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语文百花园四主备人陈晓艳总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引用名言的好处。2、“拓展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讲述的一个个充满民族正气的故事以后的感想。3、“阅读平台”要求学生诵读陈毅的诗青松。教学重点体会引用名言的好处,学习引用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引用名言的好处,学习引用的方法授课类型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第1课时(新授课) 月 日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安全教育: 1.讲卫生,勤洗手。 2.上下台阶不拥挤。 课前诵读一分钟: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布置学习任务。 二、学习“温故而知新”。 体会运用名言的好处。1、 指明读这几句名言。2、 逐一说以说名言名句的意思。3、 自己根据语境选句填
2、空。4、 交流汇报。 拓展与交流。1、 教师:本单元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以个个充满民族正气的故事。同学们学后有哪些感想呢?让我们一起来畅所欲言吧!2、 同桌互说,回顾五篇课文,谈自己的感受。3、 全班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从不同角度谈学习体会。 阅读平台:1、 学生自主阅读诗中“秋”,并完成课后的要求。2、 小组合作探究,诗中“秋”告诉我们什么?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读诗的方法?3、 全班汇报交流,师小结。4、 有感情地朗读,诗中“秋”。 积少成多。1、 自由读青松诗,再背诵,理解描写这首诗的背景。2、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情况。3、 汇报交流,师小结。4、 读熟背诵这首诗青松。 作业:复习本节课所讲
3、的内容,抄写诗青松。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四温故而知新 教学反思课 题语文百花园四主备人陈晓艳总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语文大课堂”活动,要求学生正确祖国语言文字。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教学难点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授课类型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第2课时(新授课) 月 日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安全教育: 1.讲卫生,勤洗手。 2.上下台阶不拥挤。 课前诵读一分钟: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布置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把调查错字与病句,进行整理汇报。三、整理、分析:先小组内汇报发现问题,然后小组内进行整理分析。四、交流汇报。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
4、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调查情况,分析及建议。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
5、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同学们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五、师小结。六、作业:调查平时出现的错字与病句。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6、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反思课 题语文百花园四主备人陈晓艳总课时教学目标1、“习作”要求学生以“调查中的小插曲为内容,记叙自己在调查中遇到的事情。教学重点把你在调查中遇到的一件事情,反映自己在调查中遇到的苦楚或快乐。教学难点把你在调查中遇到的一件事情,反映自己在调查中遇到的苦楚或快乐。授课类型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第3课时(新授课) 月 日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安全教育: 1.讲卫生,勤洗手。 2.上下台阶不拥挤。 课前诵读一分钟: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布置学习任务。 二、学生自主读导语及习作平台,明确习作要求。 三、学习小组根据“习作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写一份调查报告。 四、报告正文1、提出问题。2、调查、分析与研究。3、改进的措施。 五、师小结: 1、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介绍得要具体,着重写想描述的重点场面。 3、通过具体事例俩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学习小组互批改。 七、抄写。 八、作业:誊写习作。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四 1、把事情的起、经过、结果写具体. 调查中的“小插曲” 2、内容具体(语言、动作、神态) 3、感受真实。 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