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七)(建议用时:40分钟)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2题。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只可一年一熟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所环绕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C该区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1B2.C第1题,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本
2、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南部作物可两年三熟。第2题,东北平原西、北面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表坦荡,少丘陵。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方格状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34题。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生长期长地广人稀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ABC D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劳动力充足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大复种指数高交通运输便利A BC D3D4.C第3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因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两
3、地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玉米带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第4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量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56题。5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6关
4、于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者中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5C6.C第5题,结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和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b、c两地的年降水量都低于400 mm,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第6题,a地位于长白山区,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几年,黑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和“绿色大厨房”工程,提出率先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读下图回答78题。7与“长三角”相比,有利于黑龙江省建成现
5、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的条件是()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C地广人稀 D市场广阔8按照“稳面积、调结构、增产量、提品质”的原则,2014年黑龙江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等优质粮食生产。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全球变暖 B雨热同期C市场需求 D交通改善7C8.C第7题,结合材料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有利于黑龙江省大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地广人稀,便于机械化生产。第8题,东北地区夏季光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水稻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9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0年和2000年黑
6、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材料二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单位:)等值线分布示意图。(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_。(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优势。(3)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4)请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解析第(1)题,对比材料一中的图可以发现水稻在1980年是与玉米混作的,到2000年水稻大面积种植,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玉米的种植体现出向北移动的趋势;小麦的种植面积缩小最多,2000年主要集中在北部地
7、区。第(2)题,A地地处三江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地广人稀,水资源丰富,利于发展农业。第(3)题,水稻为喜热、喜水的作物,黑龙江纬度较高,种植水稻的制约因素是热量。第(4)题,从材料二对比两图可知积温等值线数值变大,这是全球变暖的表现,黑龙江气温处于变暖中,制约农业发展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答案(1)水稻小麦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玉米:逐步向北部迁移;水稻: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有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土地肥沃;水资源较丰富。(3)热量(4)全球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
8、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012题。评价类别农作物A农作物B农作物C满足程度热量满足率222216水分满足率798484土壤养分满足率848484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2942资源利用率光合潜力利用率11.34.44.5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气候潜力利用率64.224.134.7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10.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 B气温C降水 D土壤1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A气温 B降水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12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A农作物A B农作
9、物B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10B11.C12.A第10题,从满足程度上看热量满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第11题,从土壤养分满足率来看,其最主要的优势为土壤。第12题,由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和资源利用率可知,该地最适合农作物A的种植。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
10、因。(2)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3)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解析第(1)题,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先要结合图文位置信息明确当地气候的特点,即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温差较大,再从害虫生存、繁殖的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一是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不需要大量施肥,二是“定点监测”“精准施肥”的现代技术保证了不会过量施肥。第(3)题,获“中国绿色米都”美誉的理由,既包括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理由(开发历史较晚,自然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虫害少,土壤肥沃,且应用现代技术,化肥、农药施用少),还包括形成“米都”商品农业基地的理由(生产规模大;生产技术先进,单产高;地广人稀,商品率高)。答案(1)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2)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3)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