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浙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8158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包含的意思。2、能利用工具书学会9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3、背诵并默写第1自然段;能从闰土外貌、所述四件事概括闰土的特点。4、学习本课抓住人物的特点的写作方法。5、了解闰土是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重点和难点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的特点。难点:联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理解新词。2、看着幻灯,背诵第自然段。3、学习课文第1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绘有闰土守

2、瓜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2)指名学生讲述画面的内容。提示课题。(3)简介鲁迅及小说故乡。2、自学课文。(1)轻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仿佛、无端、素不知道、伶俐;读通课文。(2)给课文分段。3、组织讨论质疑。4、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检查认读和理解情况。理解下列词义:其间、一望无际、祭祀、仿佛、无端、素不知道。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见作业本第1题。)(2)指名汇报分段情况,并说出自己分段的理由。5、讲读第一段。(1)学生轻声读第一遍,思考: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是怎么写的?写得好在哪里?语文课本中的

3、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

4、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再次引导看幻灯,结合课文指图进行复述。(要求在复述时能运用“深蓝”、“金黄”、“碧绿”、“带”、“捏”、“刺”等词语。(3)齐读课文第一段。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6、作业: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

5、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2)完成作业本第2、3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