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914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考点二儒家主流思想的趋时更新考点三古代科技成就考点四文学艺术的繁荣【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考点回顾1.孔子:“仁”“礼”;“德治”思想;创办私学;编订“六经”。2.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3.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4.老子:“道”的本原论;“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5.韩非子: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6.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考点深化1.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1) 相似性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上,都是为

2、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将社会从混乱中救出,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诸子百家从治国理念、社会伦理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反映了社会变革下思想解放的特点。(2)差异性在治国理念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在社会伦理观上孟子主张“人无有不善”,而荀子、韩非子主张“人之性恶”;道家的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人性的转变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而老子和庄子则主张顺应自然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墨家提倡“非

3、命”,即不从命;阴阳家主张“天命观”在社会成员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2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各自体现的时代性(1)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战国时期,

4、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 考题印证1(2018北京高考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

5、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强调仁政的思想,而甲骨文中的“王”指的是军事征伐,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与题目中的“仁”的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强调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C项正确;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仁政无关,故D项错误。2(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

6、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研究科学的,故D项错误。3(2018.4浙江高考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

7、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尚贤、尚同”“节用、节葬”,该观点符合墨家思想主张。A项是儒家孟子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墨子提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B项正确;C项是儒家孔子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D项属于道家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考点二儒家主流思想的趋时更新考点回顾1.西汉:改造和独尊(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

8、主张。(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宋明:转型与成熟(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3.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1)李贽: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强调人正当的私欲。(2)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倡导法治,保证民权。(3)顾炎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保天下的爱国思想。(4)王夫之:唯物论、发展观、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考点深化1儒学思想政治地位的起伏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家思

9、想创立和发展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全国后,儒家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的改造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时期儒学的转型和成熟儒学思想正统地位更加稳固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统治的腐朽儒学的

10、近代转换(1)抵抗派和洋务派:肯定并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但主张改变对外来文化封闭保守的态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挑战传统心态(2)维新派: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用儒家思想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体西用”,实质上否定了儒家思想治国指导思想的地位(3)革命派:批判儒家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但并未在思想领域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批判(4)北洋军阀:出于复辟帝制的目的,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护身符(5)激进派:全面挑战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正统的地位2.先秦儒学与汉代新儒学的比较 先秦儒学

11、汉代新儒学主题谈论现实问题谈论神学功能是对民本思想“仁政”等“真理”的追求维护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为现实政治服务内容“礼”“仁”“仁政”“民本”等增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等特点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大多是关于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的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使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地位只是诸子百家思想之一儒学独尊,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联系新儒学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上升为官方学说的 考题印证1(2019北京高考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

12、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答案】C【解析】由材料“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而非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强调汉代推崇儒学的原因而非秦朝对儒学的打击排斥,排除B项;汉书是官方史书,史记是史学家编撰通史的典范,排除D项。2(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

13、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

14、项。3(2019.4浙江高考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顾炎武以精卫自比,突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情怀,故选A项;“人心一点灵明”,体现了王阳明“修心”、“致良知”的重要作用,排除B项;“循天下之公”,体现了王夫之反君主专制的一面,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主张“众治”反对“独治”,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

15、项。考点三古代科技成就考点回顾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2.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3.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4.北魏贾思勰编写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编写农书;明朝徐光启编写农政全书。5.西汉成书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学的经典书籍;明朝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考点深化1.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技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

16、的科学理论。(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2.中国古代科技没能转化为近代生产力的原因(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强调“大一统”,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强化,这也是根本原因。(2)经济上:自给自

17、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3)思想上: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北宋以后,宋明理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4)政策上: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实行文化专制。(5)对外关系上: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考题印证1(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

18、【解析】材料史实没有反映出中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的推动无关,故D项错误。2(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

19、渠”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A B C D【答案】C【解析】成就都出现在元代;成就都出现在宋朝;成就都出现在汉朝;成就都出现在明朝。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选择C项符合题意。考点四文学艺术的繁荣考点回顾1.先秦至秦汉(1)汉字:商代出现甲骨文,中国文字成熟。(2)文学:出现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战国时期,楚辞盛行;汉赋集中体现汉代文学成就。2.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

20、文人画出现;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4)元杂剧形成,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3.明清(1)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盛行。考点深化1.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与变革,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繁荣。(5)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传奇小说

21、、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2.市民阶层对中国文化走势的影响(1)概念分析在史学界,所谓的“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与其他等级相比,“市民阶层”在经济基础与政治地位上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在宋至清其经济实力有所增强。(2)文化影响在士林风气上,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了士人标榜的信条。但到了明朝,仕途未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市民阶层兴起对晚明学术的影响,晚明学术一大特点是启蒙思潮对人性的解放。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都从各自的角度阐释新的经济条件下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

22、变革要求,把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市民阶层要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除反抗封建礼教这点之外,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已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主流的儒家思想与宗法文化。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士大夫文人世俗文学的创作达到了高峰,说明了知识分子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市民阶层,了解市井百姓的生活状况、生活情趣,熟悉大众的语言,甚至商业行情。 考题印证1(2018江苏高考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23、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A【解析】材料中“多发天然”表明贴近生活,“雅俗共赏”表明受欢迎,故A项正确;诗庄曲媚,意境悠远,与材料中“雅俗共赏”不符,也未涉及寄情山水,故B项错误;句式整齐,语言精炼属于诗的特点,不是元曲,故C项错误;材料中“少引圣籍,多发天然”不等于包罗万象,故D项错误。2(2018.4浙江高考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答案】D【解析】篆书小篆创始于秦代,故A项

24、错误;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故B项错误;楷书形成于汉末,故C项错误;晋代开始盛行,行书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D项正确。3(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因此

25、D正确。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因此与其传播广泛与否无关,故A错。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比昆曲晚很多,故B错。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高频考点练兵】1(2019卓越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答案】B【解析】材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反映了先秦诸子对传统文明的传承,这说明先秦时期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故B项正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并不是

26、价值观念日益趋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一的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而不是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故D项错误。2韩非子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反映出韩非子()A反对用礼乐制度规范人伦关系B强调社会关系中重利的价值观C重视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提倡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答案】B【解析】据材料“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可知,韩非子通过买卖、交易等形式来明确君臣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关系中重利的价值观,故选B项;韩非子强调的是重利的价值观,并非反对用礼乐制度规范

27、人伦关系,排除A项;据材料“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可知,韩非子侧重于重利的价值观,而未涉及法律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借助交易、买卖等形式来明确君臣关系,而非强调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排除D项。3(2019枣庄二模)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一至图三所示。这表明汉代()A外儒内法得到推行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C仁政观念深入人心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答案】B【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经过西汉董仲舒改造之后,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于是出现了题干中“长袖乐舞”“讲学传经图”“养老图”反映的社会现象,故选B项;题干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内法”

28、,排除A项;题干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之下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这不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排除C项;儒学经董仲舒改造之后,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而题干所反映的却是一些社会现象,不能体现儒学官方化,排除D项。4(2019烟台三模)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须发,不得婚配。然而自东晋以来,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他们译出的若干佛经不是来自南亚佛教基地,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这表明当时()A佛教与儒学实现了“两教合流”B儒学的理论建构比佛教更先进C佛教受儒学排拒而不断自我调适D佛教学者被儒家伦理纲常同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有关

29、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可知,佛教受到儒学排拒从而吸收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据“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说明佛教吸收儒家思想而不能说明儒家对佛教的吸收,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是由于缺乏思辨性受到佛道的冲击,故B项错误;据材料“译出的若干佛经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可知,佛教吸收儒家的目的还是宣扬佛教思想,故D项错误。5(2019衡阳二模)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A植根于

30、佛道的思想B是儒学发展的倒退C是民族精神的源头D具有包容创新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等信息可知,理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故选D项;理学根植于儒学,对佛道的用词应该是“融合”,排除A项;理学是儒学哲学化的新阶段,其融合佛道思想并摆脱了佛道冲击,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排除B项;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甚至远古时期,排除C项。6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

31、性主要体现在()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答案】B【解析】A项是宋明理学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重视辩论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实现三教归儒无关,故D项错误。7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

32、了王夫之()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答案】A【解析】“六经责我开生面”是说自己致力于儒家的学术研究,“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意思是明朝亡了,七尺男儿岂能屈服,“乞活埋”就是说不怕清政府的压迫,这两句诗表明了他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呼唤“政治变革”,排除B项;材料表现了王夫之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与“人性本善”和批判社会现实无关,排除C.D两项。8(2019博雅闻道高三联考)清朝思想家戴震说:“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

33、而不顾之为理。”对戴震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理的思想B批判将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说教C反对心学,主张回归宋代的理学D摈弃人的情欲才能达到理的境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可知,戴震批判将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说教,故选B项;根据材料可知,戴震认为理学违背了古代理的思想,排除A项;从材料不能看出戴震反对心学,排除C项;根据材料“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震提出了“理存于欲”的进步伦理学说,排除D项。9(2019德州三模)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

34、实算的方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理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等。这一情况的出现()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答案】A【解析】题干中明朝中后期西学的传入为当时的读书人了解西方提供了条件,故选A项;我国传统科技并没有实现转型,排除B项;这一时期西学东渐是单向传输的,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欧洲启蒙运动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10(2019深圳二模)汉字“丁”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D衍生

35、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甲骨文中的“丁”字形状分析,可以看出商周时期建筑中主要使用竹钉、木锲等榫卯结构,篆书中的“钉”字体现了“丁”的金属质地,则说明春秋战国至秦时期已经出现了金属钉子,因而汉字“丁”的变化反映了商周至秦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中甲骨文、金文中的“丁”再到篆书中的“丁”,可以体现文字由繁到简,但由篆书“丁”分化出“钉”字则无法体现这一趋势,排除A项;商朝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汉字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因而C项与材料中“丁”字的演化过程无关,排除C项;行书、草书是对楷体的艺术化书写,呈现出个性化特征,这与材料中“丁”字的演化过程无关,排除D项。11下图

36、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这一作品()A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记录B可以印证唐朝开放的政策C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D反映了唐朝疆域空前扩大【答案】B【解析】据材料“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得出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故选B项;艺术作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排除A项;文人画,又叫“士大夫写意画”“士大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一种绘画形式,职贡图属于人物画,排除C项;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没有涉及唐朝疆域,排除D项。12(201

37、9唐山高三期末)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骤然哄去”。这说明()A文字狱造成文化界百花凋零B昆曲曲高和寡日益脱离群众C秦声、罗、弋艺术价值更高D北京百姓艺术欣赏品位较低【答案】B【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好为秦声、罗、弋,厌听吴骚”不相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所好为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骤然哄去”得出昆曲曲高和寡日益脱离群众,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不足以表达“闻歌昆曲骤然哄去”,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声、罗、弋”“昆曲”均是中国优秀的艺术作品,故D项错误。13.(2019江苏苏锡常镇3月)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通过家

38、庭治理体系的完善实现家国同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氏祖训箴规对孔子后裔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提出要求,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居家思俭,不要嗜利忘义;子孙为官者,凡遇民间诉讼,必当理性判断,不愧为良吏;读书明理,做一名谦谦君子。摘编自孔氏祖训箴规材料二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存在的。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国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

39、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摘编自朱明勋中国家训史论稿材料三越南家训文化源自中国。在传入之初,儒家的伦理规范使能释读汉文的世家大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儒士群体。而真正将家训文化和儒家伦理道德在越南的传播推向深入的,则是喃文版(越南语)家训及其与童蒙教育的结合面向普罗大众的训俗书,对越南民间的风化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耿慧玲家训文化在东亚的传播发展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孔氏祖训箴规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思想。(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5分)(3)据材料三,概括家训文化对越南产生的积极影响。

40、(2分)【答案】(1)思想:仁爱忠孝(讲仁爱、尚忠孝、崇教化);立德修身;节俭持家;重义轻利;为官公正。(5分)(2)表现:形式上以家书为主;(1分)内容上强调学以致用,反对八股;学习西方,工商强国。(2分)原因:民族危机出现;西方思想传入。(2分) (3)积极影响:形成儒士群体;有利于风化教育。(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务必父慈子孝好礼尚德;居家思俭,不要嗜利忘义;子孙为官者不愧为良吏谦谦君子”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从晚清家训的形式、内容等方面来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晚清民族危机及西方思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三“儒家的伦理规范使能释读汉文的世家大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儒士群体对越南民间的风化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