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知识考点】一、农业的起源1、起源特点:从采集业向种植业发展;从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2、区域特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明显地域差别。北方以粟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3、农业特点1:种植业为主。(五谷六畜)【例题】(2006年高考)关于我国早期农耕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最早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形成规模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稻的国家之一在发展初期已经显露出地域差别以种植业为主A、 B、 C、 D、二、生产工具的改进(以朝代为序)1、原始工具:刀耕火种,石、木、骨器2、文明时代:金石并用,耒耜仍是主要工具3、春秋时期:铁农具提高了生产效率4、战国时期:牛力利耕开始出现5、汉
2、代:A、出现犁壁,牛耕推广B、赵过发明播种工具耧车6、三国时期:马钧发明引水灌溉工具翻车7、唐朝:A、陆龟蒙记录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基本定型B、发明以水为动力的筒车;8、宋代:畜力牵引的高转筒车9、农业经济的特点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进生产工具,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例题】商周时期,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是A、耒耜 B、青铜农具 C、铁农具 D、铁犁牛耕【例题】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突出标志是A、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 B、铁农具的使用C、各国的变法运动 D、牛耕的不断推广三、水利设施1、大禹治水2、工程建设:A、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都江
3、堰、郑国渠B、西汉时期的漕渠和白渠C、汉开始治理黄河(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D、西域地区坎尔井(源于西汉)【例题】“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古代人赞颂某一水利工程的话,该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芍陂 C、都江堰 D、大运河四、生产方式的转变1、商周时期: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2、小农经济: (1)出现原因: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2)作用:积极在没有灾苛政干扰下,农民可勉强自足;农民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消极A、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B、随着人口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尖锐C、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
4、展,成为近代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3、农业特点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例题】墨子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此材料所描述的生产方式是A、简单协作 B、商品经济 C、种植经济 D、农耕经济【例题】从千耦耕耘到个体农耕的根本原因在于A、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C、统治阶级的提倡 D、自耕农积极性提高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资料?生产关系?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利用、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2、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
5、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建立的人与人间的关系。认识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的演进1、演进过程: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汉代:普及铁农具和牛耕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中国的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就是铁犁牛耕。2、局限:中国传统的农耕技术直到明清时期都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一直停留在铁犁牛耕阶段,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男耕女织”的经营完善4、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农业起源
6、之一思考农业发展原因的方向方向一:从生产力发展角度,包括工具的革新,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修建方向二:从生产关系调整角度。如劳动者地位等方向三: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角度。如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政策和赋税制度等。方向四:民众的主力作用,原有的基础,有利的社会环境,包括民族关系,政治局势,对外关系等方面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1、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原始。只能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相应变革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私有土地出现;自耕农经济孕育而生1、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评价:自耕农是国家赋税主要承担者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自耕农常因为水旱灾或急征暴敛而破产