可知,体色为黄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_ _ _ _ _、ddaaB_、ddaabb,体色为褐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A_bb,体色为黑色

25、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A_B_。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A_B_ddA_bbddaaB_ddaabb=9331,其中基因型为ddA_B_的个体表现为黑色,基因型为ddA_bb表现为褐色,基因型为ddaaB_、ddaabb的个体均表现为黄色,因此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黄色=934,B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包括: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图示只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C错误;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

26、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图示说明动物的体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D错误。3.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1/2B.1/3C.1/4D.1/6答案B根据题意可知,有茸毛玉米植株表现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时期就不能存活,说明有

27、茸毛玉米植株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因此,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高产抗病类型为AaDd。两对基因分开考虑:只考虑A、a这对等位基因时,Aa自交产生的F1中Aa占1/2;只考虑D、d这对等位基因,Dd自交产生的F1中DDDddd=121,由于DD个体幼苗期就不能存活,所以F1的成熟植株中Dd占2/3。综合考虑两对等位基因,则F1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AaDd)的比例为1/22/3=1/3,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4.古比鱼尾形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相关基因、酶以及尾形关系如图示,据此推测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基因可

28、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B.基因型相同的杂合三角尾鱼相互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最少3种、最多27种C.圆尾鱼与扇尾鱼杂交,子代中圆尾扇尾三角尾数量比可能出现211D.让圆尾鱼相互交配,子一代中出现其他尾形可能是基因重组所致答案D由题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项正确。根据图解可知三角尾鱼的大致的基因型为_ _ _ _D_、A_bb_dd,基因型相同的杂合三角尾鱼相互交配,如aabbDdaabbDd,子一代的基因型最少有3种;AaBbDdAaBbDd,子一代的基因型最多有333=27种,故B项正确。根据图解可知圆尾鱼的基因型为aa_ _d

29、d,扇尾鱼的基因型为A_B_dd,当圆尾鱼的基因型为aabbdd、扇尾鱼的基因型为AaBbdd时,二者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AaBbdd(扇尾)、1/4Aabbdd(三角尾)、1/4aaBbdd(圆尾)、1/4aabbdd(圆尾),则子一代中圆尾扇尾三角尾=211,C项正确。圆尾鱼的基因型为aa_ _dd,让圆尾鱼相互交配,子一代中全部是圆尾鱼,一般不会出现其他尾形,如果子一代中出现其他尾形,则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D项错误。5.某种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具体控制关系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基因正常表达时,以任一链为模板转录和翻译产生酶

30、AB.B基因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酶B的合成效率C.该动物群体中无色眼的基因型只有1种,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4种D.若一对无色眼亲本所形成的受精卵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发育成的子代为深红色眼答案CA基因正常表达时,先以基因中的编码链为模板转录出mRNA,再以mRNA为模板翻译产生酶A,A项错误;以B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酶B的合成效率,B项错误;分析图示可知:无色眼没有酶A和酶B,为无色底物,缺乏A基因和B基因,基因型只有aabb这1种,猩红色眼有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A或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B,因此对应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

31、aBb,C项正确;若一对无色眼亲本所形成的受精卵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则发育成的子代为猩红色眼,D项错误。6.(2016浙江4月选考,28,2分)某自花授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花色取决于细胞中的花色素,花色素合成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设花色由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取白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杂交,F1全为红色,F1自交得F2,F2中出现红色和白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株甲能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若亲代白花植株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则该植株一定开红花C.用酶1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花,该植株的基因型仍然不变D.若基因B发生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则基因B不

32、编码氨基酸,植株开白花答案C由图分析,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酶1能控制合成花色素前体物;基因B能控制酶2的合成,酶2能控制花色素的合成,因此,只有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才开红花,即开红花的植株基因型为A_B_,其余基因型均开白花。白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杂交,F1全为红色,则甲和乙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F2,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A_B_)白花(A_bb、aaB_、aabb)=97。由以上分析可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A错误;若亲代白花植株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其突变后不一定变成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该植

33、株突变后不一定开红花,B错误;用酶1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花,但该植株的基因型仍然不变,C正确;若基因B发生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基因B仍能编码氨基酸,D错误。7.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受基因D、d控制;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受基因E、e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随后又用这对果蝇进行多次实验,结果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P圆眼长翅雄果蝇圆眼长翅雌果蝇 F1 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A.圆眼相对于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相对于残翅是显性性状B.图中F1中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2C.据图

34、推测不能发育成活个体的基因型是EEXDXD或EEXDXdD.图中棒眼果蝇的基因型有4种答案D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后代出现棒眼和残翅,说明圆眼相对于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相对于残翅是显性性状,A正确;图中F1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eeXDXD、eeXDXd,其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2,B正确;据图推测,不能发育成活个体的基因型是EEXDXD或EEXDXd,C正确;图中棒眼果蝇的基因型有EEXdY、EeXdY和eeXdY,共3种,D错误。8.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下表。绵羊性别转入的基因基因整合位置表现型普通绵羊、-白色粗毛绵羊甲1个

35、A+1号常染色体黑色粗毛绵羊乙1个B+5号常染色体白色细毛注:普通绵羊不含A+、B+基因,基因型用A-A-B-B-表示。请回答:(1) A+基因转录时,在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键聚合成RNA分子。翻译时,核糖体移动到mRNA的,多肽合成结束。(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F1,选择F1中表现型为的绵羊和的绵羊杂交获得F2。用遗传图解表示由F1杂交获得F2的过程。(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从F2中选出合适的1对个体杂交得到F3,再从F3中选出2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并分析A+和B+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

36、表达产物量的影响,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是,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答案(1)RNA聚合酶磷酸二酯终止密码子(2)黑色粗毛白色细毛(3)A+A+B+B-1/16解析(1)转录时所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其主要作用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成RNA分子;翻译的模板是mRNA,翻译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2)由题意知,黑色(A+)对白色(A-)为显性,细毛(B+)对粗毛(B-)为显性。绵羊甲(A+A-B-B-)普通绵羊(A-A-B-B-)A+A-B-B-(黑色粗毛)、A-A-B-B-(白色粗毛);绵羊乙(A-A-B+B-)普通绵羊(A

37、-A-B-B-) A-A-B+B- (白色细毛)、A-A-B-B-(白色粗毛)。为选育黑色细毛(A+_B+_)的绵羊,应选择F1中黑色粗毛(A+A-B-B-)的绵羊与白色细毛(A-A-B+B-)的绵羊杂交,从F2中选育即可。(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A+A+B+B+),应从F2中选出黑色细毛绵羊(A+A-B+B-)的雌雄个体杂交。分析图中所给的基因表达产物量可知,相对表达量与相应基因的数量有关,例如A+A+、A+A-、A-A-三种基因型,基因A+表达产物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50%、0,据此可确定绵羊丙、绵羊丁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所以F3中A+A+

38、B+B+的比例=1/41/4=1/16。9.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白色前体物质有色物质1有色物质2(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黑鼠3黑鼠1白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

39、,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三丁纯合黑鼠1黄鼠1灰鼠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性突变。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上述推测正确。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 。答案(1)2aabb38/9黑aaBB、aaBb(2)A显黄鼠灰鼠黑鼠=211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解析(1)结合实验

40、一中F2的性状分离比可判断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可确定图中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基因和基因分别代表基因B、基因A,进一步可确定实验一的遗传情况:亲本为AABB(甲)aabb(乙),F1为AaBb(灰鼠),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9A_B_(灰鼠)3aaB_(黑鼠)3A_bb(白)1aabb(白),所以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3种基因型,灰鼠(A_B_)中杂合体占8/9;实验二中亲本为aabb(乙)aaBB(丙),F1为aaBb(黑鼠),F2中黑鼠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2)纯合灰鼠群体(AABB)出现的黄色鼠(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

41、交,后代中黄鼠灰鼠(AaBB)=11,由此可知丁为杂合子,根据F2代的性状分离比可判断黄色性状是由基因A发生显性突变(黄色突变用基因A+表示)产生的;F1代黄鼠(A+aBB)与灰鼠(AaBB)杂交,所得后代为A+ABB(黄鼠)A+aBB(黄鼠)AaBB(灰鼠)aaBB(黑鼠)=1111,若表现型之比为黄鼠灰鼠黑鼠=211,则说明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小鼠丁(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荧光标记后应有2种不同颜色、4个荧光点,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个荧光点,说明基因数量没有变化,但有3种颜色的荧光说明基因种类发生改变,其原因应该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A+和基因A所在的染色单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