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重点)2.学习课文中伏笔、照应的手法;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难点)3.领悟在人生道路上,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就会赢得胜利的生活哲理。(重点)新课导入作者名片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做过空军飞行员,后成为纽约客等报刊的专栏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代表作有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背景链接本文选自心理学与成长(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田文慧译。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
2、题目,并做了删改。这篇文章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作者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有一次,他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三分之一的高度,再也上不去了,可是要下去又下不去,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这一经验成为他人生的宝贵财富和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酷热()哭泣()厌倦()凌乱()突兀()畏惧()嘲笑()暮色()字词学习生难字kqcholnwwijunm多音字()和谐()附和()和面()和牌和hh()哄堂大笑()起哄()哄骗哄hnhnhuhhn词语集注犹豫不决:迟疑,拿不定主意。变化莫测
3、:变化多端,难以揣测。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并分段概括文章内容。第一部分(117):写“我”和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我”却被困悬崖遇险的经过。第二部分(1828):写“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险的经过。第三部分(29):写“我”由小时候爬悬崖的经历而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课文第1段交代了记叙文的哪几个要素?时间:“酷热的七月天”地点:“费城”人物:“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课文讲解起因:“厌倦了”“寻觅其他好玩的事”“酷热”“灼人”这两个词点明了事件发生时的天气状况,说明那一天让人印象深刻
4、。“酷热”“灼人”这两个词有何深意?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心理描写:一方面交代“我”不敢爬悬崖的原因,另一方面为下文爬悬崖遇险埋下伏笔。如何理解第6段“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句话?符合体弱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我”自幼体弱多病,“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悬崖又太高太陡。为下文写“我”在悬崖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害怕做铺垫。试从第7、8段中找出描写“我”当时的心理和处境的词语并进行分析。文中“犹豫不决”“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吓坏了”等词细致而具体地写出了“
5、我”当时害怕、紧张的心理和处境。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的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进而对“我”的处境的担心。读第79自然段,说一说写“我”攀爬山崖的处境的同时也提到其他的孩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我”的艰难处境与其他孩子的顺利攀爬形成对照,突出“我”的体质弱,也表现了那些孩子对弱者的漠视和嘲讽。“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你觉得杰里和其他孩子一样吗?有人说杰里不是“我”最好的朋友,你同意吗?不同意。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我”伏在岩石上下不来时,别的孩子嘲笑“我
6、”,而杰里却没有;杰里虽然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但他毕竟还是表现出了“看起来很担心”的神情;是杰里带着“我”的父亲来找“我”,才使“我”有机会脱险。爸爸是怎样教“我”脱险的?第一步: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要吃晚饭了”。没有一丝着急、惊慌的样子,言外之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下来。总结:安慰指导鼓励。第二步:告诉“我”不要想得太多,“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指导“我”怎么做,并鼓励“我”勇敢地走下了悬崖。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的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终会取得成功。“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怎样认识这一标题的含义
7、?“抽噎了一下”是因为“我”对自己下悬崖的行为感到后怕,“巨大的成就感”说明了“我”因自己的勇敢行为而感到骄傲。怎样理解第28段中“抽噎了一下”“巨大的成就感”表达的意思?“我”由这次经历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次经历使“我”懂得大困难是由一个个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只要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作用: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感悟,深化文章主题,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入探究1.课文的心理描写有什么特色?课文的主体事件是“我”从悬崖脱险的过程,这其实也是“我”心理成长的过程: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勇
8、敢和活泼,从爬上悬崖后的胆怯、恐惧,到孩子们离开后的孤立无援、麻木恍惚,再到在爸爸的引导下,一步步建立自信,最终收获成就感和人生经验。这其中,有几段心理描写非常细腻、真实,体现了作者作为心理学家洞悉人心的特点。比如,文中描写“我”伏在岩石上时的心理活动:先是阵阵晕眩,仿佛有一种无名的力量逼迫着“我”要掉下去。站在高处往下看,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往前倾。这种感觉,符合很多人的认识,很真实。接下来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进退两难的艰难境地,也写出了“我”在长久的恐惧和疲劳中神经逐渐麻木的境况,甚至自己哭了都不知道,大脑也停止了思考。还有一些动作、环境描写,实际上侧面写出了人物的心
9、理。比如“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一句,表面上写人物动作,实际写的是“我”紧张的心理。这位父亲是一个善于从心理上帮助孩子成长的人。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自己只给孩子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胆怯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他让孩子自己从悬崖上下来,经受一次历练,获得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2.谈谈你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父亲是一个非常睿智、理性、深知教育艺术的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亨特父亲的教子艺术是十分高超的。脱险的过程中,亨特的父亲只给予鼓励、指导,一切由亨特自己去做。他深知亨特需要增强勇气,培养自信
10、,积累自身克服困难的经验。结构梳理中途被弃,进退两难经过: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走一步,再走一步分解困难赢得胜利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本文通过记叙“我”童年时一次“遇险”“脱险”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并一个一个认真地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文章主旨写作特色1.巧用伏笔,记叙周密。一篇记叙文,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本文脉络清晰,明显分为遇险、脱险、人生感悟三个部分。文章巧用伏笔,互相照应,记叙周密。前面交代自己从小体弱多病
11、,后面才有别的孩子都爬上去了,唯独“我”卡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的情节。对悬崖的描写,既说明其险,又说明险的程度,为“我”因胆怯而不能攀爬做了必要的交代,记叙周密,笔笔都见匠心。2.环境描写,烘托心理。文中在描写“我”在悬崖上的恐惧心理时,采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使“我”的恐惧更加强烈,“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其景色阴森恐怖,正好烘托人物的恐惧心理。拓展阅读在二战时期的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
12、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孤胆英雄莫顿亨特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要什么都别想,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来提高勇气,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课后作业 1.搜集有关迎接挑战最终解决问题的短文。2.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把你的经历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