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98601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一、问题的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再创造提供了条件和空间,与新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高度一致。因此,建构主义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二、建构主义理论与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以及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不

2、是学生单方面机械式的被动接受或是复制来自教师的输入行为,而是通过尽力寻求新信息的意义或将其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历经同化、顺应、平衡等过程主动建构形成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有效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发展日臻成熟的一种模式。支架式教学最早是由布鲁纳从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一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源于维果斯基的“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水平)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第一水平)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通过在教学中搭建支架,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

3、消除这种差异。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的表示为图1。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临近发展区”理论,可以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学生利用教师和学习伙伴提供的方向、任务、资料、情景等学习支架,不断攀升自己的“最临近发展区”,从而有效、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主要由搭脚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构成。在支架式教学中,根据学习者的最临近发展区来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进入情景,随即撤去支架,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来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及综合实践能力有更高的发展。三、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在使用支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支架”的选择尤为

4、重要。常用的“支架”类型主要有情境支架、图表支架、问题支架、工具支架、实验支架、文本支架、建议支架以及范例支架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设置不同类型的支架,使学生能在知识框架中不断地攀升,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下面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对某些支架的应用加以阐述。1情境支架情境支架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学习支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从生活走近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例如在苏教版化学2乙酸的教学中,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置于“巧做糖醋鱼”的情景当中,通过做糖醋鱼的调味料来发现生活中的乙酸,了解

5、其物理性质;再通过糖醋鱼的酸味和香气来了解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将化学课堂置于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中,将化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设计氯气的性质的教学时,也可以创设类似的生活情景:从一则新闻报道入手(如图2),让学生从报道中感受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将化学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使学生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形成合理利用化学品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图表支架图表支架包括概念图、维恩图、比较矩阵、时间线、流程图、评价量规等图形。在高中化学中最常用的是概念图。例如在设计物质分类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时可以搭建如图3所示的概念图支架。概念图可以直观地表达各个基本概

6、念之间的联系,系统地把握复杂概念的脉络,帮助学生构建概念结构。在现代图式理论中,思维导图被认为是认知框架,它可以直观地、立体化地、可视化地体现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使抽象的、内在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建构化学认知结构。例如在复习滴定分析相关考点时可以为学生搭建如图4所示的思维导图支架,让学生围绕主题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关联、融通和渗透,发现知识之间复杂多样的联系和规律,提高知识分化和泛化的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广度。3问题支架问题支架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支架。由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境,以

7、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时,可以设置如表1所示六个主问题支架,若干个子问题支架,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互动、分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4工具支架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微观世界的概念和原理,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如果借助多媒体工具加以展示,往往能事半功倍。例如在用碰撞理论解释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

8、速率的影响时,可以将外界因素对分子碰撞的影响做成动画,不仅形象、直观地解释了相应理论,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支架只是工具支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工具支架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实施而提供的认知、会话、协作、展示平台、共享平台等都可以算是工具支架,如知识库、语义网络、专家系统、BBS、电子白板、新闻组、PPT等。5实验支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仅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无处不在,在介绍物质性质时,变幻莫测的实验现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释枯燥的化学理论时,化学实验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化学平

9、衡移动原理的教学时,借助化学实验可以使移动方向一目了然,原理的解释变得水到渠成。在苏教版必修2化学反应限度讲解时,通过FeCl3和足量KI溶液反应后,用KSCN检验仍然有Fe3+的存在,使得可逆反应概念的确立清晰明了。实验化学模块的设置更是将化学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支架,从演示实验拓展到学生实验、家庭实验、兴趣实验、探究实验,从台前到课后,让实验走近学生、贴近生活,通过实验支架的搭建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四、支架式教学法的搭建策略1支架的搭建必须基于学生的“最临近发展区”支架

10、式教学的本质是“最临近发展区”内的教学,教学活动要在“最临近发展区”内进行。而“最临近发展区”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只有问题呈现出来,并对学习者构成一个相邻的挑战时,“最临近发展区”才显现出来。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已有水平、经验、兴趣爱好等,创设适宜的情景,设置合理的支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支架,在教学活动中密切观察,并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整,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最临近发展区”内。2支架的搭建应该是动态的、渐撤的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在“最邻近发展区”内设置支架,应是“敏感的,动态的,与儿童暂时

11、的能力相适应的,而且是随着儿童能力的增长逐渐撤离的”。“最邻近发展区”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支架搭建的动态性可以始终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挑战和支持的环境。支架式教学强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因学生经验、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学生的自我构建带有一点盲目性。搭建支架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最终能够独立学习。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增长,教师必须将学习的自主权逐渐移交给学生,教师逐渐将支架撤退,让学生自己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3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的重要力量,如果失去了

12、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是支架的设置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工具,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在学生自我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做好观察者和倾听者;面对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而产生的问题或回答,即使是“错误”或是突发事件,教师是解决问题的启发者,帮助学生跨越障碍,自我修正,让学生在冲突中探索,在实践中进步。通过小组讨论、协商等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可以在小组成员之间引发认知冲突、便于交流意见、经验,建立积极的互相依赖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竞争的现代意识。重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内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真正使学生成为知识构建的主体。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