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检测试题:专题1第一单元课时2知能优化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9178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检测试题:专题1第一单元课时2知能优化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检测试题:专题1第一单元课时2知能优化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检测试题:专题1第一单元课时2知能优化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检测试题:专题1第一单元课时2知能优化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检测试题:专题1第一单元课时2知能优化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检测试题:专题1第一单元课时2知能优化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原创题)“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发射“嫦娥二号”的长三丙火箭的第三级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l)H1285.8 kJ/molH2(g)=H2(l)H20.92 kJ/molO2(g)=O2(l)H36.84 kJ/molH2O(l)=H2O(g)H444.0 kJ/mol则反应H2(l)O2(l)=H2O(g)的反应热H为()A237.46 kJ/mol B474.92 kJ/molC118.73 kJ/mol D237.46 kJ/mol解析:选D。根据盖斯定律

2、,将反应可得目标反应方程式,其反应热HH1H2H3H4237.46 kJ/mol。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 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解析:选B。本题以燃烧热、中和热等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意义

3、,并且要注意H值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是成比例关系的。A项中H2SO4与Ca(OH)2不仅生成水,而且还生成微溶物CaSO4,会改变体系热量;C项中,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燃烧反应;D项中甲烷的燃烧热应指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3(2010年高考广东卷)在298 K、100 kPa时,已知:2H2O(g)=O2(g)2H2(g);H1Cl2(g)H2(g)=2HCl(g);H22Cl2(g)2H2O(g)=4HCl(g)O2(g);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 BH3H1H2CH3H12H2 DH3H1H2解析:选A。本题考查盖斯定律,意在考查

4、考生对盖斯定律的运用能力及对反应热的计算能力。设提供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根据盖斯定律,由2可以得到,故H12H2H3,A项正确。4(2010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 ,101 kPa);C4H10(g)O2(g)=4CO2(g)5H2O(l);H2878 kJ/molC4H10(g)O2(g)=4CO2(g)5H2O(g);H2658 kJ/molC4H10(g)O2(g)=4CO(g)5H2O(l);H1746 kJ/molC4H10(g)O2(g)=4CO(g)5H2O(g);H1526 kJ/mol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2878 k

5、J/mol B2658 kJ/molC1746 kJ/mol D1526 kJ/mol解析:选A。本题考查燃烧热定义,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中,生成物水是气态;中均生成CO,气态水和CO均不是稳定的氧化物。5(1)在101 kPa时,H2(g)在1.00 mol O2(g)中完全燃烧生成2.00 mol H2O(l)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H2的燃烧热为_,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1.00 L 1.00 mol/L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_,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

6、式为_。解析:此题考查了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定义,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下,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而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还要注明状态、H的“、”等。答案:(1)285.8 kJ/molH2(g)O2(g)=H2O(l)H285.8 kJ/mol(2)57.3 kJ/mol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 kJ/mol1(2009年高考重庆卷)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叙述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

7、)=2CO2(g)3H2O(g)H1367.0 kJmol1(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中和热)CS(s)O2(g)=SO2(g)H296.8 kJmol1(反应热)D2NO2=O22NOH116.2 kJmol1(反应热)解析:选C。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选项A,H2O是不稳定的状态,不是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选项B,中和热为放热反应,H57.3 kJmol1。选项C,S燃烧生成S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H0,同时标明了物质的聚集状态等,正确。选项D,未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错误。2有人预言:H2是21世纪最理想

8、的能源,其根据不正确的是()A生产H2的原料来源广阔B在等质量的可燃气体中,H2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CH2易液化,携带方便D燃烧时无污染解析:选C。H2燃烧值大,来源广,无污染,是理想的新能源,但是由水分解成H2和储存及运输H2等技术还有待解决。3在25 、1.01105 Pa时,1 g CH4燃烧时生成CO2与液态H2O,放出55.6 kJ的热量,则CH4的燃烧热H为()A55.6 kJmol1 B889.6 kJmol1C889.6 kJmol1 D444.8 kJmol1解析:选C。Qn(可燃物)H,所以HQ/n(可燃物),计算可得H889.6 kJmol1。4已知反应()101 kPa时

9、,2C(s)O2(g)=2CO(g);H221 kJ/mol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B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解析:选A。1 mol C不完全燃烧生成CO放出热量110.5 kJ,1 mol C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热量大于110.5 kJ,即C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反应的反应热为H221 kJmol1;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10、57.3 kJmol1;醋酸是弱酸,与NaOH溶液中和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5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 kJ(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解析:选A。由题目所给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燃烧等物质的量正丁烷和异丁烷,前者放热更多,这意味着正丁烷分子储存能量更多,因此稳定性关系:正丁烷异丁烷。C项是由低能量物

11、质向高能量物质的转化过程,应是一个吸热过程;D项两者分子中的碳氢键一样多。6(2010年广州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或表示法不正确的是()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B已知2H2(g)O2(g)=2H2O(l)H571.6 kJ/mol,则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C在稀溶液中:HOH=H2OH57.3 kJmol1,若将含1 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Ba(OH)2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D在101 kPa、25 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

12、=2H2O(l)H285.8 kJmol1解析:选D。A项中硫蒸气转化为等量的硫固体,需放出热量,故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A正确;B项中由2H2(g)O2(g)=2H2O(l)H571.6 kJ/mol及燃烧热的定义知,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B正确;C项中CH3COOH为弱酸,电离时需吸收热量,故1 mol CH3COOH与1 mol Ba(OH)2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C正确;D项中H2燃烧为放热反应,H0,且H数值错误。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在2

13、5、101 kPa下,1 mol S和2 mol S的燃烧热相等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01 kPa时,1 mol C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解析:选B。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里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而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时生成2 mol H2O,A错误;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燃烧热相同,与参加反应的可燃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B正确;CO的燃烧为放热反应,C错误;燃烧热是指在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的反应热,D项说法不全面。8已知

14、H2O(g)=H2O(l)HQ1 kJmol1;C2H5OH(g)=C2H5OH(l)HQ2 kJmol1;C2H5OH(g)3O2(g)=2CO2(g)3H2O(g)HQ3 kJmol1。若使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Q1Q2Q3B0.5(Q1Q2Q3)C0.5Q21.5Q10.5Q3D1.5Q10.5Q20.5Q3解析:选C。23 g酒精的物质的量为0.5 mol,生成1.5 mol气态H2O,冷至室温放热1.5Q1,酒精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为0.5Q2,故反应总放热效应为1.5Q10.5Q20.5Q3。9(2010年安徽蚌埠高二检测)已知在298 K时下述

15、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O2(g)=CO(g)H1110.5 kJ/molC(s)O2(g)=CO2(g)H2393.5 kJ/mol则C(s)CO2(g)=2CO(g)的H为()A283.5 kJ/mol B172.5 kJ/molC172.5 kJ/mol D504 kJ/mol解析:选B。根据盖斯定律:H2H1H2 2(110.5 kJ/mol)(393.5 kJ/mol) 172.5 kJ/mol故选B。10(2010年山东青岛高二检测)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 kJ/mol(2)C(s)O2(g)=C

16、O2(g)H2393.5 kJ/mol(3)H2(g)O2(g)=H2O(l)H3285.8 kJ/mol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A870.3 kJ/mol B571.6 kJ/molC787.0 kJ/mol D488.3 kJ/mol解析:选D。根据盖斯定律得2C(s)2H2(g)O2(g)=CH3COOH(l)反应热为H4,则(4)(2)2(3)2(1)H42H22H3H12(393.5 kJ/mol)2(285.8 kJ/mol)(870.3 kJ/mol)488.3 kJ/mol,故选D。111 mol气态钠离子和1 mol气态氯离子结合

17、生成1 mol氯化钠晶体释放出的热能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直接表示出氯化钠晶体晶格能的是_。ANa(g)Cl(g)=NaCl(s)HBNa(s)Cl2(g)=NaCl(s)H1CNa(s)=Na(g)H2DNa(g)e=Na(g)H3E.Cl2(g)=Cl(g)H4FCl(g)e=Cl(g)H5(2)写出H1与H、H2、H3、H4、H5之间的关系式。解析:(1)由题意知,A表示的是晶格能。(2)由盖斯定律BACDEFH1HH2H3H4H5答案:(1)A(2)H1HH2H3H4H512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反应热,但可测出CH4、石墨和H2燃烧反

18、应的反应热。求由石墨生成甲烷的反应热。已知:CH4(g)2O2(g)=CO2(g)2H2O(l)H1890.3 kJ/molC(s,石墨)O2(g)=CO2(g)H2393.5 kJ/molH2(g)O2(g)=H2O(l)H3285.8 kJ/mol则C(s,石墨)2H2(g)=CH4(g)H_。解析:所求方程式可由2得到,所以HH22H3H1393.5 kJ/mol2(285.8 kJ/mol)(890.3 kJ/mol)74.8 kJ/mol。也可以设计成以下的反应途径来求:可得:HH1H22H3,即HH22H3H174.8 kJ/mol。答案:74.8 kJ/mol13煤燃烧的反应热可

19、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用: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反应热;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这两个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E11C(s)H2O(g)=CO(g)H2(g);HE22H2(g)1/2O2(g)=H2O(l);HE33CO(g)1/2O2(g)=CO2(g);HE44回答:(1)途径与途径相比有较多的优点,即_。(2)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哪个反应H0_。(3)等质量的煤分别通过以上两条不同的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正确的关系是_。A比多B比少C与在理论上相同解析:(1)途径是直接燃烧固体燃

20、料,煤的利用率低,燃烧效率差。途径是先将固体燃料汽化,然后燃烧CO和H2,这样使燃料燃烧得更加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2)题目中的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C、H2、CO的燃烧均为放热反应,H0;C与H2O(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H0。(3)相同质量的煤无论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的能量总是相等的。答案:(1)途径是一种洁煤技术,其优点是煤的利用率高,变为气体燃料后,方便运输(管道),且燃烧充分,减少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2)反应2(3)C14分别取40 mL的0.50 mol/L盐酸与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稀强

21、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2)如右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_;反应需要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_。(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_(填序号);A反应前盐酸溶液的温度B反应前盐酸溶液的质量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4)某学生实验

22、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氢氧化钠混合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520.623.6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5)假定该学生的操作完全同上,实验中改用100 mL 0.5 mol/L盐酸跟100 mL 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填“相等”或“不相等”)。解析:中和热的标准是以“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的,所以中和热与所取用的酸碱量无关,但是要注意防止热量的散失影响中和热,另外读取混合液的温度要把握好,一定要读取出其“最高”点。答案:(1)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3 kJ/mol(2)减少热量损失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3)ACE(4)H51.8 kJ/mol(5)不相等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