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 爱之链苏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8016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 爱之链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 爱之链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 爱之链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 爱之链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 爱之链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爱之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爱之链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写的一则短篇小说,是一首爱的赞歌。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下岗的乔依无偿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用餐时老妇人又得到了乔依妻子女店主的悉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质朴的语言之下是涓涓的爱的流,直流如人的心底。【学情分析】由于这篇课文是本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在前面学习了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和船长这几课,学生对于透过文字感受人物形象,了解知名人物之间的情和义,也对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而且这篇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又无生僻字词,学生理解课文方面问题不大。但作者

2、描写手法细腻,将深深的情感融入每一个文字之中,因此品读文本,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走入人物内心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范本。课文在写作上有两个特点值得借鉴:一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二是文章内容注意了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让学生懂得“爱之链”,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留下美好的情感。4、学习课文生动的细节描写方法。【教学重和难点】1、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

3、该给予无私的帮助。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教法和学法】教法:目标指引、方法点拨、创设情境学法:理解感悟、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从字入手,解读课题出示“链”字,让学生认读,并想想自己在哪儿见过“链”,可以组词也可以说物。你们发现这些“链”有什么相同之处?补全课题并质疑,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链”不同寻常,它是用什么特殊物质构成的呢?文章为什么要起名为“爱之链”呢?请同学们留意一下这个问题。二、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1、这篇课文属于那种文体?(小说)由老师简要说说小说的特点。2、指导读懂小说的

4、方法:a. 弄清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理清故事脉络。b. 把握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c. 揣摩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内心活动等,明晰人物的性格特点、优秀品质等。(即人物形象)三、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乔依与老妇人、老妇人与女店主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乔依和女店主是夫妻关系。2、简要叙述课文主要内容四、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认真阅读课文2-6自然段,重点阅读描写乔依的句子,读之后,看乔依和老妇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乔依和老妇人是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炼)A.乔依乐于助人,不求回报a.老妇人

5、在乔依为她修车后要付钱给乔依,乔依的表现。(重点理解乔依的表情和内心解读来感受乔依的乐于助人和不图回报。)抓住“愣住”、“从没想过”、“天经地义”等词语去体会。b.质疑:乔依不要老妇人给的报酬,是因为他很有钱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破汽车”、“打寒战”、“没穿袜子”、“破手套”、“清水鼻涕”等词句感受乔依生活的困窘。追问:既然乔依这么穷,那么他就更加需要钱了,可他为什么不收下老妇人要给他的报酬呢?(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乔依的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可贵。)热情、真诚与善解人意a.发现路边停车,主动关心并安慰老妇人。(重点抓住乔依对老妇人说的话,并结合乔依的生活现状刚失业。感受乔依的善良

6、、热情和善解人意。)b.引导学生认真品读第四自然段,提醒关注课文中对乔依动作的描写。(通过乔依顾不上擦手上和脚上蹭破后流出来的血,感受乔依的善解人意,真诚助人。)c.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乔依爬进车底修车,让老妇人坐进车里。B.老妇人乔依热情、真诚、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和不图回报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那么那位老妇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再读课文2-6自然段,关注描写老妇人的句子,细细读读,慢慢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微微发抖”、“荒无人烟”、“绝望”、“一个多小时”感受老妇人的困境。抓住“闭上”“老妇人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我该给你多少钱?”来深入体会,感受老妇人由“以貌取人”到“感激”变化过程

7、。问:乔依是如何婉言拒绝老妇人的酬谢的?读乔依的话。进一步感受乔依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四、总结:【板书设计】爱之链关心 帮助 乔依 老妇人以貌取人感激乐于助人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

8、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

9、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

10、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体贴“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理解同情、帮助 不图回报真诚、热情善解人意 女店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